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适宜大田推广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治理方法,提高受污染耕地质量,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在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强度影响的试验,选用楚戈土壤调理剂、富力邦土壤调理剂、土沃宝土壤调理剂、改性天然矿物材料等4种土壤调理剂,采用空白作对照。试验检测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值提升率达0.65%~12.0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降低10.64%~14.83%,土壤重金属砷含量降低0.4~1.8mg/kg;稻谷中镉含量降低了7.80%~44.07%,硒含量增加为0.004~0.017mg/kg;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说明在受污染的酸性耕地中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和重金属有效镉的含量,也能减少稻谷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原位钝化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钝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从而减少重金属迁移及对植物的毒害。文章选用沼渣、牡蛎壳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有机-无机符合型沼渣土壤调理剂,研究这种土壤调理剂对水中的Cu2+吸附效果和对土壤中铜的钝化效果。研究表明:这种土壤调理剂对水中的Cu2+吸附效量能达到2.5 mg·g-1。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土壤调理剂在草甸土上施用的改良效果和对番茄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明显改变土壤p H值和CEC值;可以增加番茄的株高、茎粗、单果质量、单株果数,增产率达6.00%以上。  相似文献   

4.
日本覆膜控释肥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应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时,就需要人为地向土壤或叶面直接施肥,以补充农作物生长发育所缺的营养元素。经研究表明向土壤中直接施肥这种方法存在许多缺点:一是养分的利用率不高。研究证明化肥的利用率:氮肥为30% ̄35%,磷肥为10% ̄25%,钾肥为35% ̄50%,施入土壤中肥料的养分大部分被淋溶、挥发和固定。二是这种施肥方式易污染环境。以氮肥为例,长期大剂量地向土壤施用氮肥,会使土壤和地下水的氮含量提高,导致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另外大量施氮肥,会产生N2O,挥发进入大气,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三是农作物易受病虫的…  相似文献   

5.
对东陵区前竞赛镇和李相镇保护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保护地土壤酸化比较普遍,土壤酸化的程度正在扩大。从剖面上看,保护地土壤酸化是整个土体一起酸化。个别土壤酸化比较严重,pH值低于蔬菜作物所能适应的临界点,已经威胁到作物的正常生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酸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东陵区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对照土壤,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单一种类有机肥(鸡粪),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但有机质所起到的环境作用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酸化生物炭用量对滴灌棉田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确定改良棉田盐碱土的最佳木醋液酸化生物炭用量。【方法】基于一维土柱模拟试验,分别设置1%、2%、3%、4%和5%五个不同质量木醋液酸化生物炭处理(木醋液与生物炭质量比为2∶1),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CK1,以添加2%未酸化生物炭处理作为对照CK2,分析不同处理滴灌后湿润峰垂直运移距离、土壤pH值、含盐量、土壤碱化度和脱盐率的分布特征。【结果】添加酸化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湿润峰垂直运移距离和下渗速度均显著高于CK2和CK1;添加酸化生物炭处理下的各层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CK2和CK1,且施用量越多pH值降幅越大;随着酸化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层土壤碱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2%酸化生物炭处理下的土壤碱化度降幅最大;添加未酸化生物炭和酸化生物炭处理的0~50 cm各层土壤脱盐率均有所增加,2%酸化生物炭处理下的整体脱盐效果最好。【结论】添加酸化生物炭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添加未酸化生物炭,以2%酸...  相似文献   

7.
东陵区设施土壤有机质、pH值的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陵区前竞赛镇和李相镇保护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保护地土壤酸化比较普遍,土壤酸化的程度正在扩大.从剖面上看,保护地土壤酸化是整个土体一起酸化.个别土壤酸化比较严重,pH值低于蔬菜作物所能适应的临界点,已经威胁到作物的正常生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酸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东陵区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对照土壤,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单一种类有机肥(鸡粪),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但有机质所起到的环境作用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酸化土壤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探讨了酸化土壤培肥改良需要注意问题,最后论述了改良酸化土壤效益分析,希望对于今后的酸化土壤改良提升耕地地力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砂姜黑土农田由于土壤黏板僵闭,耕层浅薄以及肥力低下等问题,往往导致玉米根系下扎困难,倒伏严重,产量下降。【目的】利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以提高砂姜黑土农田生产力,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产量。【方法】在砂姜黑土农田上以冬小麦播前旋耕(RT)为对照,设置深耕(DP)、旋耕+松土促根剂(RT+RP)、旋耕+土壤修复剂(RT+RA)和旋耕+土壤改良剂(RT+SI)等处理,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以及夏玉米抗倒伏性能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与深耕(DP)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RT+RP、RT+RA和RT+SI处理均可提高砂姜黑土农田的土壤含水率,并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量;显著增加了夏玉米株高和茎粗,提高了夏玉米茎秆抗弯曲力和地上部第三茎节横折强度,增强抗倒伏性能;RT+RP、RT+RA和RT+SI处理下产量分别较RT处理增加15.73%、9.02%和8.8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2.05%、5.40%和3.37%。3种土壤调理剂的产量普遍优于深耕和旋耕处理,其中松土促根剂处理下的夏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结论】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改善砂姜黑土农田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增强夏玉米抗倒伏能力并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镉含量土壤上的覆膜油菜微区试验,分析了覆膜和镉含量对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不覆膜的油菜株高、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生长相同时间,随着土壤镉含量的增高,油菜株高、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遂渐减小;在不同生长时间,覆膜处理的油菜株高、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明显大于不覆膜处理,随着生长时...  相似文献   

