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交林与纯林白榆刺槐几个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交林中白榆,刺槐及纯林白榆的光合速率,蒸腾强度,叶组织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白榆和刺槐在低光照下较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对弱光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混交林中白榆的平均光合速率经纯林中白榆高出8个百分点,表明混交林中白榆比纯林能更多地积累干物质,混交林中白榆叶片的自然含水量高于纯林,说明其水分平衡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华金叶榆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金叶榆,榆科榆属,系白榆变种。叶片金黄色,有自然光泽,色泽艳丽;叶脉清晰,质感好,观赏性极佳。枝条萌生力很强,生长迅速,一般当枝条上长出大约十几个叶片时,腋芽便萌发长出新枝,因此金叶榆的枝条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树冠更丰满,耐强度修剪,造型更丰富。  相似文献   

3.
金叶榆色泽艳丽,树冠丰满,耐修剪,抗性强,观赏价值高,既可培育为黄色乔木,又可培育成黄色灌木及高桩金球,广泛应用于绿篱、色带、拼图、造型,是乔、灌皆宜的优良彩叶观赏树木。一、形态特征金叶榆为榆科、榆属落叶乔木,系白榆的变种,叶片金黄,有自然光泽,叶脉清晰;叶卵圆形,平均长3~5厘米、宽2~3厘米,比普通白榆叶片稍短;叶缘锯齿形,叶尖渐尖,互生于枝条上。二、生物学特性金叶榆耐寒、耐旱、耐贫瘠,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同时具有很强的抗盐碱  相似文献   

4.
垂枝榆嫁接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垂枝榆又叫龙爪榆,榆科榆树,属亚乔木落叶树,是白榆形态变异典型的垂枝型品种。1974年新疆林业厅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在甘肃省境内采集种条引种到新疆,次年嫁接繁殖试验成功。由于该树种枝条柔软、细长下垂、生长快、自然造型好、树冠丰满,深受广大园林工作者的青睐。通  相似文献   

5.
白榆(Ulmus pumila)是我国分布最广、最重要的榆属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由于人们对白榆优良性状认识不足,近年来白榆在科研和生产等方面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文中介绍了白榆资源地理分布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综述了白榆研究(不同自然类型、遗传结构特性、扦插组培快繁、逆境生理响应、病虫害防治和天然活性成分分析)、利用(生态防护、用材、园林观赏和药用等)和我国白榆良种选育(种子园建设及种子区划、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白榆推广应用的良种化建议,并对白榆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白榆的研究水平、提高白榆利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人工造林地土壤含水量及白榆幼苗水分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干旱,样地土壤含水量降到7.24%以下,白榆自然含水量为64.13%,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为1.33,其自然饱和亏缺为10.06%。持水力测定表明:白榆的持水力曲线斜率相对小。PV曲线分析表明,白榆的ψπ100和ψπ0值为7.97MPa。蒸腾速率日进程变化分析表明:白榆的“午休”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 八十年代初,河南省开始了白榆优良自然类型典型株(单株)的推广和利用,不久便把白榆优良无性系应用到生产中去,从而代替了自然类型。这种以白榆良种造林为特点的白榆更新换代,标志着我省白榆良种选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白榆是我省平原地区重要的乡土用材树种,木材坚硬、抗压、耐腐,一向是我省民用建筑、农具、家具的上等用材。白榆木材生产历来在我省木材供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白榆不同地理种源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是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速生用材树种。由于分布区内自然条件不同,白榆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源。根据马国骅等同志对白榆种源研究,把白榆分布区划分为三大种源区和六个种源亚区即南部区:1、江淮平原种源区以霍邱种源为代表;2、黄淮平原以杞县种源为代表;中部区:1、华北平原种源区以北京种源为代表;2、黄土高  相似文献   

