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CR方法检测辽宁锦州地区分离的150株鸡源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基因(HPI)和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利用多重PCR方法检测HPI irp2和fyuA基因,以及LEE ler和eaeA基因.在分离的鸡源大肠杆菌中,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18.7%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扩增阳性,6.7%的菌株irp2基因阳性;LEE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15.3%的菌株ler和eaeA基因扩增阳性.结果表明,25.3%的鸡源大肠杆菌携带HPI,15.3%的鸡源大肠杆菌携带LEE.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从河北省围场县采集的健康肉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溶血性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4个毒力基因和12个耐药基因,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116份健康的肉牛鼻腔中分离鉴定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9.8%;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株菌同时携带LEE(Ler、eaeA)毒力基因,携带率26.1%,18株同时携带高致病性毒力基因HPIirp2、fyuA,携带率78.3%,6株同时携带LEE和HPI毒力基因,携带率为26.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TEM、aadA1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最高,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结果表明,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普遍存在于健康肉牛鼻腔中,HPI毒力基因和β-内酰胺类和耐链霉素类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对河北省围场县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肉牛养殖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腹泻水貂检出携带耶尔森菌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肠杆菌引起水貂腹泻的机理,进行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的检测,并对其菌株做毒力试验。用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小鼠腹腔注射检测菌株毒力。结果:从3个貂场腹泻病死水貂脏器以及粪便中分离出血清型分别为078、029和038的大肠杆菌,对3个血清型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岛检测,均检出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3个血清型078、029和038的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结果表明水貂腹泻是由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的大肠杆菌引起,该茵对水貂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貉腹泻的机理,采用了貉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检测毒力岛基因HPI(irp2、fyuA)与LEE(ler、eaeA),小鼠腹腔注射检测菌株毒力的方法。结果表明:从腹泻貉体内分离出血清型分别为O_(29)、O_(38)、O_(78)和O_(107)的大肠杆菌,4个血清型中有2个血清型(O_(38)、O_(78))携带有irp2和fyuA,4个血清型均未检测到ler和eaeA;4个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均可使小鼠不同程度发病,其中以携带irp2和fyuA的菌株毒力较强,可见该菌对貉的健康存在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河北部分地区狐狸源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流行情况及致病性,从河北地区养殖场中采集患病狐狸肺脏、心血、肝脏等病料组织217份,分离得到63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法分别检测63株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及19种毒力基因;通过人工感染小鼠致病试验验证4株优势血清型流行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显示,6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3株为K2血清型,7株为K20血清型。63株肺炎克雷伯菌携带13种毒力基因,毒力基因fimH、mrkD、wabG、uge、ybt、ybtA、alls、ompK35等检出率均在58.73%以上,其他毒力基因检测率较低;分离菌株呈现多重毒力基因型,同时携带9种毒力基因的菌株最多,占致病性菌株的33.33%。优势血清型流行株KD1(K20)和KD45(K2)的致病性最强,其LD_(50)分别为3.16×10~5,3.16×10~6 CFU/mL。本研究为该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84-1489
为研究撒坝猪大肠杆菌强毒力岛(HPI)的致病性,对撒坝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和血清型鉴定,获取优势血清型,采用PCR检测HPI,进行同源性比较,并通过耐药性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与HP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01株大肠杆菌,确定血清型84株,其中O_3、O_4、O_(24)为优势血清型;HPI阳性率为88.64%,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序列同源性比较大于99.3%;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普遍耐药,而HPI阳性株耐药性强,并检出含aac(3)-Ⅱa基因12株,含有aac(6′)-Ⅰb基因21株;致病性试验表明含irp2的菌株致病性强,而具有fyuA-irp2基因簇的菌株致病性更强。结果表明:HPI对大肠杆菌的毒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宁夏地区腹泻绵羔羊源大肠杆菌的耐药和肠细胞脱落位点(locus enierocyte effacement, LEE)毒力岛相关基因携带情况,试验从宁夏地区4个规模化羊场采集腹泻绵羔羊肛拭子样本120份,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16S rRNA基因PCR鉴定;对鉴定为大肠杆菌的分离菌株运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LEE毒力岛基因ler、eaeA PCR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87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3%、29.89%、28.74%、27.59%,大于26.00%;对头孢唑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的耐药率次之,处于10.00%~18.00%之间;对链霉素、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小于10.00%。