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厦门灯光围网网具的结构改进及其适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灯光围网自60年代初试验成功后,经历了推广—发展—顶峰阶段。然而,近来由于资源、市场等各种原因,其作业单位数量和产量却呈衰退趋势。据统计,东海区1987年有灯围作业658组,产量168,430吨,1994年仅剩下171个作业单位,产量84,771吨,然而,厦门市灯光围网经过几次改革,其产量却连上几个台阶,尤其是通过1991—1994年的网具改革试验,厦门市的灯围产量又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飞跃,1995年试验船的年产量达1,710吨,居全国灯光围网之首,在厦门市推广的灯围10组,产量9,809.9吨,产值2,382.8万元,平均单产981吨,单位产值238.3万元,创历史最好纪录,平均单位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机帆船灯光围网是在1970年试验成功并陆续推广的,目前一些渔业县份的灯光围网作业已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作业。由于受当时试验及推广中的一些情况制约,目前浙江省灯围的灯具、网具、操作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就灯光围网作业网具改革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当前使用网具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3.
厦门灯围网具装配的工艺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厦门机帆船灯光围网网具自1964年试验成功后,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具有长高比小,缩结系数缩小,浮沉比小等独具特色的灯围网具。该网具特点与厦门灯围的生产渔场、网具操作方法相适应,适渔性能好,捕捞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其单位产量、产  相似文献   

4.
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泉州市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1989—1991,灯围作业年平均产量占全市捕捞产量的20.9‰。我市灯围从1964年发展迄今已有30年历史,从渔船设备、网具匹配到操作技术都不断更新和提高,渔场范围和生产季节也不断扩大和延长,单产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因各个生产单位的渔船设备及捕捞技术水平有所差异,造成单产相差悬殊。一些高产单位年单产超5百吨,个别的甚至突破千吨大关。而1989—  相似文献   

5.
深水围网沉降性能的测试及渔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椿 《水产学报》1988,12(2):95-104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较深水域的渔场探捕实践和我国机轮围网现有设备条件,设计了深水围网网具,在较深水域的渔场进行了探捕作业。在不同流速、括纲长度和绞收速度等情况下,对网具沉降速度和深度分别作了测试和分析,从而得出了上述变量与网具沉降性能的关系。结果如下:(1)围网网具各部位的自然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取鱼部最慢,网翼中部次之,后网翼最快。在放网过程中,网具各部位都按慢——快——慢的不规则速度自然沉降的。(2)在围网作业过程中,流速愈大,愈不利于网具沉降;括纲愈长,愈有利于网具沉降;括纲绞速愈快,网具沉降深度的损失愈大,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括纲绞速对网具的沉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惠安县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至今已有38年历史。这一作业成为惠安县海洋捕捞的支柱之一。然而 ,自 1 990年代以来 ,近海渔场各种捕捞作业发展迅速 ,渔船吨位、功率增大 ,捕捞强度增大 ,作业之间竞争激烈 ,惠安县灯光围网作业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许多渔船停产或转业 ,到 1 999年全县仅剩 1 4组。为稳定和恢复灯围作业 ,解决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路 ,开展了灯光围网捕捞技术革新试验。1 试验设备和方法1 .1渔船试验船由 4艘木质灯围作业船组成 ,船上装备探鱼仪、定位仪、对讲机、电台等助渔导航仪器 ;配备灯艇 (功率为 2 4马力 )…  相似文献   

7.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7,9(4):181-182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厦门市大力发展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灯围捕捞产量占全市海洋渔业产量的48%左右。平均单产近万担。一艘150~185马力的灯围船渔捞利润平均5万元以上,最高的达11万元;船上渔民劳均收入2,000多元,最高的5,o()0元。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在落实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的同时,特别注意抓好网具改革和渔捞装备,提高渔捞技术。  相似文献   

9.
陈永祥 《海洋渔业》1992,14(5):198-202
<正> 一、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的成绩与问题浙江省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自7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历了试捕、发展、稳定三个阶段,就主流与本质来说是好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灯围产量大幅度上升,1988年灯围总产量达41861.94吨,占当年集体渔业海洋捕捞总产的5.23%,其中占机帆船对拖网、围网总产的13.17%;二是灯围船组稳定增加,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1987年达358组,1988年为325组,占全省对拖网、围网机帆船总数的13.9%,灯围生产成为秋汛集体渔  相似文献   

