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地区大花蕙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大花蕙兰开花的5个主要因素———光照、温度、浇水、施肥和留芽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至10月中旬用50%遮阳网遮光,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发育,可促进花芽的形成;7—9月在海拔900 m的山区进行催花越夏栽培,为大花蕙兰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凉爽的气候条件,使其花芽的形成和生长得以顺利进行;6月上中旬给予10~15 d的干旱处理,使兰株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有益于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5月底增加磷钾肥比例,减少追施氮肥,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生长;成龄苗在上年10—11月留芽,可使假鳞茎得到充分发育,提高大花蕙兰的开花率。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又称东亚兰、虎头兰、喜姆比兰,植物分类学上属兰科(Orchidaceae)蕙兰属(Cymbidium),现在栽培的大花蕙兰多为人工杂交种,所以大花蕙兰的园艺品种非常丰富。大花蕙兰以其植姿雄伟,花朵硕大、颜色丰富多彩(红、黄、白、绿、紫及复色)而为人们所喜爱,成为年销花的新宠。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Cymbidium spp.)又称虎头兰、西姆比兰,是兰属中大花附生种类。花瓣宽,花形规整,花朵丰满,色泽鲜艳而丰富,花茎直立而坚挺,花朵数目多,花期长,生长健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年春节前后大花蕙兰开花,花期持久,是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洋兰,在我国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对大花蕙兰生长与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浓度为5、10、20、30 mg·L^-1多效唑处理的大花蕙兰初花期比对照提前3、7、5、3 d,开花率比对照提高10-20个百分点,且整个花期比对照长了3-10 d;4个浓度处理均使大花蕙兰营养生长减缓,花箭高度降低,但对花茎花朵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大花蕙兰又名虎头兰、喜姆比兰和蝉兰,为兰科兰属植物。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大花蕙兰中大型植株的品种常作切花,较小型植株的品种常作盆栽。既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十分畅销,深受花卉爱好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大花蕙兰与奇花虎头兰杂交种子无菌萌发及成苗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对粉绿红唇大花蕙兰与奇花虎头兰杂交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并设计配制多种培养基进行原球茎继代增殖、丛芽分化、生根试验。通过对种子萌发、原球茎发育及成苗过程的观察,得出杂交子代的繁殖技术及成苗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花蕙兰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又称东亚兰、虎头兰、喜姆比兰,植物分类学上属兰科(Orchidaceae)蕙兰属(Cymbidium),原生种约70余种,经多年人工杂交和选择,培育出数以千计的优良栽培品种,多数为地生、半地生,少数为附生种,属多年生草本复茎兰类。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分为大花种和小花种,大花种原产于马来半岛、喜马拉雅山、印度、缅甸、泰国,  相似文献   