LEE毒力岛基因ler、eaeA的检出率分别为83.91%和29.89%,二者同时检出率为25.29%。说明宁夏地区腹泻绵羔羊源大肠杆菌耐药率较低,携带LEE毒力岛可能是其条件性致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文献合成了一对引物,利用PCR方法检测了84株来自断奶仔猪水肿病例的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杆菌(VerotoxigenicEscherichiacoli,VTEC)的LEE(locusofenterocyteeffacement)毒力岛的eaeA基因,以了解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埃希菌在江苏省断奶仔猪群VTEC中的流行状况。结果发现:从其中17株中可扩增到预期的DNA片断,证实它们携带LEE毒力岛,携带率为20.24%。数据分析提示:LEE毒力岛的分布不仅限于EPEC和EHEC,在断奶仔猪源VTEC中也有一定的分布,并可能成为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银川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试验根据HPI相关基因irp2和fyuA的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双重PCR方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检测,以及基因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基因在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的阳性率均为40%(8/20);这两种毒力岛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以上。说明irp2和fyuA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狐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球状菌,16S rRNA鉴定为屎肠球菌,PCR扩增条带为112 bp,与屎肠球菌片段大小一致;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携带屎肠球菌的致病基因,对氯霉素及万古霉素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分离株小鼠死亡。证实该株狐源分离株为屎肠球菌,且具有致病性,可能是引起狐狸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地区狐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本研究对2019年从秦皇岛地区分离的51株狐源大肠杆菌进行研究。以昆明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KB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1株分离菌均对小鼠有致病性,小鼠死亡率在20%~100%。51株分离菌除1株未检测到毒力基因外,其余50株均检测出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出的毒力基因分别为intimin、iucd、ler、irp2、eaea、fyua、iron、ompt、hlyf、fimC,检出率1.96%~96.08%。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10种抗生素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敏感性较高,且分离菌表现出多重耐药,对12种抗生素耐药菌株数量最多,占比23.53%(12/51)。51株分离菌检测到耐药基因gyrA、gyrB、addA1、sul3、qnrA、qnrB、CTX-M、SHV、strA、strB、ermA,检出率11.76%~100%。本研究为秦皇岛狐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对该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105株携带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的大肠杆菌(E.coli)中相关毒力因子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序列,根据GenBank中参考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广东地区养殖场来源的105分离株HPI+E.coli的fyuA、tsh、iucD、iss 4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统计基因类型;并对部分分离株的5种毒力基因(irp2和fuA、tsh、iucD、iss)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5株HPI+E coli中4种毒力因子携带情况不尽一致,基因fyuA、tsh、iucD和iss的阳性率分别为55.24%、17.14%、49.52%和23.81%,105株HPI+E.coli共有13种基因型;分析表明,除iss基因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在88.0 %~90.9%外,irp2、fyuA、tsh、iucD4种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6%以上;广东省养殖场E.coli毒力因子基因型复杂,并以基因型irp2+ fyuA+ iucD+和仅含irp2+的菌株分离率最高,分别为17.14%和28%.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耐药性、耐药机制及其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本研究对分离自病死狐狸的1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khe基因鉴定,利用K-B法检测其药敏性,利用PCR方法检测了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利用96孔微量板测定BF形成能力并进行了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1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均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均可以引起小鼠发病或死亡,但BF形成能力有明显差异。部分菌株携带floR、mcr-1、TEM等耐药基因和wabG、fimH、uge、rmpA等毒力基因,89F-2、58F-2、60N-1属于K1血清型。本研究结果为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检测、诊断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本实验首次从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中检测到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这将为黏菌素的临床使用和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高致病性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基因流行特征及其耐药性,本试验从云南省楚雄州地方猪场采集粪便及肛门拭子,应用麦康凯培养基、生化鉴定管及PCR扩增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别通过PCR反应、动物回归试验及纸片扩散法研究分离菌株的HPI基因携带情况、致病性及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78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83.87%,HPI基因携带率高达96.15%;24 h内,HPI阳性菌株致小鼠死亡率100%,HPI阴性菌株致小鼠死亡率75%,对照组无小鼠死亡,表明HPI基因可提高小鼠死亡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46%、84.62%、73.08%、53.85%、38.46%、19.23%和5.13%,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防治大肠杆菌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省规模化猪场猪群中沙门菌的携带、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本试验于2013年间采集吉林省规模化猪场猪直肠拭子540份,经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共检出猪源沙门菌18株,检出率3.33%,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8株分离株对链霉素耐药率为72.22%,对四环素耐药率为72.22%,其他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22.2%,且多重耐药严重。