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水量对阿拉尔垦区棉田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拉尔垦区棉田为试验地点,在棉花全生育期分别设8 100、6 600、5 100、3 600 m3/hm2 4个灌水水平,5次灌水,测定棉田0~100 cm土壤NO3--N含量变化和灌水后105 cm处渗漏液NO3--N浓度.结果表明,灌水对硝态氮淋失有明显的影响,在4~9月整个种植周期内,土壤浅层硝态氮浓度都呈下降趋势,深层硝态氮浓度缓慢上升;灌水量越大,深层土壤硝态氮浓度越高.在种植期间渗漏水硝态氮浓度变化趋势为:NO3--N基本上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NO3--N淋失量为2.18~21.23 kg/hm2,与灌水量呈对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油菜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作绿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试验设置油菜不同还田量处理(CK:不还田;T1:21 000 kg·hm-2;T2:42 000 kg·hm-2;T3:84 000 kg·hm-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土壤线虫群落对油菜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较于CK,油菜不同还田量能够使土壤pH降低4.19%~6.59%,土壤总盐含量降低4.07%~6.86%,土壤容重降低9.68%~12.90%;T2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增加了27.42%,T3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CK增加了35.46%和11.12%;(2)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出线虫3纲3目13科19属24种,各处理优势营养类群均为食细菌类线虫;随着油菜还田量的增加,食细菌类线虫与捕食杂食类线虫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食真菌类线虫与植物寄生类线虫的相对丰度逐渐升高;与CK相比,油菜还田后土壤线虫丰富度指数降低,多样性指数升高,富集指数EI与结构指数SI降低;(3)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是影响线虫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洲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结合新疆绿洲环境生态所具有“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等脆弱性特点 ,对绿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土地生态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并阐述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疆盐成土壤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盐成系列的土壤,是新疆面积大,分布广泛的类型之一,其中一部分历来被视为殖对象和耕地后备土壤资源。对它进一步研究,区分类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被列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开展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之中。新疆盐成土性态独特复杂,类型多样,几乎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所列的类型都能相对应。如干旱正常盐成土和潮湿正常盐成土及分别下属的众多亚类。 相似文献
5.
新疆精河流域土壤质量空间分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该区域的pH、水溶性盐分、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等土壤质量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内土壤质量要素的空间异质性明显,人类的干预程度严重影响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各土壤质量要素的空间变异程度不同,其排列顺序依次为有效磷>有机质>碱... 相似文献
6.
新疆土壤盐碱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新疆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盆地,气候干燥炎热,平原地区普遍分布着盐碱土。其中耕地土壤盐碱化的危害,是造成新疆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发挥新疆资源优势条件出发,根据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掌握灌区水盐运动规律,因地制宜地运用农、水、林、牧等综合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拉尔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制约阿拉尔灌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子。在阐述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背景条件的基础上,作者以田间水盐平衡模型为依据较深入分析了灌区土壤盐分动态、盐碱化趋势及其效应问题;其次,根据区域水盐平衡理论估算区域尺度上的灌排比并探讨了排水的出路问题;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持续灌溉农业和遏制灌区农业副效应目标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两大沙漠风沙土壤理化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沙土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大沙漠风沙土土壤肥力无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很低;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土在全盐、CaCO3含量上高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土分选好,颗粒组成以细沙为主,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分选较差,两大沙漠风沙土在24种化学元素含量上多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疆土壤学会在2月10日至15日,举行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出席代表80人,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代表多人。会上分土壤组和农化组进行学术交流,宣读二十余篇有关新疆土壤和肥料方面的论文。会议还对土壤肥料方面的科研、生产、教学工作,如何为自治区四化建设服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在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治理以及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灌区内部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原因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干旱荒漠化气候和土壤历史积留盐分是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贡献率达69.3%;地下水水位过高是引起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贡献率11.1%;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因素。各个治理措施组合权重的分配格局相对均衡,其中建立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通过平整土地、植树造林治理土壤盐渍化的效益较高,组合权重达31%。层次分析法可为灌区土地资源的管理、土壤盐渍化的治理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新疆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对沙尘气溶胶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
新疆土壤中Al、Si、Ca和Fe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土壤颗粒物的粒径都比较小,特别是沙漠周围的边缘地带、河流两岸、古河道中的土壤是大气沙尘气溶胶中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和潜在来源。来源于地壳的物质是塔里木盆地气溶胶的主要成分;对气溶胶颗粒物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气溶胶来源主要是自然源,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小;对气溶胶颗粒物中水不可溶相主要元素分析发现,该类元素具有相同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土壤。 相似文献
14.
