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芝的医疗及保健作用(综述)王杰,伍万荣,何云霞,解宜林(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合肥230036)分类号S567.31灵芝作为一种名贵中药用于临床己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有“益心气”、“安精魂”、“补肝益气”、...  相似文献   

2.
地黄(Rehmanniadutinosa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草本植物植物,以根入药,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是载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常用中药材,药用基原为“块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2005)。据统计它在中药处方中的使用频率排名处于前10位。  相似文献   

3.
何先元  喻录容  冯婧  明拂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29-2430,2447
[目的]明确国家级标准《中国药典》一部药材所收载妊娠禁忌中药资源种类。[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孕妇禁忌中药材和饮片,了解药典记载的中药材和饮片来源,归纳其中药资源特点。[结果]在药典一部正文所收载的98味妊娠禁忌中药中,植物来源占78.57%,动物来源占11.22%,矿物来源占10.20%。[结论]该文对妊娠禁忌中药资源种类进行了研究,为临床用药安全以及拓展利用中药资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人民的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用保健品渐成潮流。灵芝素有“仙草”之誉.有“安惊魂、补肝益气、坚筋骨、好颜色、利关节、祛痰、健脾、活血”等功效。有关科研单位的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可以药食两用,被誉为中药圣品,消费商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截止到2002年,灵芝类产品已取得卫食健字批号的已超过100家。其中以灵芝胶囊、灵芝茶、灵芝冲剂、口服液、灵芝酒为主。灵芝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灵芝为灵芝菌科灵芝菌,别名叫紫兰、木灵芝、菌灵芝、血灵芝.有 2000年的药用历史,为我国珍贵中药材.具有益寿延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6.
金樱子又称刺角、黄茶瓶、蜂糖罐等,是常用中药。《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laevigata Michx.Fl.Bor.Am.)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蜀本草》,其后历代医书均有记载。其具有涩精、止泻、收敛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滑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下痢、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  相似文献   

7.
灵芝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japonicum(Er.)Lloyd】的干燥子实体,别名赤芝、红芝、丹芝、紫芝、黑芝、水灵芝。分布于山东、山西、四川、安徽、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有2000年的用药历史,为我国珍贵中药材。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技术》2009,(3):35-35
1、山柰综述 中药材山柰,也叫沙姜,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inn.)的干燥根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载,是温中散寒良药。山柰药用历史悠久,在明代的《本草纲目》就有山柰条目的一系列描述,山柰性温味辛、归胃经;具有温中、消食、止痛功效;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相似文献   

9.
用药原则 优先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的疫苗预防羊只疾病。允许使用消毒预防剂对饲养环境厩合和器具进行消毒.并应符合棚关规定。允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二部)收载的用于羊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灵芝为古称的“九大仙药”之一,最早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收载。灵芝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三萜类、肽类和核苷,是其所产生临床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对灵芝及其提取物在减轻肝损伤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显示,灵芝及其提取物对多种有毒物质及免疫与缺血等因素造成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在抑制肝纤维化、减轻脂肪肝形成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趋势,可供灵芝在临床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11.
麝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麝香是鹿科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 M. sifanicus Przewalssi. )和原麝( M. moschiferus Linaeus. )成熟雄体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麝香是盛誉国内外的特产珍贵中药材和香料,疗效显著,香气芳烈,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列于兽部第五十一卷,历代医药文献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收载.  相似文献   

12.
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一直被视为滋补壮体、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天麻又名定风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很多中药配方中都要用到它。近几年来,灵芝和天麻这两种药用菌都出现了卖难的现象,让很多种植户迷惑不解,针对这一问题,日前笔者详细咨询了食用菌方面的专家。山东省  相似文献   

13.
甘草     
《天然产物分离》2006,4(6):39-39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 ),和光果甘草(G.glabra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的药材正品,其它尚有无腺毛甘草、粗毛甘草、园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及欧甘草等。豆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茎入药,为常用及大宗出口中药。甘草性平,味甘,能调和诸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强筋健骨诸多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气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及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被称为中药里的“国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科技》2011,(5):79-79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0多个品种。在《本草纲目》、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均有收载。具体来说,芦荟具有以下几种功效:  相似文献   

15.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是载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常用中药材,药用基原为"块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2005)。据统计它在中药处方中的使用频率排名处于前10位。地黄因加工不同,分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鲜地黄有清热、生津、凉血的作用;生地黄有清热、生津、润澡、凉血、止血的作用熟地黄有滋阴补肾和调经补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淫羊藿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查阅标本资料并进行野外实地考察,研究四川淫羊藿属植物种类分布及药用情况,建立了四川淫羊藿属的分类检索表。结果表明,四川淫羊藿属植物有22种,其中有4种为药典收载种,8种淫羊藿苷含量较高,被作为地方性中药材和民间草药广泛使用,其余10种药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暗紫贝母人工繁育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药典〉收载作川贝母来源种植物的资源都已濒危,商品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适应现代中药材生产发展的趋势,实施川贝母规范化栽培(GAP)是解决川贝母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课题)“濒危药材川贝母野生抚育、人工栽培及种子种苗人工繁育研究”,对川贝母的人工栽培进行了产业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药用部位是根,中国《药典》中收载有四种:秦艽(Gentiana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atramiea Mxicm.)和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tis Duthiex Burk.)及小秦艽(Gentianadahutina Fisch.),药用和商品上同功混用。为祛风除热、活血止痛、关节拘弯、手足不遂等病的要药。  相似文献   

19.
窑归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检测窑归浸出物为67.4%、挥发油0.47%,分别高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当归”标准49.8%、135.0%,其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低于《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当归”标准14.3%、65.0%,重金属含量低。其含氨基酸6,5%,必需氨基酸8种并占总氨基酸71%,精氨酸含2.212%,属高精氨酸药用植物;自然种植含Se0.0097μg/g,是有开发价值的优质天然富硒当归。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中药材种植生产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的GAP研究,符合中药现代化及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的四川,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并组建成四川省中药种植研究等七大中心,将带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