此外,共检测10种毒力基因,其中sseC、spvA、spvR三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2.2%、72.2%、83.3%。小鼠致病性试验中,有11株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61.1%)。表明分离沙门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致病力的增强可能与毒力岛和毒力质粒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宁夏地区奶牛犊牛腹泻源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LEE毒力岛eaeA和ler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宁夏5市16个规模化奶牛场1~2月龄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7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培养、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LEE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分离鉴定到大肠埃希氏菌62株,对四环素耐药率为100%,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哌拉西林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大于90.00%,对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1.29%;LEE毒力岛eaeA基因的检出率为11.29%(7/62),ler基因的检出率为79.03%(49/62),二者同时检出率为3.23%(2/62)。结果表明,LEE的存在,可能是某些奶牛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原因之一,建议临床治疗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可以首选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河北地区水貂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河北地区送检病死水貂采集组织样品,经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24株水貂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小鼠死亡率为20%~100%;24株分离菌中有22株检测到毒力基因,fimC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为70.83%(17/24);分离的24株株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对替米考星、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占80%以上,对头孢曲松最敏感,敏感菌株占66.67%(16/24),且分离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耐5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高达100%;24株大肠杆菌均检测到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4.17%~79.17%,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79.17%)、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75%)、gyrB(70.83%)检出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tx-M(20.83%)和SHV(4.17%)检出率较低;未检测到tetA、tetC、sul1、mefA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毒力基因检出数越多的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越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分离菌的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本研究为河北地区水貂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法对从江苏等地分离的APEC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E.coli NTJC040406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16株APEC中有44.9%的菌株携带有HPI,序列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提示HPI在APEC中广泛存在,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株是否携带HPI与O78等特定血清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毒力基因型大肠杆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确定不同毒力因子对大肠杆菌毒力的影响,选用7株不同毒力基因型(分别为Stx2e 、LEE 、LEE HPI 、Stx2e HPI 、F18 Stx2e 、F18 Stx2e LEE 和F18 Stx2e ST1 LT1 LEE )的猪源大肠杆菌为材料,以消化道为感染途径,测定了其对30日龄健康ICR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以上7株大肠杆菌的LD50分别为1.504×109,5.986×108,3.777×108,1.504×108,5.986×107,3.777×107cfu/mL和1.504×107cfu/mL;确定了不同毒力基因型的大肠杆菌之间存在毒力差异,其中S462234株(F18 Stx2e ST1 LT1 LEE )的毒力最强,S452623株(Stx2e )的毒力最弱,S462234株的毒力是S452623株的100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 GenBank 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 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 irp2,结果在7个供试牙鲆病例的130株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irp2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46.15%(60/130),fimA 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与已发表的参考菌株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32%和97.59%。可见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广泛分布,但不同病例分离菌株间存在差异;fimA 毒力基因存在于所有的被检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