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66个玉米自交系以及抗黄曲霉菌的自交系RA与感黄曲霉菌的自交系M5P杂交获得的79个F2:3家系进行黄曲霉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接种后的发病级别不同,在166个自交系中发病级别最高的达到10级,而最低的级别为2.4级,绝大部分自交系发病级别较高,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在79个F2:3群体中,抗性较强(1~3级)的家系只有2个;有7个家系基本不存在任何抗性(8~10级);51个家系的抗性较弱(5~8级);20个家系的抗性水平中等(3~5级),整个群体抗性水平接近正态分布,这表明通过开展抗性育种工作可提高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8个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与世代平均数设计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的F1、F2、BC1以及BC2世代种子以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于室内接种黄曲霉菌。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效应都是重要的,某些组合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抗性的基因显隐性可能因组合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3.
以8个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与世代平均数设计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的F1,F2,BC1以及BC2世代种子以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于室内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Link)。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效应都是重要的。某些组合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抗性的基因显隐性可能因组合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筛选抗大斑病种质资源,为选育抗病玉米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2018—2019年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2种方法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大斑病抗性鉴定,以最高级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5份(23.44%),抗病自交系14份(21.88%),中抗材料21份(32.81%);自选的41份自交系中80.49%为抗性材料;所有材料中,中抗材料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气候和品种是影响大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只有经过更严格的筛选,才能选育抗大斑病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7个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通过自交与回交获得F2及回交世代。授粉后21d于田间对亲本、F1、F2及回交各世代用刀划法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Link),收获时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对黄曲霉菌的田间抗性有显著差异;玉米对黄曲霉菌的田间抗性受多基因控制,既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还对抗性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选用黑龙江省常用的35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大斑病有抗性的材料只占供试材料的38.57%,感病材料占61.43%,说明黑龙江省现在常用的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较差,今后应加强抗病自交系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玉米抗黄曲霉菌的基因位点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个对黄曲霉菌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的种子,用黄曲霉菌接种,调查病级,研究玉米抗黄曲霉菌的基因位点及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亲本自交系之间对黄曲霉菌的抗性有较大差异,不同亲本组配的杂种F1对黄曲霉菌的抗感表现不同.各家系的分离群体中抗感个体的分离,少部分呈有规律的分离比例,而大部分组合的分离群体不呈有规律的分离比例,说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既有主基因效应,也有多基因效应.多基因遗传体系中,既有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还有上位性效应.6个自交系中,可检测到5个对黄曲霉菌有抗性的基因位点,在自交系RA中携带1个效应较大的抗性基因,而其他几个自交系仅携带1~2个效应较小的抗性基因.自交系RA除可用于抗黄曲霉菌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也可用于发展作图群体对玉米抗黄曲霉菌基因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对大斑病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质材料。[方法]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对434份国内玉米种质进行了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玉米种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高感病种质(HS)占0.5%,感病(S)种质占18.9%,中抗(MR)种质占43.1%,抗病(R)种质占35.7%,高抗(HR)种质占1.8%。鉴定筛选出抗病(高抗-中抗)种质320份,占总数73.7%。[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大斑病抗病育种提供了抗性种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亚洲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一种重要害虫,利用抗性品种是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2016年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评价了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水平,并测量这些自交系的理化性状,包括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三叶长、穗三叶宽、穗三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蜡质含量、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性状,分析了理化性状与抗螟性的相关性。鉴定结果显示,高抗自交系142个,抗性自交系317个,中抗自交系322个,抗虫自交系占53.38%;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10 cm茎粗、叶片蜡质含量与其抗螟性无显著相关,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玉米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多年来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菌分离方法及抗性鉴定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基本上掌握了该方法。本文主要为读者介绍该方法,为玉米抗纹枯病育种筛选抗源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84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依据发病株率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1份,抗病自交系10份,中抗自交系17份,并讨论了新抗病系的选育以及现有抗病系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6,(2):62-66
2013~2014年,为了明确广西种子市场上54个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进行玉米纹枯病、玉米小斑病及玉米南方锈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纹枯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2个;对玉米小斑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27个;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水平达到抗病(R)以上的玉米品种有13个。其中,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玉米品种只有桂单0810、桂单589和正大808等3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的玉米品种有桂单688、桂单162、兆丰588等14个品种。结论:广西目前种子市场上的玉米品种繁多,但兼抗多种玉米病害的品种很少,为了避免玉米生产上遭受病害带来损失的风险,应该尽量选择播种兼抗2种以上玉米主要病害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自然发病和土壤接种方法,鉴定了1550份玉米品种对茎腐病的抗性。结果,表现高抗的397份,中抗的304份,中感的364份,高感的485份。不同抗性品种用肿囊腐霉菌和串珠镰刀菌接种测定,抗性反应基本一致。通过病圃自然发病初筛,人工土壤接种复选,可准确鉴定大量材料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2012~2013年,应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目前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应用的55份玉米品种进行抗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对大斑病表现1级高抗(HR)的品种4份、3级抗病(R)的品种9份和5级中抗的品种16份。试验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中,表现为中等抗病或感病品种占大多数,表现高抗的玉米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毒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的方法,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对29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研究。以病情指数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5份,抗病系2份,中抗系9份,感病系8份和高感系5份。结合系谱分析,筛选出的5份高抗系和2份抗病系均属于PB亚群,表明PB亚群抗病性较好,可以作为抗粗缩病育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对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交系抗病性对后代具有一定遗传力,且抗性遗传中显性效应占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选育抗病组合时最好亲本之一为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玉米对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8.
对20份玉米种质进行除草剂抗性鉴定表明:不同玉米种质在5叶期喷洒除草剂后的反应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A16受除草剂影响严重,早期植株枯黄,后期全部死亡;受除草剂影响,A12株高减少20%以上,穗重减少39.9%,说明该材料对除草剂极为敏感;喷施除草剂不影响自交系A2和A18株高,但显著减少了穗重,说明这两个自交系也易受除草剂影响;A5和A13株高不受除草剂影响,但穗重略有增加;自交系A7、A10和A14喷施除草剂后,株高和穗重略有增加,表现出抗除草剂特性。  相似文献   

19.
玉米青枯病乃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一般发病率均在10%左右,重发区可达30%以上。我省近几年青枯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本试验从1989~1992年四年间采用了人工伤根法,对自育的138个龙抗号玉米自交系和外引的89份稳定自交系,进行了接菌鉴定,从中鉴选出不感病品系19个;高抗病系17个,同时还通过一批杂交种F1及其双亲抗、感病性的鉴定分析,初步探索出杂交种F1的感抗青枯病性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人工接种鉴定60份不同玉米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情况,旨在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系、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且大多数品系和品种对纹枯病抗性较弱。其中属于高抗的材料占5.0%;属于抗和中抗的材料分别占13%和31%;感和高感的材料分别占35%和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