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受人们喜爱的微型盆景与其他盆景一样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很强的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及赏石等于一体的艺术品。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它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济南地区微型盆景以微型树桩盆景为主,独具个性,这是因为它运用了一种较理想的技法,所培养出的微型树桩盆景与常规的树桩盆景一样,形态自然清新,造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一代宗师素仁的盆景,以清高脱俗、潇洒飘逸、疏密有致、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尽显自然风韵,在岭南盆景创作中独树一帜,深为广大盆景爱好者的喜爱,被称为素式画意型盆景。  相似文献   

3.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4.
方志鹏 《花木盆景》2003,(12B):16-17
在当代盆景界,上至名家巨匠,下至后学稚子,都是以追求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式”盆景为创作目标。“自然式”盆景已形成一股主导潮流。对“自然式”的追求,给盆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盆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盆景艺术由边缘艺术或“准艺术”走向高等艺术的必由之路。笔作为一名盆景爱好,在与盆景友人的交流、创作实践和对盆景理论的学习当中,获得了一些一知半解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黄志清 《花木盆景》2007,(10):46-46
雀梅是优良的杂木类盆景树种,其自然形态特异,皮色光滑、古拙,叶色青绿,叶形小而圆润;修剪不受季节限制,全年都可修剪造型。多年来,雀梅盆景一直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喜爱,在各类盆景展览中雀梅盆景也获得诸多奖项。  相似文献   

6.
花草盆景     
盆景的类别多种多样,创作盆景所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对于一个热爱自然而又具有相当艺术眼光的人来说,则无论面对何种材料,均能因材设计,创作出别具情趣的案头清供。花花草草是再平凡不过的材料了,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难看到花草盆景佳作。它们是那样地清新、自然、朴素、高雅,其艺术感染力并不逊色于树木盆景或山水盆景。  相似文献   

7.
盆景艺术,做为一种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基础,还要求创作通过一种形式来表露出来。形式美也是盆景的创作来自于自然,高于自然,但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自然形式来创造,这就要求盆景的创作必须具备较强的自身化修养和艺术的创作水平,从而通过充分表现出作所追求的创作个性,对于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心理来观察欣赏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议呢,这就是每个鉴赏的不同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幼喜爱植物,大约在高中时期喜欢上了盆景这门艺术,并被盆景中表达的自然树木情趣所陶醉。工作后,通过上网(主要是日本盆栽网)、会朋友、看书籍杂志,了解到日本盆栽的发展情况。本文想就日本盆栽的历史与现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0.
在盆景这个大家庭中,树木盆景的地们是相当重要的,树木的品种极为丰富,树木的自然生命对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原始的姿态和各具的风韵给了盆景创作者丰富的遐想的创作加工的广阔天地。除了纯粹的树木盆景而外,在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以及其它各类盆景中,往往都少不了树木,都需要对树木进行加工。这就说明,任何一个希望跨进盆景艺术殿堂的爱好者,都必须学会树木盆景加工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舍利干制作属于树木盆景艺术创作的范畴,它模仿大自然中苍老古树自然形成的舍利及经久不腐的枯干,通过人为的对盆景根、干的雕琢,形象地再现自然界古树风貌。在上世纪末,经过台湾的郑诚恭等人与大陆盆景界的交流,现在舍利干在松柏类盆景的创作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成为盆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07,(3):F0002-F0002,1
柯成昆先生祖居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少年时代即喜爱盆景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盆景创作,善与同行相互切磋技艺,其作品神态自然且注重气势和力度,有许多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金奖和银奖。  相似文献   

13.
川弘盆景园原为福建省漳州市百花村景铭盆景园,现加盟中国盆景大观园,名为川弘盆景。“源于自然、求其自然”,是川弘盆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提起松树盆景造型,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松取奇态”、“搜尽奇姿打草稿”的松树盆景造型理论。表现松树盆景的姿态,一般也用“老、绿、劲、奇”四个字来形容。可见,松树盆景和杂木盆景不一样,一个“奇”字,在松树盆景的表现形式中占有相当比重。  相似文献   

15.
川弘盆景     
《花木盆景》2007,(4):12-12
原福建省漳州市百花村景铭盆景园,现加盟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中国盆景艺术大观园,名为川弘盆景。“源于自然、求其自然”,是川弘盆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论“自然式盆景”》一中,对其生成的思想根源作了历史性的分析,以及自然式盆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辩证地给予说明,并且对它的艺术特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里我想就自然式盆景的基本要素、艺术品质及创作技法作进一步的论述,意在对自然式盆景有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扬州水早盆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极具艺术力地渲染出作品的生境、画境和意境。现代扬州水旱盆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更为明显的地突出了中国盆景“微型园”、“立体画”和“无声诗”的创作构思,成为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盆景形式,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成为亲近自然、个性丰富、广受欢迎的现代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8.
我看盆景     
李新 《花木盆景》2005,(10):14-16
这篇章如作所说,是“放胆直言”之作。中对盆景界多年来已成定式的一些理念,诸如盆景“高于自然”、盆景是“高等艺术”等等提出了质疑,并作了一些认真的思考。细细读来,字里行间虽觉时有突兀之处,却并没有偏颇之词。也许,作所提出的观点并未完全能让人信服。但这种思辩的态度应有值得借鉴之处。中国现代盆景已进入“创新、求精”阶段.近年来盆景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盆景技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盆景理论范畴似乎过于“安静”了。故刊登此,期望读参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花木盆景》2014,(3):15-17
园主裴清友,南阳市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业余从事盆景创作二十余年,不求高、精、尖,只求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修生养心而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遂成“知春园”。裴先生盆景创作以自然为师,结合内心感悟,作品多师法自然,因势赋型,造型各异,  相似文献   

20.
树桩盆景桩材的来源既有山野采挖的,也有苗圃中培育的,其形态都各有千秋。如何让制成的桩景保持原有的形态特色,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盆景创作水准呢?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因势利导法可达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