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肥杂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磷肥中有毒有害成分重金属镉(Cd)放射性元素和三氯乙烯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述了施用磷肥对土壤和作物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土壤、作物和肥料Cd含量标准的制定;指出一般农田短期内不存在Cd污染,但对长期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区和特定作物施用磷肥须谨慎。在出现施肥水平下,磷肥中放射性杂质不会导致土壤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磷肥中有毒有害成分重金属镉(Cd)、放射性元素和三氯乙醛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述了施用磷肥对土壤和作物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土壤、作物和肥料Cd含量标准的制定;指出一般农田短期内不存在Cd污染,但对长期大量施用磷肥的地区和特定作物(如根叶类蔬菜)施用磷肥须谨慎.在现有施肥水平下,磷肥中放射性杂质不会导致土壤放射性污染.废酸磷肥中的三氯乙醛含量必须控制在作物临界剂量以下,并应采取适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述了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的原因及其控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和施用比例不合理是导致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的主要原因;氮、磷向水体迁移量受土壤质地、施肥种类、降雨条件等因素影响;相应措施如优化土地利用、合理施肥和处理农田径流等均可有效地降低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风险。在当前的非点源污染治理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田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4.
绿肥是促进土壤培肥、增加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对绿肥生长季施磷效应的研究有助于 为华北旱地绿肥应用模式中磷肥的管理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对天津农田 3 种典型冬绿肥生育期 施用不同用量磷肥(100%P、80%P、60%P、0P),研究其对绿肥作物生长、土壤性状、土壤健康和施磷效应的影 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生育季施用 60%P(P2O5 54 kg/hm2)、二月兰施用 80%P(P2O5 72 kg/hm2)有 利于绿肥生物量的形成和养分积累。二月兰在 80%P 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较 60%P 和 100%P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 了 25.2% 和 43.1%,表观损失率显著降低了 19.3% 和 17.4%。相较于 80%P 和 100%P 处理,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 60%P 的磷肥偏生产力均有大幅提高,同时表观损失率显著降低。在 60% 施磷量下,毛叶苕子和黑麦草的土壤有 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 12.9% 和 22.2%,全氮含量提高了 20.2% 和 27.4%。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 60%P 处理下的绿 肥生长功能指数和土壤功能综合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提高了土壤健康水平。综上,在天津农田常见的冬绿肥种 植模式下,毛叶苕子和黑麦草在生长季施用 60% 磷肥,二月兰施用 80% 磷肥有利于提高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量, 提高磷肥利用率和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持续六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甸棕壤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素分级方法研究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组成及磷有效性的影响,明确最有效培肥稻田土壤的磷肥品种。结果表明,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土壤无机态磷占土壤磷库的65.64%~81.30%,有机态磷占土壤磷库的18.70%~34.36%;施用不同磷肥均可增加土壤无机磷含量,其中施用磷酸二铵、重钙、过磷酸钙等常规无机磷肥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的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施用常规无机磷肥土壤。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可显著提高磷有效性,施用包膜重钙效果最好。含有机酸磷肥尽管能活化磷素,但也会导致养分流失。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是提高土壤磷素库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伟  陈轩敬  马林  邓燕  曹宁  肖然  张福锁  陈新平 《土壤学报》2023,60(5):1389-1397
磷肥产业发展关乎我国粮食安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近40年来由于化学磷肥的持续施用,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快速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调整未来我国磷肥的需求预测十分必要。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明确了在粮食作物上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平均已经达到或超出了作物生产的农学阈值(15~25 mg·kg-1),在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上土壤有效磷已经全面超过农学阈值。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在保障作物高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作物的根系/根际生物学潜力以提高磷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改善农产品营养品质和降低环境风险,为此,应将磷肥施用策略从培肥地力保增长调整到以农学阈值为目标的维持施磷保增产、升效率、提品质。同时,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从工艺和农艺两方面最大限度提高农业废弃物中磷资源的再利用效率。据此,考虑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需求,继2007年基于土壤磷肥力变化预测我国磷肥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未来农业磷肥需求进行了再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和2050年,我国化学磷肥的需求量分别为1084万吨和742万吨。因此,在各项措施持续优化基础上,我国化肥磷的需求在短期(203...  相似文献   

7.
