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次化生产是猪场高效管理的繁殖技术手段。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猪场常用的6种批次化生产模式以及批次化生产中不同激素制剂的使用效果,介绍了以上批次化生产模式的适用情况,比较了6种批次化生产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期为猪场选择批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是我国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吸收德国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结合我国养猪业的现有条件,分析母猪生产批次化猪场的设计各要素,建立中国特色的批次化养猪模式。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是我国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通过吸收德国的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建立中国特色的批次化养猪模式。在我国推行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时,应该有一个渐进过程,先结合中国养猪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批次化生产模式的优与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自逵 《猪业科学》2017,34(1):46-46
<正>2016年11月14—29日,本人专门考察了荷兰的规模猪场,对他们的批次生产模式印象非常深刻,希望能对国内猪场有所启发和帮助。猪场批次化生产模式源于工业批次化、标准化、模式化管理,能够充分挖掘猪场母猪的生产潜能,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避免浪费,可均匀批次化生产避免生产高峰和淡季的出现,通过数据分析可实现数据化管理并发现生产中问题,可大大减少人为  相似文献   

4.
<正>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将成为中国养猪模式的必然趋势。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分群并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也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母猪生产批次化最早是欧洲国家中小母猪场的生产要  相似文献   

5.
徐汉进 《猪业科学》2018,(11):121-122
该文简要介绍了不同批次化生产模式的优缺点,以帮助我国中小规模猪场更好的根据自己猪场实际,选择合适的批次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猪场批次化管理中国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猪场批次生产,就是将原有的连续生产模式即每天都有配种、分娩、断奶,转换为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且间隔分明有规律的生产模式。批次化生产具有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减少预防性药物的使用、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等诸多优点。猪场的批次化管理已在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沿用了十几年。国内的猪场的批次化管理这几年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7.
牛贤云 《猪业科学》2021,38(6):34-37
批次化管理应用最早源自工业批次化管理,应用在畜牧业逐渐转化成母猪等畜禽批次化生产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非洲猪瘟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母猪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等方面与母猪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8.
余奎  刘自逵 《猪业科学》2023,40(6):40-43
<正>2018年非洲猪瘟(ASF)进入中国,在ASF的压力下中国很多集团猪场,规模猪场,和家庭农场都在使用批次化生产模式,在ASF防控中也起到很重要的的作用,所以在疾病压力下有很多猪场选择这种模式,但是国内猪场在运用批次化生产模式后对其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9.
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产房产床数、配种妊娠舍定位栏数、年出栏目标等参数设定批次生产模式,对母猪分群并利用生殖激素对同批次母猪进行发情、排卵同步化调控,使批次处理的母猪集中配种、分娩、断奶、出栏,进而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近几年,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生物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兴起,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逐渐被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11.
母猪定时输精与批次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主要从母猪的性周期同步化、卵泡发育同步化、排卵同步化和配种同步化4个方面介绍了母猪定时输精技术与原理,以及猪场的批次化管理。并结合当前我国猪场生产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介绍了猪场批次化管理的流程和导入方式,以期为猪场定时输精和批次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不断推进,猪场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要。全进全出是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批次化生产作为全进全出的基础,在现代养猪场中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连续生产模式下1 000头基础母猪猪场栋舍和栏位情况,结合猪场消毒程序,进行批次化生产设计,旨在通过改变生产模式,达到生产平衡,提高养猪场生物安全和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刘向东 《猪业科学》2022,39(6):52-54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猪场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在猪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所谓的批次化生产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传统的每天都要进行断奶、查情配种、上产床的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同一批次母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可以节约人力等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批次化生产还可以提升母猪的生产成绩,同期分娩和断奶可以提高仔猪的整齐度。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仔猪整齐度和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疾病发生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想要做好批次化生产仍需要把握关键的生产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传统的连续生产养殖模式已难以适应猪场的高水平发展。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养猪业受到很大影响,批次化生产技术在母猪生产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批次化生产概念批次化生产管理最早是应用在工业生产当中,逐渐被母猪等畜禽养殖生产所应用。母猪的批次化生产技术起源于20年前的欧洲,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广泛应用。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养殖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养猪的要求,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逐渐被国内养猪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猪场养殖管理过程中,实施批次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猪场生产效益,同时促进猪场内部生物安全。1批次化管理的概念所谓的批次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将原本连续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为短期化、规则性且间隔分明的管理模式。在猪场养殖管理当中应用该模式能够有利于隔断疾病传播。通常地,不同批次之间应当严格区分,严禁将不同日龄的生猪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16.
李涛  牛鹏飞 《猪业科学》2023,40(6):51-53
<正>后非洲猪瘟时代,批次生产已然成为中国养猪行业的主流生产模式。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批次化生产管理既有利于猪场外部生物安全,也有利于猪场内部生产安全,保障了猪场的生产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批次化生产管理既可以提高人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又可以做到精准营养管理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7.
猪场批次化生产具有工业化特征,母猪批次化生产由“批次分娩”发展而来,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母猪批次化繁殖生产,从而实现猪场生长猪的“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后备母猪批次生产是规模猪场全面实施工业化管理的基础,定时输精技术在后备母猪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快规模猪场向批次化生产模式的转变。本文总结了定时输精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加快规模养殖场向工业化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母猪批次化生产模式由于其高效化的管理及生物安全等优势目前已被大部分猪场接受,相较连续生产模式,其生产活动集中,生产节奏规律,从而能够使猪群管理更细化,生产计划更精准及人员管理更高效。文章就当前批次化生产中能够提高猪场生产效益的一些生产策略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传统的猪场饲养模式因疫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效率低及生产不均衡等因素越来越难以适应畜牧业的高水平发展。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生猪行业受到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进程,广大猪场已经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批次化生产,猪场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有助于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工业化的流程管理有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