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貂自咬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自咬症是水貂的一种慢性病,病貂呈现定期兴奋,啃咬自体的一定部位,轻者咬伤皮毛,使皮张质量降低;重者使母貂空怀、踩伤仔貂,影响正常繁殖;反复发作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食欲下降,体质衰竭,最终引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该病在各个养殖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 自咬病是水貂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养貂场。病的特征是患貂呈现定期性兴奋,啃咬自体的一定部位。轻者咬伤皮毛,使皮张降等,还可使母貂空怀,产仔母貂咬伤或踩死仔貂,影响水貂正常繁殖;重者因反复发作,撕裂肌肉继发感染,常因体质衰竭和败血症而死亡。病因尚未确定,部分学者  相似文献   

3.
自咬病是水貂的一种慢性疾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养貂场。病貂呈现定期兴奋,啃咬自体一定部位的症状。轻者咬伤皮毛,使皮张降等;重者使母貂空怀或咬死、踩伤仔貂,影响正常繁殖;反复发作,可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食欲下降、体质衰竭,最终引发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本病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有人认为本病与营养有关;也有人主张病因为过滤性病毒;近年来,苏联学者提出本病与应激因素有关。我们通过几年的观察、实践认为:自咬病主要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因此,采  相似文献   

4.
水貂自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育成貂较敏感.一般均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但周期长短不一.表现高度兴奋,单向性转圈自咬尾巴或臀部,并发出尖叫声,啃去被毛,咬伤皮肤,撕裂肌肉,造成流血、断尾.也有的咬脚掌或腹部等处.若继发感染,则出现全身症状,转归多死亡.  相似文献   

5.
水貂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发生咬伤:1 配种放对过程中母貂拒配或采用强制配种时,公貂因性情粗暴,在交配过程中可咬伤母貂。如公母貂顺利达成交配分开后,饲养人员未能及时串走母貂也易被公貂咬伤。2 哺乳期、育成期给幼貂补饲不足,使幼貂处于饥饿状态而发生互相咬伤。3 貂笼之间相靠过近或上下层笼网相距过近,小室有漏洞又没有及时进行维修,可发生互相咬伤。4 哺乳母貂在哺乳期自咬病发作时,可将仔貂咬伤或踩伤。为了防止发生水貂被咬伤,必须要注意以下3点:1)配种期母貂发情不好,不宜过早放对,尽量不采用强制交配手段。放对时要注意公貂…  相似文献   

6.
<正> 1 死亡原因仔貂除怀孕营养不良产弱仔出现死亡外,其他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压死压死的仔貂,皮肤呈深紫色,体扁平,这主要是人工絮窝太小,草过硬和母貂受惊后,突然卧于仔貂身上压死,还有自咬母貂发病滚死仔貂,如某貂场,因自咬症母貂较多,造成自咬母貂滚死22窝,可见自咬母貂对产仔成活的危害极其严重。1.2 饿死饿死的仔貂腹部平凹,瘦弱,分散死在窝中各处。主要是因为母貂缺乳,检查不及时、代养不及时造成。1.3 冻死冻死的仔貂,兽体冰凉,僵硬,是由于小室保温不好,母性不强或掉到地上所致。1.4 咬死咬死的仔貂体上有牙眼,主要是人为惊动母貂,或饮水不足所造成。2 如何降低死亡率为了避免造成以上仔貂死亡的原  相似文献   

7.
<正>水貂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其毛皮可出口创汇.自1956年我国开始饲养水貂的30多年来,多数貂场都有自咬症发生,发病率在5%左右.近年来,有的貂场自咬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个别貂场种貂自咬症发病率达2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国内外都没有特异的防治方法.我们于1992年春、秋季和1993年春季在辽宁省某貂场采用二流基丙磺酸钠(Dimercaptopropanesulfonate SodiumDMPS)注射液给自咬症病貂肌肉注射,治疗病貂221例,自咬症状消失率为87.33%,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水貂(Mustela Vison Schreber)自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神经兴奋性增高,旋转式追咬其尾部或身体的各部分,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咬伤尾部,裸露皮肤,甚至咬伤肌肉韧带及椎骨而至死亡。幼兽及公兽多发。每年3—4月及7—8月发作。  相似文献   

9.
水貂自咬病是养貂生产中的常发病,轻者咬坏皮毛,使貂皮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重者影响正常繁殖,并可导致死亡。 水貂自咬病是异食癖的一种,是比较复杂的代谢病。在家庭饲养条件下,饲料中动物性饲料不足,植物性饲料(特别粗饲料)比例过大,往往引起胃肠分  相似文献   

