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稳定甘肃省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1979~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和增长率等资料,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甘肃省粮食生产始终呈现曲折徘徊、波动式增长的趋势;根据2000~2008年甘肃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受灾面积、粮食单产、成灾面积等;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加强先进技术应用与推广,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和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和定量分析,得出几个有价值的结论,即:(1)乡村劳动力对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率最大;(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在诸要素中较大;(3)农业排灌机械动力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与粮食生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北省168个行政村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化肥等物质投入的增加,而劳动投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为负值.提示应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加快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2000-2009年河南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特别是与水灾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叶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39-1341
从系统学视角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4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科技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人文生产力因子是主要因素;制度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为广西更有效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产量、规模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测算,并基于2010—2017年广西耕地利用强度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结果】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效应;由于粮食的不同种类,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稻谷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物质强度+种植强度+科技强度"三角箭头型关联模式,玉米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种植强度"单关联模式,大豆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种植强度+物质强度"双关联模式,薯类综合生产能力表现为"劳动力强度"单关联模式。【结论】根据广西耕地利用强度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联效应,建议完善耕地整治及占补平衡机制,保障耕地有效利用与供给;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区域粮食生产布局;强化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充分利用作物间套种模式;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机制,多渠道实现保地、种粮及增收。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作用层次的不同,将云南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用因素分析方法对直接因素进行分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间接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识别,为政府今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稳步提高粮食产量,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5~2009年河北省农业生产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贵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1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增强农村人口粮食自给能力是贵州省“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农用地膜的使用量是影响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近年来山东省有关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从单位面积产量、农机总动力、播种面积、财政支农支出比重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2种模型的输出结果基本反映了各项指标对山东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乡村劳动力、单位面积产量是影响山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柳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情况,重点对柳州市中长期粮食生产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预测柳州市中长期可达到的粮食生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湖北粮食生产实际,提出了保护和提高湖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因原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动态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按大小依次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年降雨量〉农机总动力〉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成灾面积。对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柳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情况,重点对柳州市中长期粮食生产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预测柳州市中长期可达到的粮食生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秀清  许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05-18706,18708
根据1998-2008年江淮丘陵区统计资料,对该区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该区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面比、受灾、化肥施用量是影响该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前提条件,也是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笔者从温州市近几年粮食生产现状出发,对温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明确提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史演变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从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等变化趋势和波动入手,依据河南省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的各项数据,应用量化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演变做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在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增长阶段后,2004年以后快速增长;播种面积在1978-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2003年以...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56-5058,5061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粮食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条件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贡献率偏低;市场风险加大,政策扶持不力。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和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扶持制度;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增强粮食生产科技含量等,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