农田过量施肥会增加N2O排放,使农田土壤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为减少农田N2O排放,利用自动观测系统研究了春玉米农田中不同肥料对N2O排放的影响,并结合作物产量及N2O的排放量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施肥措施。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定了不施肥(CK)、尿素(U)、尿素加磷肥(NP)和硝酸磷肥(NOP)4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下N2O排放总量分别为:CK0.21kgN·hm-2、U1.19kgN·hm-2、NP0.93kgN·hm-2、NOP0.69kgN·hm-2;N2O排放主要受施肥、灌溉,降雨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作物生长后期土壤含氮量小于7mgN·kg-1的情况下,观测到土壤吸收N2O的情况;各处理下排放因子均小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缺省值1%,表明IPCC推荐的排放因子不适用于估算中国北方的春玉米农田N2O排放。施加磷肥有助于减少农田N2O排放并提高产量,硝态磷肥较尿素可以显著减少N2O排放。综合考虑产量和N2O排放,相对于施用尿素和尿素加磷肥处理,硝酸磷肥处理不仅可节约15%和30%的肥料投入,而且分别减少42%和26%的N2O排放,具有减排不减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施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硝态氮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肥配合施用,土壤淋洗液的硝态氮含量及硝态氮淋洗总量主要决定于氮素的施用量。施用氮肥减少了淋洗液的数量,但增加了淋洗液硝态氮的浓度和硝态氮淋洗总量。氮肥增加淋洗液硝态氮总量的原因是增加了淋洗液硝态氮的含量。施用磷肥增加了淋洗液的数量,但减少了淋洗液硝态氮的含量和硝态氮淋洗总量,磷肥降低硝态氮淋洗总量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淋洗液硝态氮的浓度。氮磷配合施用减少淋洗液的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淋洗总量,所降低的硝态氮淋洗量是施氮后增加的那一部分。有机肥减少了淋洗液的数量,因此使硝态氮淋洗总量减少,但淋洗液的硝态氮浓度增施有机肥后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土壤盐渍化以及肥料过量施用严重限制着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氮、磷肥优化减量及其与黄腐酸配施对盐渍农田土壤肥力、冬小麦产量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该区盐渍农田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土[pH 7.73、电导率 (EC) 1.18 dS/m]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两熟地区小麦的磷肥累积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在田间试验和土壤、植株实验室大量分析结果基础上完成的。通过连续三茬的磷肥后效试验 ,弄清了小麦施用不同量级磷肥条件下 ,磷肥首季利用率的变化及后季作物对前茬残留磷肥的利用状况。为适当降低或隔茬施用磷肥 ,实行测土调控施磷 ,合理利用磷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邵倜  汪明 《土壤》1984,16(4):147-149
淮阴地区绝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各种作物施用磷肥都有增产效果。但在当前磷肥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有限的磷肥怎样合理施用,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福建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与污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掌握福建省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福建省的9个地级市为研究边界,通过对其辖区1985—2016年间农田氮、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计算农田化肥氮磷的地表径流流失量,并在耦合农田化肥地表径流流失量、降雨和河网密度3个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各地级行政区域农田化肥氮磷的污染风险等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其氮、磷污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32年间福建省化肥施用量由4.911×105 t增加到1.239×106t,年均增长3.03%;漳州市氮肥和磷肥的施用强度最大,分别达880.40 kg×hm~(-2)和429.21 kg×hm~(-2);氮磷地表流失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漳州市,其氮、磷地表流失强度分别达8.71kg×hm~(-2)和1.99kg×hm~(-2)。从氮、磷污染风险等级看,南平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高,分别达63.19%和63.37%,属于高氮磷污染风险区域;厦门市氮、磷肥的流失风险值均最低,分别为0.53%和0.53%,属于低污染风险区域;其他市处于两者之间。可见,漳州市农业发展中应注重氮、磷肥的减量化;南平市则注重对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风险防范;全省应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以助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豫东沙区进行冬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制度中磷肥分配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套作花生生长周期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规律为“冬低夏高”,最低值出现在冬小麦出苗至起身期,最高值出现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施用磷肥不改变这一规律;施用磷肥具有明显的以磷增氮效应,冬小麦和花生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7%~20%和12%~24%;在冬小麦套作花生轮作周期中磷肥分配应掌握“重冬轻夏”的原则,但在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磷肥相对不足情况下,一次大量集中施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两熟地区小麦的磷肥累积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张宁 《土壤肥料》2002,(4):26-30,43
本研究是在田间试验和土壤、植株实验室大量分析结果基础上完成的。通过连接三茬的磷肥后效试验,弄清了小麦施用不同量级磷肥条件下,磷肥首季利用率的变化及后季作物对前茬残留磷肥的利用状况。为适当降低或隔茬施用磷肥,实行测土调控施磷,合理利用磷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磷一体化对磷素有效性与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肥一体化是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养分效率的重要途径,然水磷一体化研究较少。