11.
将大豆蛋白粉和麦芯粉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复合粉,利用粉质仪和拉伸仪对复合粉流变学特性指标进行测试,研究大豆蛋白对麦芯粉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粉添加比例为15%左右时,麦芯粉的品质有明显提升,不仅其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且所制成面团的筋力、延伸性等均有明显改良。  相似文献   

12.
SY土壤固化剂对砂质粉土工程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Y土壤固化剂,以砂质粉土为固结对象,分别在水泥含量10%、15%和20%,固化剂掺量为0.5%、1.0%、1.5%和2.0%时,制成最大干密度的试样,进行了3、7、14和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28 d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水泥含量20%时,1.0%、1.5%和2.0%固化剂掺量时的抗渗试验,以及水泥含量20%、1.5%固化剂掺量时的冻融循环试验。结果表明,SY固化剂能显著提高砂质粉土的力学性能、抗渗、抗冻性能;在同一个固化剂掺量下,其力学性能、抗渗、抗冻性能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固化剂掺量、水泥含量与土壤含量三者之间存在协调性。SEM测试和机理分析表明,SY土壤固化剂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硅凝胶和微膨胀的钙矾石晶体,使内部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提高了砂质粉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和抗渗、抗冻性能,可用于渠道防渗工程中。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土壤调理剂在水稻土壤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改变土壤的pH值和CEC值;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有明显增加;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在7.1%以上。  相似文献   

14.
油菜地空间套种蘑菇,是根据蘑菇的生长特性,利用麦、稻草等堆沤料,在油菜行间空隙套种蘑菇。实践证明,油菜套种蘑菇,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不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影响主作物油菜的产量,而且可使油菜产量有一定的提高等优点。同时,蘑菇的病虫害减轻,不需草棚或塑料薄膜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  相似文献   

15.
油菜地空间套种蘑菇,是根据蘑菇的生长特性,利用麦、稻草等堆沤料,在油菜行间空隙套种蘑菇。实践证明,油菜套种蘑菇,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不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不影响主作物油菜的产量,而且可使油菜产量有一定的提高等优点。同时,蘑菇的病虫害减轻,不需草棚或塑料薄膜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研究鸡粪沼液在大田油菜上的应用,探讨沼肥施用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沼液的合理、安全应用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纯沼肥处理(ZF)的产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HF+YJ),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ZF+HF)的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对于常规施肥,施用沼肥与有机肥提高了油菜的V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施用沼肥和有机肥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稳定或逐渐上升,而化肥表现为施肥后最高,然后迅速下降;施用沼肥和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施用沼肥的处理(ZF和ZF+HF)土壤铅、铬、砷、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K处理,且油菜中检测含铬,但重金属含量都未超过国标。相对于常规施肥,沼肥与化肥配施减少了肥料投入,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灰分生物质炭对红壤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灰分含量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红壤特性和微生物特性的协同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添加1%~10%土壤质量的高灰分稻壳炭(RHC)和低灰分油茶壳炭(COSC),以无添加为对照,50 d后测定土壤含水率、p H值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添加1%~10%的RHC和COSC,土壤含水率由15. 54%增加至17. 47%~28. 28%,p H值由5. 40提高至7. 05~7. 75,其中,10%RHC处理土壤的含水率显著(p 0. 05)提高81. 98%,p H值显著提高43. 52%。酸性红壤的营养元素随RHC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10%RHC处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 83%、70. 47%和595. 57%,COSC添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负相关影响,使其降低14. 65%~29. 27%。微生物群落数量随RHC、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RHC处理对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分别增长了1 040. 05%、715. 00%和713. 59%; 5%COSC处理对土壤真菌数量影响显著,增长了1 265. 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均随RHC和COSC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COSC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长了11倍,5%RHC处理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显著,较对照组增加了60. 50%。因此,适量添加高灰分稻壳炭改良红壤,可协同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微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高灰分生物质炭改良酸性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灌溉方式对宁夏枸杞园土壤碳库特征及枸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田间定位的枸杞灌溉试验,分析了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对旱区枸杞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整体呈现出提升的作用,碳库管理指数高于漫灌处理,尤其是0~10和10~20cm表层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2.99%和18.67%,且在120~140cm土层易氧化态有机碳有明显累积,提高幅度达到38.17%。采用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模式,枸杞总产量无明显差异,但滴灌模式下水生产率较漫灌提高112.12%,且果实等级率也有所提高。因此,针对研究区域枸杞生产管理现状,通过滴灌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提升,培肥枸杞果园土壤,能够满足生长需求,对实现长期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水分保蓄与抑制水分蒸发能力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团粒结构、土壤含水率和水分蒸发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型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改良土壤,降低土壤体积质量。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土壤大粒级(5mm、3~5mm、1~3mm)颗粒粒级分数均随施入量增加而逐步增加。田间持水率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而增加,土壤保水性能明显增强。土壤水分蒸发量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的增加而减少。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750kg/hm2时,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对盐渍土理化性质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规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炭土质量分数0、0.5%、1%、2%、5%、10%)处理下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养分、结构、盐分以及紫花苜蓿产量、品质等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了生物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6.27%~246.65%和6.38%~58.51%,全磷、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小;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低量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盐渍化土壤大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水溶性盐总量降低了38.90%~46.17%,其中Mg~(2+)、Cl~-和SO_4~(2-)含量降幅较大;紫花苜蓿产量提高了8.19%~43.00%,品质无显著变化。整体而言,随着施炭量的增加,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团聚体稳定性降低,盐分含量和紫花苜蓿产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紫花苜蓿生长,生物炭用量0.5%时施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