15.
新疆哈密瓜地土壤的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哈密瓜地土壤的酶活性岳红霞,李培清(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哈密瓜驰名中外是享有盛誉的瓜中珍品,也是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中引以为豪的经济特产。哈密瓜栽培区域广阔,在新疆各大绿洲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1990年种植总面积为...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统计特征值、对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新疆阿瓦提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有50%的土地处于中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相似文献
17.
新疆的边界有相当一部分与苏联、蒙古和巴基斯坦等国家衔接,国界上往往分布有众多的高山大川作为地理屏障。这样,在研究靠近国界分布的动物种类时,不得不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该种动物是否跨国界而分布;二是该种动物的分布是否受到了国界上某些地理屏障的影响。笔者在研究新疆的鸟类区系时,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涉及到种下的分类,更为棘手。现据笔者自己的一些体会浅谈几例。灰(脊鸟)鴒(Motacilla cinerea)是新疆平原、低山区的常见种。六十年代郑宝赉、钱燕文等均将分布于新疆南部和北部的灰(脊鸟)鴒鉴定为M.c. melanope,而郑作新将其鉴定为M.c. robusta,并在伊犁地区划出一块孤立的繁殖区,以后研究新疆鸟类的文献均同意郑的观点。据文献,M.c. robusta主要分布在苏联库页岛和沿海一带,与我国东北、华北该亚种分布相连续,最西限可达河西走廊张掖和酒泉等地。而M.c.melanope在苏联境内的分布比前述亚种广,西起乌拉尔,北至叶尼塞,南以苏联和伊朗交界的科彼特山为界,分布的东限恰恰是天山和中苏边境的塔尔巴哈台、阿尔泰山脉。众所周知,地理阻隔是亚种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很难想象M.c. robusta能远离亚种的连续 相似文献
18.
新疆巴州土壤中锌元素背景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锌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过多或不足,会影响各种农作物质量的好坏,因而通过食物链直接影响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机能。因此研究土壤中锌元素的背景水平,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因地制宜地使用锌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揭示人的锌营养与环境化学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巴州地区土壤中锌的自然背景值,为本地区的环境研究和判断其污染程度与范围提供基本资料。它是巴州土壤背景研究的组成部分。1土壤样品的采集及分析方法在土壤调查采样工作中,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避开可能的人为污染区,以及…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性信息素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成虫的监测量与不同危害程度林区失叶率及其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将失叶率、幼虫虫口密度及成虫监测量两两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幼虫低虫口密度(y_1)、高虫口密度(y_2)与对应的成虫监测量(x_1)、(x_2)呈二次方曲线函数,方程分别为y_1=-0.060x_1~2+6.174x_1-85.753;y_2=0.076x_2~2-3.111x_2+109.844;在幼虫极高虫口密度(y_3)时,成虫监测量(x_3)呈线性递减,方程为y_3=-1.795x_3+214.060;幼虫虫口密度(y)、成虫监测量(x)随着失叶率(z)的增加而增高,但当失叶率超过74%时,幼虫虫口密度呈下降趋势,方程为y=-794.937z~2+1188.218z-308.626;当失叶率超过72%时,成虫监测量也出现下降,二者可以按照方程x=-189.035z~2+272.374z-53.474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幼虫虫口低密度、高密度与成虫监测量的相关性均显著,极高虫口密度时,成虫监测量呈下降趋势;幼虫虫口密度、成虫监测量均与失叶率呈二次方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研究》2018,(6)
基于1957—2013年克里雅河源流区兰干水文站径流、气温、降水观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M-K突变等方法,以时间序列进行非线性、多尺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克里雅河径流量和气温呈非线性显著上升,降水量和蒸发量略有上升。(2)在年际尺度上,源流区径流存在8 a周期,气温、降水存在12 a周期;在年代际尺度上,径流存在22 a周期,气温、降水、蒸发量存在28 a周期,同时蒸发量还存有22 a周期。(3)在年际尺度上,径流与降水成正相关,而与气温、蒸发量成负相关;在年代际尺度上,径流与气温相关性更高,受气温影响更显著。(4)在周期振荡上,气温与蒸发量具有一致性;在对气候变化响应上,径流对气温、降水、蒸发变化呈交错滞后响应,该模式对克里雅河径流有削丰补枯的调节作用。(5)与乌鲁木齐河相比,克里雅河径流较乌鲁木齐河在突变时间上存在近10 a滞后,20世纪90年代克里雅河流域气温的异常偏低是引起突变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