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PR107在云南垦区属大规模推广品系,产量中等。该品系干胶含量高,排胶堵塞指数大,生理性能良好,对乙烯利刺激割胶有良好效应。从1977—1991年连续15年乙烯利刺激割胶的割胶制度改革的试验中,获得平均亩产干胶214.6千克、株产7.51千克、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未刺激、乙烯利刺激、乙烯气体刺激胶树微割排胶影响面内不同高度部位胶乳的蔗糖、无机磷、总固形物含量和水势,并比较分析同种处理割胶前后及不同处理间割胶前后胶树胶乳中这些生理参数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气体刺激较其他2种处理能够较明显扩大胶树排胶影响面,有利于增加胶树胶乳产量.并提出用开割前和停排后的胶乳干含差来指导割胶生产.  相似文献   

3.
罗明武  邓柳红 《林业科学》2006,42(9):127-130
从产胶形态结构及生理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排胶机制研究、割胶及乙烯刺激对产胶排胶的影响等方面对巴西橡胶树的产胶与排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橡胶树高产抗寒新品种云研77-2、云研77-4早期(1-7割年)产量特性研究结果:开割后产量逐年大幅上升,产量水平高于对照品种GT1,在第4割年开始乙烯利刺激割胶后,产量大幅下降,低于对照;云研77-4产量变化幅度最大,云研77-2次之,对照GT1变幅不明显,表现出云研77-2、云研77-4早期高产,产量增幅大和不耐乙烯利刺激的产胶特点;对乙烯利刺激不同的耐受力是橡胶树品种重要的产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杜仲35个无性系为研究材料,以5 a的性状测定数据为基础,对杜仲无性系叶片性状、树皮性状、果实性状、产量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和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性状、树皮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54~0.97.表型变异系数叶片性状和树皮性状的较低,而果实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对较高.分别根据叶片含胶率、树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产量筛选出了4个高产胶无性系,其遗传改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含胶率、树皮含胶率、果实含胶率和产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1.10%、54.95%、12.17%和55.22%.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均较好,所筛选出来的无性系可以大大提高产胶量和果实产量,该研究为杜仲高产胶优良无性系的进一步栽培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南东部垦区部分农场橡胶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东部部分农场PR107和RRIM600不同产量水平的成龄胶园叶片养分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高、中、低产胶园叶片养分状况都存有明显差异,PR107品种高产胶园的全氮和全磷显著高于中、低产胶园;RRIM600不同产量水平的胶园中全钾和钙存在显著差异。高产胶园中,PR107和RRIM600品种间叶片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因树施肥,合理配比,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云南植胶区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种植的PR107、PB86和GT1等无性系芽接树,属于较晚熟的耐刺激类型,目前正处在刺激增产的最佳时期,推广应用乙烯利刺激新割制是增加产量、提高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1989年1月,由广东农垦总局、华南热作研究院、云南省热作所和海南农垦总局共同完成的中龄橡胶芽接树割胶制度改革研究成果通过部级鉴定,我们选择了该项成果中适合于云南植胶区自然条件和产排胶规律特点的新制度,在西双版纳、临沧、红河等3个垦区12个农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如何诱导橡胶树矮化和提早开花树龄,在橡胶育种工作中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通过1975—78年对1—2.5龄的18个橡胶无性系作不同方法诱导处理,结果表明:(一)用人工连续摘顶控制生长的方法,能诱导苗期芽接树矮化。16个无性系的矮化授粉园,至今已3.5龄,一般株高仅2.5米,冠幅在5米左右,人工授粉极为方便。(二)用全螺旋状(或1/2茎围对面双线剥皮,结合喷1000ppm香豆素,能诱导除PR107以外的17个无性系于1—2.5龄开花,开花株达80—100%,花期一致,花量很多,如桂研66—2,5株2.5龄授粉1231朵,采果82个;GTI,1龄160株,采果969个,而且种子发芽正常。处理植株未发现枯枝和风断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经济情况下,非洲橡胶研究所对西非大胶园推荐的割胶制度是:半树围螺旋线、正刀每两周割胶3次,即1/2 S d/4 6d/7,并在低割面至少割胶10年后,改为四分之一树围螺旋线阴刀割胶,即1/4 S↑d/4 6d/7。 关于胶乳生成代谢的生理学研究,在科特迪瓦和喀麦隆布置的不同割胶试验中及在商业性胶园中已在进行。该研究所根据胶乳诊断(LD)结果的生理学阐述。为了需要时制订产胶胶树的生理平衡,设计和发展了一种分析手段(AT)。这些研究已导致制订无性系的代谢功能类型学。在3类胶树间存在着明显不同的代谢情况,即: 1.具有缓慢代谢作用的无性系,如 AVROS2037和PR261等; 2.