9.
白榆优良种源、家系配合选择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白榆苗期1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白榆种源、家系高生长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白榆种源遗传力、遗传增益均大于家系,首先进行种源选择,再选择优良家系可获得更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0.
白榆不同地理种源叶片结构特征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榆(Ulmus pumila)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其分布区内,由于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因而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理种源。我们试图通过对白榆不同地理种源叶片结构特征的研究,来探索不同种源生长及耐旱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金叶榆,榆科榆属,系白榆变种。叶片金黄色,有自然光泽,色泽艳丽。叶为卵圆形,平均长3—5厘米,宽2~3厘米,比普通白榆叶片稍短,叶缘具锯齿,叶尖渐尖,互生于枝条上。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由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宁夏、新疆等十三省市区组成的全国榆树协作组根据“以选为主,选、育、引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了白榆良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榆在自然生境内的变异类型,探讨主要形态变异与经济性状的相关程度,统一各地白榆形态型的划分标准,为白榆良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指导下,全国白榆协作组组成了由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宁夏五省、市、区参加的白榆自然类型调查组,在北纬34°——41°,东经114°——119°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历时三个月,比较细致地分析了平原、山区、盐碱地等不同生境中白榆形态变异,统一划分出自然类型,并通过经济性状对比,评选出优良类型。现将有关材料摘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速生榆树杂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林科院在1976—1987年以内蒙古巴盟白榆、兰旗白榆、河南孟县白榆为母本,以河南孟县白榆、内蒙古清水河县白榆和巴盟红皮白榆、黄榆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选育出8个速生榆树杂种。它们均为早期速生,在内蒙古林科院,3年苗期对比试验,高生长量为呼市白榆的133~195%,径生长量为122—189%。8年区域造林试验,表现最好的是巴盟白榆×清水河白榆:树高为13.5m,胸径18.3cm,年平均高生长量1.75m,径生长量2cm,其余7个杂种年平均高生长量均在1.39~1.63m,径生长量为1.73~2.03cm,为呼市白榆高生长量的111~140%,径生长量的173—203%。这8个品种抗旱性强,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于栽植在呼包、河套平原和乌盟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14.
白榆是我省群众喜爱的乡土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但由于缺乏妥善的抚育管理措施,影响了白榆成林、成材速度。河北省武清县东洲大队对白榆采取“冬打头、夏控侧”的修枝抚育方法,符合白榆的生长规律,加速了白榆(?)成材,值得我们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5.
白榆,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我区许多林业专业户对白榆很感兴趣。白榆是一个明显的多型种,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些优良类型。所谓优良类型,是指白榆的株型主干高大,通直圆满,侧枝细,分枝角度合理,冠幅窄,适于密植,单位面积上出材量高。这样的白榆有钻天白榆、细皮白榆、粗皮白榆和密枝白榆。钻天白榆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均有分  相似文献   

16.
钻天榆(又叫立枝榆)是白榆的优良自然类型.它冠形美、干形直,枝干角不超过45度.在河南7—10年生胸径可达20—25厘米,树高18—20米.比一般白榆高生长快1.5—2倍,材积生长快2—3倍.材质坚韧有弹性,深受群众欢迎.一、实生苗引种1975年我场由兄弟单位引来河南钻天榆1年生实生苗100余株,植株行距1×5米.78年秋测80株5年生实生苗高5.81—7.8米,胸径5.8—8.4厘米.平均每年高生长1.16—1.56米,胸径生长1.16—1.68厘米.高生长超当地6年生白榆实生苗30.8%,胸径超33.9%.  相似文献   

17.
白榆(Ulmus Pumila L、)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泛,适应性较强,全国各地广为栽培和利用。在50—70年代也是我地区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分布我区的白榆,由于遭受榆紫金花虫的危害,生长缓慢,干形松散、弯曲,所以,栽培较少。但由于其木材是主要农用材,仍需适当发展。鉴于这种情况,我所于1980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白榆种源选择协作组,探讨白榆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规律;选择适宜我区白榆造林的最佳种源;并且提出合理发展和利用白榆资源及提高林分生产力的科学依据。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榆逐级筛选效果评价刘素连,郭志新,朱延林(郑州市一苗圃,信阳林校,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白榆是我区主要用材树种,由于长期种子繁殖造林,群体内分化严重,应有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83年在省白榆协作组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在第一期白榆良...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白榆(Ulmus pumila Linn)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我区的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严寒,耐干旱瘠薄,材质良好,经济价值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我区近年来营造榆树从外地引进大量的种子,但由于产地不清,种子混杂,其生长差异很大,给林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白榆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为我区半干旱、干旱地区培选出最适宜的榆树良种种源采区,我们于1980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组织的白榆种源研究协作课题。现将五年来在我院如意和试验林场进行的白榆种源试验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半干旱山区坡面的刺槐、白榆人工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不同造林措施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集水措施——拍光坡面和在拍光的坡面上喷有机硅以防止雨水渗入而使较多的雨水流入植树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林木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坡面喷有机硅>坡面砸实拍光>自然坡面。经有机硅集水的林木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坡面。刺槐提高25%,白榆提高11%。降雨之后效果更为明显,尽管叶绿素含量均明显提高,如自然坡面,刺槐提高11.4%,白榆提高32.5%,但喷有机硅坡面的更为显著,刺槐提高19.2%,白榆提高4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