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回顾和总结云南橡胶园间作发展过程,分析我国橡胶园间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创新橡胶种植模式的发展思路,并初步描述了生物多样性胶园的建设概念、主要建设内容及方法设想。  相似文献   

2.
向青松  彭军  舒杰  谢春凤 《作物研究》2009,(Z1):188-191
综述了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目前主要是通过物种多样性时间方面(套作和轮作)和空间方面(间作)来控制烟草病虫害,将来可研究和试验烟草遗传多样性和烟田景观多样性控制其病虫,还可从农业生物多样性不同尺度研究其对烟田杂草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茶园间作作为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对农药减量使用与茶叶绿色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间作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优化天敌生存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物种间构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降低其暴发风险.此外,部分植物可干扰昆虫种群活动,选择性间作可达到吸引天敌及毒杀、驱避或诱集害虫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茶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借助农业上常用的间作栽培技术,开展三七与屏边三七进行田间小区间作试验,检验生存环境改变或生物多样性降低是否影响三七生长的抗病能力,同时验证民间传说:“在三七园内植几株野生三七,病害少发生,易管理”的科学性。方法 采用不同间作方式,比较三七与屏边三七间作栽培是否对三七存苗、长势、发病率等造成影响。结果 三七与屏边三七间作栽培对三七存苗影响不显著,但对三七长势有显著影响,尤其是雨季,靠近屏边三七的三七苗较粗壮,果实也较饱满,对三七的病害影响不大。结论 三七与屏边三七采用间作栽培模式对三七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使三七苗更粗壮些,果实更饱满一些,对三七的存苗、病害防治并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桉树人工林间作禾本科牧草适应性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人工林单一种植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间作成为恢复与重建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桉树人工林下间作禾本科牧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等牧草产草量达215.89~475.42 kg/hm2,旱季牧草产量占年产草量的14.08%~17.51%,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植株存活率达53.6%~76.6%,覆盖度达62.71%~90.42%。间作牧草在桉树行间形成良好的覆盖层,提高了林地植被覆盖度,植株存活率较高,促进植被多样性的形成,对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组成、形成多层次片层结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不仅为维护热区农田土壤健康提供理论依据,还为优化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模式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选择万宁、琼海和陵水3个地区建立试验样地,每个试验样地分别设置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3种种植模式,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真菌丰度显著提高,但多样性没有变化,而间作模式下土壤细菌丰度显著低于香露兜单作和槟榔单作;不同地区试验样地的真菌丰度与多样性不存在差异,但细菌丰度与多样性差异显著;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速效钾、土壤容重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中,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通过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抑制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在不同地区或种植模式下,维持较高的土壤养分水平有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以及维护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下植株氮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设置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和玉米花生间作(IMP)三种种植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并采用16S/ITS测序技术明确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边行优势明显,地下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间作玉米中间行。间作玉米和间作交互区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而间作花生根际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其中变形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等有益菌最为显著富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变形菌门与子囊菌门正相关。间作丰富了物种功能多样性,参与氨基酸运输、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细菌和腐生营养型真菌的显著富集,改善了植物养分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可见,玉米花生间作可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为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氮营养互促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桉树人工林间作豆科牧草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人工林单一种植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间作成为恢复与重建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桉树人工林下间作豆科牧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GC1581、GC1517、热研10号和热研2号柱花草牧草产草量达296.54~852.08 kg/hm2,耐干旱,旱季牧草产量占年产草量的18.42%~23.95%,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植株存活率达50.2%~61.9%,间作牧草在桉树行间形成良好的覆盖层,覆盖度达47.083%~79.252%,适应性强。间作可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进而促进植被多样性的形成,这对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组成、形成多层次片层结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析甘蔗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旨在评价甘蔗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甘蔗植株健康状况及抗性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与单作的甘蔗(CK)相比,甘蔗间作黄豆显著提高甘蔗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间作绿豆虽然有助于提升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但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间作花生导致甘蔗植株内生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显著降低。门分类水平,与CK相比,间作处理甘蔗植株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内生细菌丰度占比急剧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以及属于其他(others)分类的内生细菌丰度占比上升;属分类水平,与CK相比,间作处理甘蔗植株中泛菌属(Pantoea)和Burkholderia-Paraburkholderia属丰度占比下降,红球菌属(Rhodococcus)内生细菌丰度占比上升;另一方面,unclassified_f__MicrococcaceaePseudarthrobacter是间作甘蔗植株中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但同时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Williamsia属内生细菌缺失。此外,Rubrobacternorank_f__MSB-1E8、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c__Actinobacterianorank_f__EuzebyaceaeGaiellaDefluviicoccusnorank_f__Elev-16S-1332、norank_o__Acidimicrobialesnorank_f__Propionibacteriaceaenorank_o__Gaiellales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是甘蔗/黄豆间作(A)处理中甘蔗植株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马赛菌属(Massili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Sinomonas、罗思河小杆菌属(Rhodanobacter)、金黄色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根霉菌属(Rhizomicrobium)是甘蔗/绿豆间作(B)处理中甘蔗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甘蔗/花生间作模式下,甘蔗植株根系中不存在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和Williamsia是甘蔗单作模式下甘蔗植株根系中特有的内生细菌优势属。甘蔗间作黄豆和绿豆不仅有助于提升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而且改善了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尤其间作黄豆效果更佳;与之相反,甘蔗间作花生无助于提高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亦不利于改善甘蔗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0.