具有中等代谢作用的无性系,如 GT1、PR107和RRIM600等; 3.具有活跃代谢作用的无性系,如 PB235、PB210和PB5/51等。 该研究所利用胶乳诊断的结果(原理详后),对每一无性系类别,根据割胶年数提出不同的刺激方法(施用刺激次数,制剂中含有效成分的浓度)。初步观察表明,确定适于每类无性品种的割面管理,同样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橡胶中龄无性系RRIM600对不同刺激强度(乙烯利浓度0~15%)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低浓度乙烯利0.05%(每株次约1.5克糊剂)即有增产效应,可见该品系的刺激阀值可能低于0.05%,浓度自1%至5%,产量效应随浓度增大而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大,浓度超过5%,产量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浓度超过10%,产量效应开始呈下降趋势。据此,初步认为,浓度自0.05%起,已属于有效刺激浓度;0.05~0.5%属于低效安全刺激范围,在此范围内,胶树的生理效应与对照差别不明显;1~5%属于高效刺激范围,在此范围,胶树的生理效应虽发生剧烈的变化,负作用开始明显增大,但基本上仍表现为正效应;5~10%仍属于高效刺激范围,但在此范围,负作用表现突出,胶树的生理效应已趋于负效应,浓度超过10%属于有害刺激浓度,在此浓度以上刺激,负作用表现极显著,胶树的生理效应表现为负效应,处于不可逆的生理胁迫状态。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研究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所诱导的橡胶树死皮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胶乳产量和生理变化规律,为利用乙烯利刺激增产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死皮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健康植株,通过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发不同等级死皮,测定分析不同等级死皮植株胶乳产量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包括p H值、黄色体破裂指数、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橡胶粒子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等。【结果】1)在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过程中,胶乳产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刺激割胶早期阶段,胶乳产量不断增加,普遍增产3倍以上,但很快会诱发死皮。随着死皮发生、发展,胶乳产量逐渐下降,最终低于健康植株。2)黄色体破裂会导致乳管堵塞,黄色体破裂指数随植株死皮等级提高而显著提高,这与死皮发生有直接关系。死皮植株的胶乳p H值也略有上升,但仅3级死皮植株与健康植株具有显著差异。3)乙烯利过度刺激对胶乳具有稀释效应,死皮植株胶乳干胶和总固形物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其中2~3级死皮植株中的含量递减,而4~5级死皮植株中的含量逐步回升。4) 2~3级死皮植株的胶乳硫醇含量递增,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而4~5级死皮植株中的含量逐步回落,与健康植株无明显差异。2~5级死皮植株的胶乳无机磷含量呈递减趋势,但均高于健康植株。5)健康植株的胶乳橡胶粒子粒径在0.09~2.27μm范围呈单峰分布。随植株死皮发生发展,胶乳橡胶粒子粒径分布向小粒径方向逐步偏移,且峰值逐渐下降。与之相符,胶乳橡胶粒子平均粒径亦随死皮等级提高而逐渐变小,2~5级死皮植株的平均粒径均显著低于健康植株。健康植株的胶乳橡胶粒子平均粒径为0.89μm,而5级死皮植株的平均粒径仅0.79μm。【结论】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会促使胶乳黄色体破裂增加、硫醇和无机磷大量外排、橡胶粒子变小,从而导致乳管系统受损与堵塞,影响橡胶生物合成和胶乳外排,表现出死皮症状。天然橡胶生产中应合理使用乙烯利刺激,避免因过度刺激诱发死皮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植物多倍体品种在表型、营养物质含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良的表现,本研究借鉴多倍体育种这一成功的育种方法,旨在突破毛竹新品种缺乏的瓶颈,获得毛竹新品种多倍体的种质资源。【方法】以经浸泡后的毛竹吸胀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膨大为变异植株的早期鉴定标准,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鉴定四倍体毛竹,比较分析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特征。【结果】0.5 g·L~(-1)的秋水仙素就可以诱导吸胀后的毛竹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0.5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72 h以及1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24 h效果最佳,二者诱导率都可达5%左右;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四倍体毛竹叶片细胞DNA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增加1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而气孔大小明显增大(P0.05);四倍体毛竹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其光合作用优于二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毛竹吸胀种子,可以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并且四倍体毛竹与二倍体植株的生理生化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我国大推新品种热研 7- 33- 97提早使用刺激剂的产量效应和生理效应。