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是引起牛发热、蹄甲糜烂、口鼻黏膜溃疡、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白细胞减少、剧烈腹泻的一种传染病。1病原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为单股RNA、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80 nm,呈圆形。一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BVDV对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病毒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猪瘟病毒(HCV)同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除了引起牛发生黏膜性腹泻外,还可引起羊、鹿、猪及许多野生动物感染。一般情况下,生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不表现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而呈现亚临床感染,其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温和型猪瘟。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宿主范围很广,其主要感染牛,也可以感染猪和羊。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表现为腹泻,病羊出现发热和腹泻症状,逐渐消瘦,最后会发生脱水死亡。本文通过对一例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治,加强对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犊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养牛场常见而多发的传染病,也称黏膜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以犊牛多发。犊牛病毒性腹泻分布广泛,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该病以发热、腹泻、脱水、流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常呈持续性感染状态。犊牛病毒性腹泻严重危害养牛业的稳定生产,对世界各地的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在呈世界范围内分布,尤以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牛病毒性腹泻从上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重要疫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畜,尤以牛为主。感染牛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如肺炎、腹泻、流产、出血性综合征急性感染及持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重要疫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分类上与猪瘟病毒(CSFV)和边界病毒(BDV)在同一属,同源性较高,抗原性有交叉。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家畜,尤以牛为主。感染牛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如肺炎、腹泻、流产、出血性综合征急性感染及持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的瘟病毒属,是一组由单链RNA病毒组成的瘟病毒,与羊边界病病毒、猪瘟病毒在血清学上能够产生交叉反应,并能够突破宿主特异性交叉感染。本文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国内外流行情况及对牛以外动物的感染情况。为牛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粘膜病.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疾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普遍的发生和存在.尤其养牛业发达的地区.这种疾病的发生更为严重。我国在1980年.由解放军兽医大学从病牛的流产胎儿脾脏中分离到该病毒毒株.以后又在一些省市引进种牛中检出了感染牛.  相似文献   

10.
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呈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多样性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总结了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几点因素并对国外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以简述,以期为国内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又叫做牛病毒性腹泻或者叫做牛黏膜病。这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发的而且呈现的是隐性的感染性的疾病。牛病病毒性腹泻有急性的传染病也有慢性的传染病症状,急性的病症会出现发热的腹泻症状,慢性的病状没有急性这么明显。患病的牛会出现腹泻、鼻腔的黏膜发炎、口腔发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车争强 《兽医导刊》2016,(16):172-17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或消化道黏膜损坏为主的传染病。现就该病的病原特点和诊断防治方法作简明阐述。介绍了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症状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珏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劐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0A,已经严重阻碍养斗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 (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 ,简称牛病毒性腹泻( BVD)或牛粘膜病 ( BMD) ,是由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病毒 ( BVD/MDV)感染牛引起的以发热、粘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咳嗽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畸形胎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1 946年Olafson等首次报道病毒性腹泻病。1 95 3年 Ramsey和 Chiver发现粘膜病。 1 961年 Gillespie等研究证明 ,这两种病毒是有共同抗原性的同种病毒 [1] ,1 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将其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 /粘膜病”。BVD/MD呈世界性分布 ,在许…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一种由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病牛出现黏膜糜烂发炎以及黏膜坏死和患病牛出现腹泻。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被称作牛病毒性腹泻或者牛黏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腹泻病毒而引起牛腹泻和发热以及呼吸道疫病等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牛感染了腹泻病毒后,会使得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损伤从而造成免疫机能障碍,进而出现混合感染,增加了其它致病性细菌感染。牛在患有病毒性腹泻后,出现食量减少和精神不振以及消瘦,消化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糜烂等症状,因此,开展牛病毒性腹泻防治工作很有必要,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1流行特点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牛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发生混合感染,死亡率增加。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致病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犊牛病毒性肺炎,致病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致病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致病病毒为牛副流感病毒(BPIV)。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秋冬、冬春交替时期较为流行。病毒能通过口腔、鼻腔、眼部分泌物,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又叫做黏膜炎,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本文以对一例牛病毒性腹泻做了报道,并论述了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粘膜病或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高烧、口腔粘膜烂斑、腹泻、流产和胎儿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