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间作木薯对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为判断胶园间作木薯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以橡胶与木薯间作为处理,橡胶单作为对照,采用传统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橡胶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间作模式下橡胶树根际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真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真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H和Chao1指数虽有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门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的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近,共有的3大优势菌门均为Ascomycota、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间作木薯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中Zygomycota和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但提高了Ascomycota相对丰度,达到91.54%;(3)属分类水平上,2个处理中相对丰度比例前10的优势菌属占所有检测出菌属的61.30%~65.59%,间作木薯提高了橡胶根际土壤中PhyllostictaGibberella和Lecythophora的相对丰度;(4)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对橡胶树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因此,间作木薯增加了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橡胶树根际土壤肥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病原真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11.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种植行距对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在固定带宽的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设置10,20,45,60和70 cm 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分析间作系统的间作优势、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随间作玉米行距增加,间作优势增加,70 cm行距间作优势最大,达4 271.4 kg·hm-2。Logistic生长拟合曲线表明:随玉米行距增加,大豆生物累积量减小,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缩短,玉米生物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D45处理下,达43 471.1 kg·hm-2,D45处理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最长,达130 d,且生长后期日生长速率持续高于其它处理;共生期内,伴随作物生长,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sm逐渐降低,共生后期,表现为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减小。综合分析表明: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是强竞争力作物,玉米种植行距为45 cm,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大豆和玉米种间竞争力较弱,可作为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2.
正茶园间作绿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普洱市现有茶园143.66万亩,正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种植茶园绿肥对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有重要意义。为了向广大茶农提供优良的绿肥品种和种植技术,2011年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幼龄茶园中进行绿肥种植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绿肥品种及试验方法2011年选取大叶千斤拔、光萼猪屎豆、望江南三个绿肥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间作条件下的氮硅营养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黄壳糯在间作条件下氮硅营养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 在常规施氮条件下(225 kg/hm2N),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约15.8%,籽粒产量提高20.8%;降低植株茎、叶氮含量35.5%和14.1%,茎、叶硅含量降低13.9%和8.8%;对叶瘟和穗瘟防效为10.0%和27.7%。增加氮肥施用量(450 kg/hm2N),植株中氮含量显著提高,叶瘟和穗瘟病情指数明显上升。茎叶氮含量与叶瘟和穗瘟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0**~0.968**。施硅能促进水稻对硅的吸收,降低穗瘟发病的严重程度,茎中硅含量与穗瘟的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9**~0772*。间作水稻植株中氮含量降低是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特点、影响因子,分析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生态控制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合理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协调实现害虫生态控制和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据专家验证:瓜果、蔬菜与玉米间作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玉米在高温季节,给瓜果、蔬菜造成降温遮光的生物屏障,降低病毒病和生理病害的发生,蔬菜生长良好,同时间作的玉米通风,光照充足,产量高。蔬菜间作玉米能降低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与茶园害虫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当前茶园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论述了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系统中昆虫种群的影响以及茶园生物多样性与茶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提出以保护和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茶园害虫生态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茶园间作广金钱草对茶园生物类群、茶叶品质及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一种中药药材广金钱草和一种茶树品种,在广东省英德市茶园内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广金钱草间作对茶园内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萎芽病发病情况、土壤动物、节肢动物、杂草、茶叶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广金钱草有利于增加土壤动物,减少茶园内害虫比例,降低茶小绿叶蝉、萎芽病与常见杂草发生数量。茶树间作广金钱草除了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和杂草,还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对成茶品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结论】选择适宜的广金钱草进行茶树间作,广金钱草作为中药药材在增加茶农额外收入的情况下,还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茶树的影响,从而增加中性动物和天敌的数量,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杂草,提高成品茶叶的品质,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宜云南省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44个大豆品种(系)的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7.3%~51.2%,说明各地大豆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倒伏性、株高、节间长度、每荚粒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44个大豆品种分为了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荚多、单株粒多、分枝多、百粒重适中的第一类是比较适宜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20.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有自然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桉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后果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林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劣化、生态稳定性差,但这些与生物多样性本身是多向互为因果关系,并非单向因果关系。不过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真实原因并没有搞清楚,需要从群落或生态系统的角度深入全面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确实可行的维持桉树人工林足够高的生物多样性的整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