本文在模拟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TSP)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磷移动性、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玉米磷素营养与磷肥利用率对不同磷源及其施用方式的响应,旨在提出滴灌条件下磷肥高效利用的最优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与TSP肥料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更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在各土层Ca2-P与树脂磷(resin-P)平均含量分别提高12.4%与21.6%,且可显著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P0.05),resin-P含量的垂直下降幅度降低56.5%;2)与TSP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的土壤中高活性无机磷含量(Ca2-P、resin-P及Na HCO3-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提高21.0%,而低活性无机磷含量(Ca10-P与residue-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则下降10.1%,说明液体磷肥分次施用可减小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转化;3)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吸磷量和植株磷素累积吸收量均对不同磷源与施用方式有明显响应(P0.05),液体磷肥分次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分别比TSP肥料分次处理提高27.1%、34.6%及61.4%。水磷一体化施用可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转化,显著改善玉米磷素营养,并明显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紫色土减磷配施有机肥的磷肥效应与磷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长江上游稻油轮作系统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有效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模式,降低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采用长期田间定点试验并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化肥配施猪粪和水稻秸秆还田对紫色土磷肥效应及磷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作物施肥基础上配合施用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没有显著的减产效应,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水稻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常规施磷量减20%+猪粪有机肥(MDP)常规施磷量减20%+秸秆还田(SDP)常规施肥+猪粪有机肥(MP)常规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P),各处理利用率在20%~25%之间。油菜磷肥利用率总体表现为SDPMDPMPSPP,各处理利用率在17%~29%之间。在水稻生长前一个月内,田面水总磷含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常规施肥(P)比不施磷肥(P0)处理总磷含量高4倍左右。各处理中磷含量大小表现为PMPSPMDPSDPP0,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前期土壤磷向水体中释放,配施秸秆比配施猪粪对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效果更好,磷肥施用后的7~10天内是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油菜蕾苔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苗期明显降低,但在油菜开花期和收获后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油菜生长花期以后是土壤有效磷淋失的主要时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减量并配施有机肥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控源节流"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田氮磷化肥施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模型,提出化肥施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化肥施用合理性评价方法,从时空二维角度对安徽省氮、磷化肥施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为安徽省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987~2015年安徽省单位播种面积氮、磷化肥施用量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增长-平稳增长的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安徽省氮肥的施用是合理的,磷肥的施用不足;90年代以后,氮肥施用一直处于过量状态;磷肥施用由合理施用变为过量施用。2015年安徽省16个地市中,有一半属于施氮合理,其余为施氮不足和过量施氮;除5个地市为施磷不足和合理施磷外,其余都为过量施磷。总之,目前安徽省磷肥过量施用情况比氮肥严重,大多数地市以降低磷肥施用量为首要任务;此外,需结合安徽省有机肥的施用情况,进一步评估氮、磷化肥施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肥需求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曹宁  陈新平  张福锁  曲东 《土壤学报》2007,44(3):536-543
近年来,我国磷肥用量持续增长,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增加很快,这些变化对磷肥生产和施用将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8种典型农业土壤上磷收支平衡和有效磷消长关系的分析,获得预测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中有效磷变化模型的参数,即每100kg hm^-2磷盈余平均可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约3.1mg kg^-1。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除经济作物外的主要农田土壤上累积磷盈余约为392kg hm^-2,由此推出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水平约为19mg kg^-1左右。从农业需求和环境保护角度确定的土壤有效磷最适范围应在30~50mg kg^-1之间。而要在未来的30a内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并维持在40mg kg^-1左右,磷肥的消费将在30a间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磷肥需求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1250万t,到2035年降至1050万t,此后应一直维持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通过田间氮磷肥配施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微生物量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表明,氮磷肥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影响并不同步,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均是授粉期,但此时微生物量碳是最低的谷值,而微生物量氮是最高的峰值。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碳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微生物量碳的主导因素,无论是适量施用还是过量施用都是氮肥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较大。不同氮磷配比对微生物量氮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过量氮肥的施用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磷肥无论高量和低量均能增加微生物量氮的含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对微生物量氮的正效应减小。氮磷配合施用可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氮,由此可见无论单施氮肥还是单施磷肥,过量施用对微生物量氮的增加都是不利的,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