10.
围网是捕捞中上层鱼效率较高的一种大型渔具。机帆船灯光围网是取鱼部位于中段的两翼长带形无囊围网。根据机帆船的适渔性能、作业渔场水深和潮流、捕捞对象等情况,我们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生产和试验,摸索了一套网具结构及装配的主要技术参数: 一、网衣结构围网工作长度330~350米,网具伸直高度120米左右,是作业渔场水深的2~3倍,在5级风、2节流速条件下,网具在水中包围的深度约25米,能捕到  相似文献   

1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属上升流渔场,加上台湾浅滩独特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孕育着丰富的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曾一度成为我国首届一指的群众灯光围网作业渔场。1987年闽南、粤东地区灯围产量曾高达15万吨。一、闽南地区灯围开发中上层鱼类情况自1964年机帆船灯围作业试验成功后,在闽南和粤东地区迅速形成相当规模的灯围渔业。三十年来,闽南地区灯围经历了70年代迅速发展;80年代相对稳定和90年代发生滑坡三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围网的生产特点1.围网是海洋捕捞生产中网具最大,网次产量最高的一种先进渔具。它是利用长带形网具,由渔船迅速放网包围鱼群。网具在水中垂直伸展形成围壁,阻断鱼群向四周逃遁之路,然后,逐渐收缩和闭拢网具的底部,阻止鱼群向下逃遁,随后一面起网一面渐渐缩小包围圈,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囊网.达到捕捞目的。目前我国使用的围网长×高=900×180米左右,网次产量达到500多吨。世界上大型围网长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14.
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性能测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机轮围网的作业性能曾进行过海上实测工作,而对机帆船灯光围网作业性能的测试却未曾报道过。由于机帆船灯光围网与机轮围网,在网具结构及其作业方式方面均略有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的作业性能视同。  相似文献   

15.
围网网具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围网渔业在近海和远洋都有着较快速的发展。随着渔业管理日趋严格、能源成本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保护和能源节约日益受到关注。围网网具的研究也步入到性能优化的阶段。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围网网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利用海上实测、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围网作业性能的热点问题(沉降性能,网具受力,网具形状等),为围网的网具结构设计、渔法改进和围网性能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灯围生产是利用集鱼灯把趋光性鱼类或条件趋光性鱼类诱集于光照区,最后用围网进行捕捞。我区灯围作业开始于1964年,由东兴县企沙渔民首先试验成功,1966年在全区各鱼港进行了推广,现在灯围生产船队不断壮大,作业渔场逐渐增多,渔期逐步延长,渔获品种和产最也随之增加,在十几年的光诱捕鱼生产实践中,摸索到一些灯诱效果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北部秋汛灯围渔情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林  黄传平 《海洋渔业》1993,15(3):105-108
<正> 东海北部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70年代初试验成功的作业,1978年大面积推广,1984年发展到310组,产量达4万吨,使秋汛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但是,灯围的捕捞对象鲐鲹鱼等属于广域性分布的中上层鱼类,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机轮灯光围网(下称灯围),是在60年代中期对东黄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探捕,于7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重视下,发展起来的。全国最多曾投产70组船,但由于当时的捕捞技术、船只装备、网具性能,渔场开发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生产能力很低,至1977年,每组船平均年产量一直维持在500吨左右,产量低,亏损严重,对企业经营压力很大,部分船组被迫改作了拖  相似文献   

19.
周松  梁文忠  韩德鑫 《海洋渔业》1987,9(4):163-164
<正> 灯光围网是海洋渔业秋汛期间的主要作业。普陀县就有93组。但由于这种作业是从70年代才在浙江省发展起来的,渔民们对生产中的许多知识还在边实践边摸索中。这就造成在同一时间、同一渔场,生产的捕获量相差悬殊,有的一夜围上近50吨,有的只几百公斤。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除了网具装置、围网时的操作技术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浅谈汕头—台浅渔场灯光围网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乾亚 《海洋渔业》1993,15(6):261-263
<正> 汕头——台浅渔场上中层鱼类的灯光围网生产,实际上是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灯围机船终年生产渔场。而潮汕各沿海县投产灯围机船则逐年减少,单产、总产远远落在闽南灯围产量后面,为使潮汕灯围机船得以巩固发展,本文对汕头——台浅渔场上中层鱼类的灯光围网生产前景,提点粗浅看法。一、生产现状1、近十年来以蓝圆鲹为主的上中层鱼类资源状况灯光围网作业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油头——台浅渔场除明显的春汛生产、暑汛生产之外,实际上只要天气好,全年均可进行灯光围网生产。1987年全渔场灯围总产达到16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灯围渔获以蓝圆鲹为主的上中层鱼类资源稳定可观。从十年来的春汛渔获情况(见表1),可看出蓝圆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