结果表明 ,该品种在幼龄开割期使用乙烯利刺激割胶 ,试验第一年表现出高糖高产的生理效应 ,但第二年即表现出低糖低产的疲劳生理效应 ;测定的胶乳蔗糖含量、乳管堵塞指数和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指标亦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 993年第1期几个橡胶多倍体无性系产胶排胶生理特性初探…………………………罗世巧等(1)联合国咖啡专家谈云南咖啡选育种…………………………………………周仕峥(5)橡胶树根病及其治理措施…………………………………………………黄雅志等(7)国产恒粘胶在运动鞋的应用试验…………………………………………JJf-~(15)红河、文山垦区1991/92年橡胶树寒害调查报告………红河热作所寒害调查组(18)西双版纳勐罕标准胶厂日产20吨工艺设计的改进………………………李仕强(2S)应用十三吗啉淋灌技术防治橡胶树根病结果初极 ……………………………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割胶制度对橡胶树优良无性系热研8-79幼龄树的产量、干含及蔗糖、硫醇、无机磷、镁离子等指标的影响。认为在热研8-79投产初期应以低浓度乙烯利刺激为宜,采用S/2d/4+ET0.25%割制具有产量高、蔗糖及硫醇含量高、胶乳稳定性增强的优势。指出对该品种采用低频、低浓度刺激的同时必须结合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从而达到高产、高效、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红外光谱、动态热机械分析和氢核磁共振波谱法对"120"和"140"这2种大豆蛋白胶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胶中羟基、氨基和羰基含量高于"120"胶,"120"胶中羧基含量高于"140"胶;"120"胶的储存模量和固化温度分别为3 500 MPa和120℃左右,"140"胶的储存模量和固化温度分别为2 600 MPa和150℃左右;"120"胶黏剂中含—NH2、—CH2—COOH、—CH2—COO—CH2—、—R—CH2—OH和Ph—OH等基团,可与竹材表面形成具有高键能的醚键,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在GW0520CH微机系统上,对1937年西双版纳东风农场橡胶无性系RRIM 600叶片养分含量及干胶产量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以期剖析橡胶树叶片养分含量与干胶产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各因子对产胶效应的影响作出数学描述,然后在此基石出上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产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1.前言紫胶是紫胶虫生理活动过程的分泌物。紫胶虫一年发生两个世代。在福建省每年6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为第一世代,常称为夏代;11月中、下旬至次年6月上、中旬为第二世代,常称为冬代。在我国夏代主要生产目的是原胶——工业原料,冬代的主要生产目的是种胶,为夏代原胶生产提供种虫。福建省从50—60年代引种紫胶虫到现在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紫胶产量提高得较慢,而且有波动,这主要是由于冬代种胶产量不足和不稳定造成的。因为福建省的紫胶产  相似文献   

19.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嫁接种子园开花与不开花无性系单株为对象,研究邓恩桉无性系开花结实期间叶营养物的变化,探索邓恩桉的生殖生长规律,为进一步提升种子园种子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9月开花结实期间,开花植株叶绿素含量高于不开花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开花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上高于不开花植株,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无性系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情况不一致;开花植株的淀粉与糖类物质处于消耗状态,不开花植株则处于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开割橡胶无性系PR107为研究对象,研究1,6,11,16,21,26,31 a不同林龄胶园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矿化碳含量以及土壤碳有效率的垂直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碳(CM)以及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变化呈现相似的规律性,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碳含量下降,但不同林龄在不同土层的碳含量差异表现有所不同。不同林龄胶园土壤矿化碳有效率在4.15%~8.39%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效率在1.24%~7.55%之间。土壤有机碳和矿化碳以及微生物量碳均表现为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