10.
水貂自咬病是养貂生产巾的常发病,轻者咬坏皮毛,使貂皮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重者影响正常繁殖,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水貂自咬病的发病原因,本文对自咬病发病和未发病标准水貂的脑、肝和肾中13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发病水貂和未发病貂脑、肝和肾中铜和钙的含量不同,发病貂脑中铜含量较高,而钙含量却较低;发病貂肝和肾中铜、钙含量高于未发病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水貂自咬病发生较多,这与水貂饲养者增加,而有的场(点)或养貂户将患过此病的水貂也当作种貂出售有关。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要求提供有关防治水貂自咬病的方法。此病的病因至今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除了本刊过去已发表的文章外,这一期再选登几个养貂场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水貂自咬病广泛流行于各养貂场,发病率较高,不仅导致毛皮质量降低,还严重影响母貂正常繁殖。目前,关于引起自咬病的原因其说不一,临床上虽采用多种方法探索性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从1980年10月开始,我们通过对本所及洛阳地区部份貂场49只病貂的试验观察,发现患自咬病水貂的肛门囊(骚腺)不是全部阻塞就是一侧阻塞,阻塞率为100%。肛门囊的堵塞与病貂的类型、性别及患病程度无关(表1)。  相似文献   

14.
<正> 水貂自咬病广泛流行于国内外各貂场。病貂以兴奋性增高,极度不安,狂暴地追咬尾部、脚爪、机体后躯,呈旋转式的园周运动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咬掉尾部皮毛,肌肉、尾骨裸露,鲜血淋漓,甚至咬破后腹,肠管脱出,感染致死。目前病因尚未查明。我们于1978年在宝鸡县虢镇水貂场和户县水貂场对水貂自咬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水貂自咬病的发病规律(一)自咬病的发生与色型、性别和季节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水貂自咬病与色型、性别和季节有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我省养貂业发展很快,1982年底的饲养量已达16万只之多。然而随着水貂饲养量的增加、母貂的空怀、仔貂死亡或貂患病率也有增高之势。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貂阿留申病的传染扩散。本病是水貂的一种慢性传  相似文献   

16.
求医问药     
《吉林畜牧兽医》2007,28(10):57-57
王老师您好!我是大安养水貂的,我想问一下水貂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该病比较常见,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对幼貂危害较大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仔貂断乳期,死亡率较高。主要临床症状是严重下痢,新生仔貂发病较快,年龄较大仔貂的症状逐渐出现,病貂食欲减退或废绝,持续性腹泻,粪便呈黄色、黄绿色、灰  相似文献   

17.
<正>在每年水貂产仔期,都有少数养貂户的仔貂群出现平均1~2只,甚至整窝死亡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有些养殖户未能真正掌握水貂在妊娠期的繁殖规律,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下面笔者把仔貂死亡  相似文献   

18.
1 秋季水貂换毛期 水貂夏毛换冬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此时如果水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低 ,不能满足水貂换毛需要 ,个别水貂就会发生自咬。2 准备配种初期 此时由于水貂随着配种时间临近而食量逐渐减少或各种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也是个别水貂发生自咬病的原因。在 2 0 0 2年 2月初水貂体况调整期间 ,笔者饲养的水貂有 3只发生自咬 ( 1公 2母 ) ,之后及时填加了一些营养全价的饲料 ,经 8~ 1 0d ,发病的 3只水貂即完全停止自咬 ,并于 3月 5日正常配种 ,两只母貂受配顺利 ,现在妊娠正常。3 母貂产仔期 母貂产仔后 1~ 3d ,有过自咬病史的母…  相似文献   

19.
<正> 水貂自咬病是一种广泛性存在的慢性疾病,发作时表现为高度兴奋不安,尖叫旋转,疯狂地追咬自体的一定部位,轻者伤害毛皮,重者咬断尾巴,撕破皮肤肌肉,给养貂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病因探讨关于水貂的自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水貂的自咬病是由于神经过度兴奋所引起.我曾多次试验,给大群水貂(不包括V_(B1)缺乏)大剂量投服V_(B1)(15毫克/日、只),连用10天以上,部分水貂就会出现兴奋不安、旋  相似文献   

20.
仔貂分窝后 ,极易患胃肠炎 ,如不能及时发现治疗 ,就会造成仔貂死亡。笔者在多年水貂饲养实践中 ,总结出如下治疗胃肠炎的措施 ,供养殖户参考。1 仔貂发生胃肠炎的规律仔貂发生胃肠炎 ,多在夜里 ,因为白天饲料添加的比夜间少 ,加之天气热也吃不完 ,到了晚上 ,天气逐渐凉爽 ,时时感到饥饿 ,因此仔貂食量大增 ,引起仔貂胃肠炎。2 合理搭配饲料防止仔貂胃肠炎的发生仔貂分窝后 ,由母乳转为以饲料为食 ,此时的仔貂胃肠壁嫩而簿 ,喂给仔貂的饲料稍一添加过多 ,仔貂食后就会造成胃肠粘膜破裂而发生胃肠炎。此期仔貂的饲料搭配 :一是要以仔貂适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