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干率甘薯铁、锌、钙、硒微量元素含量的产地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不同干率甘薯重要微量元素的产地差异,以甘薯多点区试试验样品为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甘薯21个品种(系)5个产地样品中的铁、锌、钙、硒4种有益微量元素含量.结合样本干率分析发现,除铁含量外,低干率和中、高干率甘薯锌、钙和硒含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干率甘薯铁、锌、 钙和硒含量产地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钙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其作用的研究通常是分子方向和钙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为主,少数人在实验室通过控制试验研究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而对油松天然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和种群多样性方面,因此,拟重点探讨油松天然林中钙含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北承德和辽宁北镇分别设置样地进行采样,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测定δ13C值的方法分别得出土壤水溶性钙含量、植物叶片全钙含量和植物叶片δ13C值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油松天然林中土壤水溶性钙含量与油松植物叶片全钙呈现极显著正相关;(2)土壤水溶性钙含量与油松对钙的吸收强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3)油松植物叶片全钙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喀斯特喜钙植物云贵鹅耳枥、伞花木、单性木兰以及随遇植物青冈栎和嫌钙植物华山松、油茶自然生长条件下生理活性特征和钙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喜钙植物云贵鹅耳枥、伞花木、单性木兰以及随遇植物青冈栎具有相对较高的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而嫌钙植物华山松和油茶相对较低;总钙含量特点是:云贵鹅耳枥、伞花木、单性木兰、青冈栎、油茶各器官总钙含量叶>茎>根;华山松总钙含量根>叶>茎,云贵鹅耳枥、伞花木、单性木兰叶总钙含量显著高于青冈栎、华山松和油茶,而青冈栎叶总钙含量显著高于华山松和油茶.喀斯特喜钙植物在生理活性、钙含量特征与随遇植物、嫌钙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可能正是喀斯特喜钙植物适应其特殊环境的生理机制,与对照植物相比更适宜生长于富钙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窑灰钾复混肥在甘薯大田栽培上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灰钾复混肥是龙岩市凯威肥业有限公司新开发生产的以水泥窑灰钾为主要钾原料的新型复混肥料。甘薯是大田作物中对钾元素需求量较大的作物,为探讨窑灰钾复混肥在甘薯大田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观察施用窑灰钾复混肥和施用常用钾肥生产的复混肥(氯化钾复混肥、硫酸钾复混肥)对甘薯产量有何差异,笔者开展了窑灰钾复混肥和硫酸钾复混肥、氯化钾复混肥在甘薯大田栽培上的应用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窑灰钾复混肥和施用等含量的硫酸钾复混肥和氯化钾复混肥效果相当,同样能满足甘薯对钾元素的需求,提高甘薯产量,而且窑灰钾复混肥成本低,产投比大。  相似文献   

5.
从抗病育种角度出发,综述了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点、生理小种分化与鉴别、病害流行规律与防控、大豆对灰斑病抗性的鉴定方法与抗病种质(基因)发掘、抗病常规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大豆灰斑病抗性育种研究应加强病菌致病机理及生理小种划分、抗病资源(基因)发掘、常规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巨金钙对调节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巨金钙(主要成分为黄腐酸钙)对红富士苹果果实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喷钙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硬度、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下降;与Ca有密切关系的N、K、Mg含量显著提高,而 K/Ca、K/(Ca+Mg)、N/Ca都降低;喷钙还促进了SOD、CAT和POD等保护酶类及Ca2+-ATPase活性的提高,从而防止果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钙以大营养元素和第二信使的双重作用调节着果实的代谢和发育.  相似文献   

7.
甘薯2种新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病原菌侵染引起,甘薯基腐病又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简述了2种病害的症状特征、病原菌形态、侵染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区域协作,构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开展新入侵甘薯病害致病成因等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2种甘薯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廊坊地区甘薯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摸清甘薯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病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对廊坊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育苗圃、大田新移栽苗和收获期薯块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生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严重威胁调查区甘薯生产的病害有甘薯病毒病(SPVD)、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根腐病。其中,SPVD自2009年首次在我国发现以来已经蔓延到了所有调查地块,传播速度之快应引起甘薯行业的高度重视;其他3种甘薯传统病害也有随连作年限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苹果树的钙营养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钙在协调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些研究报告指出:苹果树的许多生理失调均与其组织内的钙含量有关。缺钙是引起苹果生理失调而发生病害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土壤内钙含量是丰富的,苹果树对钙的摄取势亦是高的。钙是随土壤溶液集流  相似文献   

