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2018,(6)
正平菇新科10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菇形好、适应性优良的中低温型平菇菌株。经2013-2017年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平菇新科108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鉴定证号: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现将平菇新科10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育过程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出平菇新科108,经农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平菇不同规格子实体对品质的影响,以平菇650、新科106和新科108为材料,测定并分析比较了第1茬菇和第2茬菇5种规格子实体的含水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第1茬菇子实体含水量总体高于第2茬菇;第1茬菇和第2茬菇子实体规格不同,含水量存在差异,即随着菌盖直径增大,含水量有增大趋势。不同品种子实体粗蛋白含量略有差异,3个品种第1茬菇和第2茬菇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出随菌盖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菌盖直径3~5 cm时,粗蛋白含量较高。3个品种均是谷氨酸含量最高,新科108在菌盖直径为4 cm时谷氨酸含量(w,后同)最高,为25.3 mg·g-1。综上可知,平菇菌盖直径3~5 cm,鲜菇含水量≤90%,粗蛋白含量≥25%,谷氨酸含量≥24.0 mg·g-1可作为优质平菇的品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胡晓强  李峰  赵建选  李栋  胡宁 《北方园艺》2021,(5):177-180,封2
平菇"新科108"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的特点,2017年参加河南省平菇品种区试,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种植配方均较对照增产显著,商品性状优,抗杂菌性强,抗黄菇病,品质优良,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3%~40%,总多糖含量为0.8~7.0 mg·g-1,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品种鉴定,鉴定证号为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9,(6)
在平菇新科108子实体生长期设置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处理,观察测定不同处理新科108子实体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因素,得出新科108优质菇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是600~800 mg/L。  相似文献   

5.
从现蕾数量、现蕾速度、商品菇产量及出菇周期4个方面,对高温季节工厂化栽培香菇中的两种催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庆科212品种的催蕾效果,"连续3~5日昼夜温差"的方式优于"次数少、幅度大"温差刺激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的5个平菇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调查现蕾的早晚、菇蕾疏密度以及菌柄长度、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指标,筛选出品质好、出菇早、产量集中、适应能力强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根据平菇"新科108"品种生长特点,从菌种培育、培养料发酵、菌袋制作、菌丝生长管理、出菇管理和病害预防6个方面总结玉米芯发酵料袋栽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取得较好的栽培效益和快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97,(2)
(一)平菇高邮126 是从100个菌株中筛选育成,出菇温度2~35℃,严冬季节缓慢现蕾生长,高温季节正常出菇,菇体灰白色丛生,柄长2~3cm,盖径20cm左右,肉厚平展,韧性好不易碎,一般丛重4~5kg,菌丝满袋即可大量现蕾,转潮5~7天,无畸形菇,抗性特强,适于春、秋、冬季多种原料,多种形式栽培,各地布点中试表明,产量、菇质均为同品种之首,棉壳袋栽覆土总转化率350%~450%。 (二)平菇高邮201 我所新育成的菌株,出菇温度3~30℃,菇体白色不受气候影响,柄长2~3cm,盖径20cm左右,不易破碎,菌丝抗性特强,适应各种原料栽培,发菌15~18天现蕾,转潮7天左右,一般丛重4kg左右,后劲足,尾潮菇依然肥壮,棉壳袋栽覆土转化率350%~420%。菇体色质美观、市场销售极好。 (三)平菇广温7号 95年全国推广以来信誉最高,为客户认定的当家品种,特抗杂,高产稳产,出菇2~28℃,菇体白至灰白色,丛重4.5kg以上,耐运不碎,无畸形菇,头潮转化率120%左右,总转化率300%~400%。 (四)平菇P86 高温型,该菌株具有以下10大优点:①全国23个高温品种评比产量最高。②抗杂力特强。③发菌速度快,夏季1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④耐高温,15~36℃菇体正常现蕾生长。⑤菇体灰白丛生,柄短或无,盖大而肥厚,韧性好,弥补了一般高温品种菇盖薄而脆的缺点猛  相似文献   

9.
赵建选  李峰 《食用菌》2011,(5):23-24
试验比较了6个高温平菇菌株菌袋发菌情况、抗杂性、菇体经济性状及出菇产量等一系列性状。结果表明,新科101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可作为当地首推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0.
袋栽平菇一般对采过2~3潮菇的菌筒要进行覆土处理。但这种方法催蕾期长,出菇不齐甚至不出菇,且菇体夹带泥土影响平菇商品价值。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先催蕾再进行局部覆土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将已采过二潮菇的菌筒,除去料袋置水池中浸泡2天,置培养室催蕾,现蕾后再移到室外,把菌筒菇蕾小、稀疏的部分向下,依次排放,间隔3~4cm。取肥沃的潮湿壤土先填满菌筒的间隙。再进行局部覆土。覆土时要覆在疏(未现蕾)处,留菇蕾;覆小蕾留大蕾。如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温度(17、20、23、26、29℃)和光质(红、白、蓝、黄)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出菇率、产量逐渐下降,菌盖直径逐渐减小,其中17℃时出菇率96%,平均每瓶子实体产量201.91 g,菌柄平均直径11.95 cm,商品性状最佳;在菌丝生理成熟期不同颜色的光照显著影响白灵侧耳的出菇率、菇蕾数量、现蕾时间和菌柄长,其中白光处理的出菇率最高为93%,红光处理的出菇率最低为67%,黄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多,蓝光处理的菇蕾数量最少,白光、蓝光和黑暗处理的现蕾时间均为8 d,红光处理的现蕾时间为最长为10 d。实验结果为工厂化生产中白灵侧耳生理成熟期的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1997,(5)
(一)平菇高邮126 是从100个菌株中筛选育成,出菇温度2~35℃,严冬季节缓慢现蕾生长,高温季节正常出菇,菇体灰白色丛生,柄长2~3cm,盖径20cm左右,肉厚平展,韧性好不易碎,一般丛重4~5kg,菌丝满袋即可大量现蕾,转潮5~7天,无畸形菇,抗性特强,适于春、秋、冬季多种原料,多种形式栽培,各地布点中试表明,产量、菇质均为同品种之首,棉壳袋栽覆土总转化率350%~450%。  相似文献   