8.
大花蕙兰又称虎头兰、蝉兰,为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品种众多,花瓣大,色彩艳丽且花色多,有红、黄、绿、白、粉、紫和各种过渡色及复合色,花茎直立而坚挺,花期较长,可盆栽或供作鲜切花,深受消费者喜爱,已成为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洋兰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的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是指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和我国南部等地区的兰属中的一些附生性较强的大花种和主要以这些原种为亲本获得的人工杂交种。由于它们与蕙兰较相似而花朵硕大,故称为“大花蕙兰”;也因其萼片、唇瓣上的斑纹似虎纹而俗称“虎头兰”。由于大花蕙兰植株优美、花朵硕大、花型端庄、色彩艳丽、花期特长,加之栽培管理简便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所以被广泛的作为盆花栽培,并作切花、襟花等用,上世界兰坛中最为常见和普及的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为年宵准备的大花蕙兰,较大比例的成品花期偏早。对于季节性消费明显的大花蕙兰,花期不在主要的销售季,不仅卖不上价,走量也很有限。什么因素促使大花蕙兰花期偏早?当发现花期偏早时,生产商该如何应对补救呢?现将专家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莲瓣兰为母本,大花蕙兰“黄金薄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杂种胚进行无菌萌发.成功建立了该杂交组合的组培快繁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其种质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引进的17个杂交兰及3个大花蕙兰品种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兰品种染色体倍性多样化程度较高,其中二倍体品种10个、占总数的58.8%,非整倍体品种5个、占总数的29.4%,三倍体品种较少(仅2个)、占总数的11.8%;3个大花蕙兰品种中有2个三倍体和1个四倍体.在二倍体杂交兰FG784和四倍体大花蕙兰DB918的4个杂交F1代个体中,发现3个三倍体和1个六倍体,表明在杂交兰和大花蕙兰的杂交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自然加倍的现象,由此可以获得倍性更高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3.
大花蕙兰生根壮苗及落地移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蕙兰的无根苗生根壮苗的适合培养基为1/2MS+NAA0.1—0.5mg/L+10%椰乳+0.5g/L活性炭;无机盐含量的高低对生根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大花蕙兰在生根壮苗时需要较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较强的光照,蔗糖浓度以25g/L为佳;光照强度不宜低于1000k,椰乳对大花蕙兰的生根及幼苗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大花蕙兰组培苗落地前炼苗3。5d,可提高成活率10%,13.3%,不同栽培基质影响大花蕙兰组培苗的落地成活率,水苔是较为理想的移栽基质,其移栽后2个月成活率达90%。瓶苗移栽后浇水时切忌过干或过湿,等新根长出每周宜进行1次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使杂交兰的花期与市场需求的旺季相匹配,即完全按人们意愿的时间开花,而且开出整齐划一的高质量花朵,必须依赖于精确的花期调控技术。该文将杂交兰的生长特性与浙江的气候特点相结合,探索了杂交兰催芽、催花关键技术,为浙江杂交兰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杂交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和赤霉素处理对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开花的影响,为其花期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玉女杂交兰为材料。在惠州市象头山(海拔约600m)进行高山处理;赤霉素浓度分别为50、200、400、600和800mg/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花芽分化后,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明显促进玉女杂交兰花序的生长,使花期提早,败花率降低;赤霉素处理可使玉女杂交兰的花朵变大,高山处理可使花横径明显增大。[结论]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以调控杂交兰花期,但利用赤霉素调控杂交兰的花期时应注意处理浓度和时间,防止对花朵性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组培苗栽培及花期调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7年在温室大棚进行蝴蝶兰组培苗规模化种植,研究广西南部地区蝴蝶兰组培苗栽培及花期调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加强蝴蝶兰组培苗移植以及小、中、大苗的栽培管理,在非自然开花期,于距离要求开花时间5个月时开始进行控花处理,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6~28℃,夜间16~18℃,期间增施磷肥,控温处理持续2个月后植株开始抽出花梗,花梗抽出约3个月后植株开花。  相似文献   

17.
花卉开花,意味着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它不仅取决于花卉自身的遗传特性,而且受营养物质供应、温度高低、日照长短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制约。从栽培学角度来讲,凡能使花卉开花的日期比自然花期提前的,称为促成栽培,反之称抑制栽培。在栽培中了解各种花卉自身的遗传特性和自然开花的规律,掌握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花卉开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及开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和开花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K肥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对花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N肥次之;P肥最小. 3要素对开花品质有不同影响, N肥对假鳞茎大小、花芽的发育及开花品质影响最大,其中对每枝小花数、花序长度的影响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开花性状之间,P肥对小花数影响较大;而K肥对花径的影响作用较大. 最佳的N、P、K组合为N3P2K3,即N∶P2O5∶K2O=24∶1∶26.   相似文献   

19.
以大花蕙兰"爱神"(Cymbidium Lucky Gloria Aguri)作为母本、虎雪兰"霞光"(Cymbidium tracyanum var huanghua×Cymbidium mastersii cv xiaguang)作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染色体数为40条,其核型公式为K(2n)=2x=40=26m+14sm,核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20.
以大花蕙兰爱神(Cymbidium Lucky Gloria Aguri)作为母本、虎雪兰霞光(Cymbidium tracyanum var huanghua×Cymbidium mastersii cv xiaguang)作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染色体数为40条,其核型公式为K(2n)=2x=40=26m+14sm,核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