10.
《农化市场十日讯》2019,(7):18-18,29
一、研发背景甘薯病毒病害(SPVD)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同时感染甘薯并互作时,产生的甘薯病毒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对甘薯产业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 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复合侵染引起。简述了2种病害的分布情况、症状识别、病原菌形态、入侵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防控措施,以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甘薯主要病虫抗性基因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和新入侵病害致病成因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肉色甘薯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桔红色、黄色、紫色3种肉色甘薯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肉色甘薯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铜、铁、锰、镁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锌、钙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桔红色甘薯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黄色甘薯中的锌含量介于桔红色甘薯和紫色甘薯之间;紫色甘薯蛋白质、锌、铁、锰、镁、钙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黄色、红色甘薯,但维生素C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及药剂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发生危害,2016-2018年开展对黄岩境内甘薯基部腐烂病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药剂防控试验、田间病害消长动态,以及喷药对发病时间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黄岩地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有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 Harter)、甘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mi f.sp.batatas)和甘薯干腐病菌(Diaporthe batatatis),且以甘薯基腐病菌为主,该病菌此前在我国大陆从未见报道。采用无病种苗、土壤消毒和甘薯生长期喷药预防对控制病害有显著效果,喷药与推迟扦插可延迟发病时间,甘薯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综合3年研究结果采取种植健康种苗、土壤消毒、喷药防治、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省甘薯病毒病危害相当严重 ,一般田块发病率和品种发病率均达 1 0 0 % ,减产 2 0 %~ 40 % ,病毒病还导致甘薯薯皮粗糙、薯块变小、出干率和淀粉含量下降 ,已成为我省甘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甘薯病毒病不同于其它真菌和细菌病害 ,目前尚无高效防治药剂。要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害 ,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目前 ,植物茎尖脱毒是获得无毒苗的首选方法。甘薯茎尖脱毒是根据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愈靠近茎尖病毒含量越低 ,顶端分生组织不带病毒或仅有少量病毒的原理 ,将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在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15.
甘薯食品的多方位开发增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块根和茎叶不仅富含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而且是维生素A、B、C的重要来源.每100g块根和茎叶中分别含维生素C30mg和100ng.红心甘薯块根中富含维生素A源(胡萝卜素2~25mg/100g块根),茎叶中维生素A的含量与空心菜(蕹菜)相当.甘薯中还含有维生素B_1、B_6、铁、钙、烟碱酸、叶酸等.甘薯中植物纤维素的含量相当高(3.9~5.9%),有助于促进排泄和预防便秘.每100g块根的热量为355J左右,热量不高,可作为低热量食物.因此,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均将甘薯产品列入日常饮食.在我国,甘薯除蒸煮、烘烤食用和加工传统食品外,从80年代中期起,甘薯食品的研制和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加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亦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甘薯食品加工的种类和主要食品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盐池县3种典型土壤灰钙土、红黏土和风沙土为对象,研究柠条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养分、颗粒组成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养分与土壤颗粒组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柠条根际土壤的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灰钙土中粉粒含量最高为45.95%,红黏土、风沙土依次递减,风沙土中细砂含量最高为61%,红黏土、灰钙土依次递减;土壤pH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差异不显著(P>0.05),红黏土根际中有机碳含量分别比灰钙土和风沙土高1.29、2.12g·kg-1,灰钙土中全氮含量分别比红黏土、风沙土高0.07、0.19g·kg-1,差异显著(P<0.05),柠条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率不同,风沙土中有机碳、全氮的富集率分别是红黏土的6.82、1.00倍,红黏土中速效磷的富集率分别是灰钙土和风沙土的2.69、10.38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与黏、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砂、中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不同土壤类型影响柠条根际养分的富集率,风沙土中能够富集更多的养分,红黏土对速效养分的富集作用更强,土壤中的粉粒、细砂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甘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干旱胁迫下甘薯的生理变化特性,采用盆栽水分胁迫的方法对2种耐旱特性不同的甘薯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下,2种甘薯材料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不断降低,叶绿素降解且含量持续减少,而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理上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灰斑病对大豆生理机能的影响,明确了大豆灰斑病可导致大豆光合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生产率下降,呼吸加强,蒸腾能力降低,叶内含氮量大量下降。这些生理失调现象随着病害的加重而加剧。  相似文献   

19.
甘薯干裂腐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福建漳州田间发现一种甘薯病害,根据病薯症状将其定名为甘薯干裂腐烂病.经鉴定该病害是由双尾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bicaudatus)与甘薯拟茎点霉(Phomopsisbatatae)2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所致的一种复合病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不同蔓型甘薯品种最佳种植密度,选取短蔓型品种(晋甘薯9号)、长蔓型品种(济薯25),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扦插密度下各项群体生理指标与甘薯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密度对2个甘薯品种的群体生理指标、单株鲜薯质量、产量及商品薯率有显著的调控效应;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鲜薯质量降低,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抛物线状;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不同生育期不同密度处理薯蔓比(T/R)值表现不一;晋甘薯9号以4.8万株/hm~2、济薯25以3.9万株/hm~2密度种植,在甘薯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单位面积株数、薯数和薯质量的协调发展,使甘薯产量达到最高。不同蔓型甘薯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扦插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