13.
室外栽平菇,一般都是沿床边出菇,床中间很少有菇,有些地方菇蕾成群,有些地方寥寥无几.为了使床面出菇均匀,充分利用培养料中营养,提高平菇产量。笔者于1985~86年秋,进行了打洞填砂试验,均获得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材料及方法: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50公斤、多菌灵50克、过磷酸钙1000克、石膏1000克,石灰500克,料水比1:1:4。试验区和对照区各15米~2.栽培床  相似文献   

14.
4个白灵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YPA均是4个白灵菇菌株的最适母种培养革。白灵N2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3d。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处理,白灵N1、N2现蕾率最高为100%,且现蕾数多,现蕾时间快,但成菇畸形率高。接种培养90d后开始催蕾的菌袋。未搔菌均都不能现蕾;搔菌的白灵N1、N2现蕾率为100%,催营期比接种培养30d后开始催蕾的短近1倍以上。接种90d后开始催营的搔菌处理留营1个的,成菇畸形率为0%,自灵N2生物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白灵N1,白灵L最低。成熟期出菇温度为13~15℃的白灵Z生长周期比出菇温度7~15℃的缩短6d。  相似文献   

15.
选择平菇春栽常用的4个平菇菌株进行栽培试验,从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长情况、形态特征、经济性状以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新831菌丝洁白细密,满袋日期和现蕾日期均较早,子实体丛生扇形,菌盖最大,单袋平均产量最高;农平6号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快,现蕾早,菇体发育迅速,菌柄最短,单袋平均产量次之。新831为最适于在郑州地区春季栽培的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16.
选取 10 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并以北京地区现种植品种灰平 260 作对照,于北京地区高温季节 6-8 月做出菇试验,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品种。通过对菇型的调查,海南 2 号、高平 09、夏抗 50 叶片薄、易碎且畸形,因此商品性差,不适宜种植;通过对产量的统计与分析,早秋 615、2008A 产量表现突出且菇型好,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特性,而夏秀 990、夏丰 1 号、基因 2005、江都 71 在北京 35~40 ℃极高温期仍能出菇且菇型好,表现出极耐高温特性,以上 6 个品种在产量上均优于对照灰平 260,是北京地区适宜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平菇发展很快,对菌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简化制种方法,我们试用棉籽皮生料直接拌入平菇子实体碎块,不经灭菌和无菌操作,培养制作平菇栽培种,取得了初步结果。 1981年7月,分三批用棉籽皮生料制平菇栽培种1400多瓶。所用鲜菇采自人防隧道菇床,母种是上海农科院食菌所供给。第一批300瓶菌种,历时40天,菌丝长满全瓶,浓白、密集。8月16日用棉籽皮生料栽培平菇,每平方米播4瓶,9月下旬即现蕾出菇,长势良好。与常规菌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去年秋季,笔者采用冷开水对以稻草为主料室内床栽平菇进行喷洒试验,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平菇生殖生长的不同时期喷洒冷开水,产量均比对照(喷普通清水)高,平均每平方米比对照增产3.6千克,生物效率提高33.4%。而且喷洒冷开水的菇床还具有转潮快、出菇整齐、菇肉肥厚等特点。喷洒冷开水的具体方法:待平菇菌丝发透料底后,揭去薄膜立即向菇床及周围墙壁  相似文献   

19.
在反季栽培过程中,研究不同类型菌种、不同培养料配方、大棚建造标准、冷刺激催蕾育菇工艺等对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出菇质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复合菌种以及配方4(棉籽壳20%、玉米芯20%、杂木屑30%、稻草10%)或配方5(杏鲍菇菌糠40%、棉籽壳30%、稻草10%),建造简易打冷催蕾育菇大棚,采用冷刺激催蕾育菇工艺,结合温度、湿度、通气等调控措施,秀珍菇出菇整齐,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经湖南地区推广示范,建立了秀珍菇反季栽培高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春化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当年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夏大白菜品种催芽至露白的萌发种子为试材,在4℃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春化天数处理,研究不同品种和不同春化时间对大白菜当年现蕾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春化时间越长,现蕾率和开花率越高;3个供试品种在春化处理时间相同时,现蕾率和开花率也有一定的差异,最佳春化时间均以25~35 d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