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肥料、农药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从1997年开始,我区连续9年参加了"长江三峡工程农业生态与环境监测子系统和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监测"项目,对库区乡镇的基本情况、农村能源、化肥施用情况、病虫防治、畜禽养殖、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农业生态与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和区面源污染现状,并在治理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该文根据合肥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农用投入品等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加大对农业而污染治理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环保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化肥、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化肥、农药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两大污染因子。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加上化肥、农药污染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因此,化肥、农药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为此,笔者就我市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持续好转,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作物秸秆等种植业污染源依然存在,给饮水安全与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文章就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向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对1997-2006年湖南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村聚居环境污染物产生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不同市、州则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的农业污染源有农药、化肥、薄膜、畜禽养殖粪便和秸秆;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CODcr、TN和TP。此研究结果对湖南省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对1997~2006年湖南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废弃物产生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村聚居环境污染物产生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不同市、州则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的农业污染源有农药、化肥、薄膜、畜禽养殖粪便和秸秆;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CODcr、TN和TP。此研究结果对湖南省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除工业污染源外,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也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市农用化学物质近20年的投入施用变化做了论述,并就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农业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影响曲阜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农用化肥的泾表流失,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山东省曲阜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农田化肥、农药、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生活垃圾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排放。这些污染物以固体形式、污水形式、化学残留等形式污染水体、土壤及农村环境。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曲阜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调研和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突出表现为化肥用量偏大,使用比例失调;农药用量偏大,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剂型不配套;农膜用量逐年增加,可降解农膜比例低,农膜回收率低.加之秸秆焚烧,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种植业地膜覆盖残留、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等导致了土壤与农田小气候的环境污染,开展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对了解掌握污染源实况,达到化肥减量、农药施用零增长,有效地控制种植业污染源,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武宣县种植业污染源数据,解析武宣县种植业污染源原因和危害程度,提出加强防控种植业污染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类型,?农药、化肥、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秸秆和农膜是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民权县农业部门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重点组织开展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推广测  相似文献   

12.
广西部分地区农户施用农药和化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农作物种植种类及品种、种植结构、种植方式有其独特性,农作物化肥和农药的用量、种类和施用方式等也各不相同。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于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部分地区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其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通过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广西地区农户基本情况、农药和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指导广西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产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南京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耕地面积在持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及较低的农用薄膜回收率等对环境产生了污染,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已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过去南京市生态产业的发展比较注意湿地资源的保护、经营机制的创新、生态示范区和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循环工业的发展等。未来南京市生态产业的建设应加强农业各生产部门的生态发展,增加生态农业生态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加大生态工业的建设力度,引导乡镇企业到园区发展,提高对发展生态第三产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碧燕 《吉林农业》2010,(8):159-159
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的不合理使用,秸秆等种植业剩余物处理不当等,增加污染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少耕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不仅有效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而且还能减少农业污染源,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突出表现为化肥用量偏大,使用比例失调;农药用量偏大,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杀虫剂用量过大,剂型不配套;农膜用量逐年增加,可降解农膜比例低,农膜回收率低。加之秸秆焚烧,使得农业面源污染污染严重。1我市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二是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农业面源污染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且严重影响了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该文就江西省铅山县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阐述了发展建设农村沼气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不当,农业投入品废弃物不能按要求及时回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排放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种类方式,提出了农业污染源防控措施,以期实现农业农村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文国  韩守新  周亚荣 《吉林农业》2011,(9):154+158-154,158
文章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以长春市农业基础数据为材料,分析并阐述了长春市2007年农业种植业化肥、农药施用流失情况;畜禽养殖业废弃物产生流失情况,从而揭示了长春市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富营养的贡献现状。结果表明,长春市农业面源污染占第二松花江流域富营养问题的65%左右。全文从污染产生的特征和过程,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汇集的各种影响因子,主要因素是种植、养殖源方面,并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掌控农药的使用、科学施肥、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发展农村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提高秸秆利用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拦截工程,在重点的第二松花江流域和拉林河流域,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均高度依赖农业机械化,通过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各方面优势,能够很好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十分大的裨益。为此,要格外注重农业机械化建设,更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本文重点剖析了农业机械化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风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最后坚持以“农业生态在恶化,农机装备来保护”为视角,指出水稻侧条施肥技术、无人植保飞机、菜籽收割机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鄱阳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为契机,开展对鄱阳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研究。利用GIS技术,对鄱阳湖地区进行土地分类调查,确定农业化肥、农药流失为鄱阳湖地区的主要农业非点源污染源。通过对农业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施用强度的调查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出二者各自污染物排放量,探讨其对鄱阳湖地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结合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提出相应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措施——最佳管理措施,可为鄱阳湖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