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ievenWaeyenberge AlexanderRyss MauriceMoens JorgePinochet ThierryC.Vrain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Z1):128-128
rDNA RFLP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purposes, and a powerful tool to analyse genetic variation in nematodes.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困难,有效鉴别IBDV超强毒株对IBD的防控有着积极意义.根据IBDV VP4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RPa/RPb,特异性扩增IBDV VP4基因720 bp的目的片段.根据超强毒株和经典毒株VP4基因序列的差异,分别合成了FAM标记的超强毒荧光探针和JOE标记的经典毒荧光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RT-PCR鉴别IBDV超强毒株与经典疫苗毒株的方法.检测超强毒和经典毒的敏感性分别可达420和320个拷贝数.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样品中IBDV超强毒和经典毒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Pathogenic Antigen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ery Virulent Strain(Gx)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solated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Xiao-mei FU Chao-yang GAO Hong-lei SONG Xiou-long ZENG Xiang-wei ZHANG Man-fu Wallace B L lim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03,2(5)
The 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vvIBDV) strain Gx was isolated from a poutl-try farm in Guangxi Province, China, during 1996. The mortality in the infected flock was 80% and occurred5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serotype I IBD vaccine. The results of antigen-capture ELISA (AC-ELISA),pathogenicity testing,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VP2 gene showed th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strain Gx VP2 was the same as vvIBDV UK661,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reference strain for Europe-an vvIBDVs. The antigenicity of the Gx strain was the same as an European vvIBDV strain 849. The EID50 of Gx virus was 10-8. 25/0. 2 ml, and the mortality was 64 % when 4 week-old SPF chickens were challenged atdosage of 2 × 103 EID50.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BDV strain Gx isolated in China is vvlBDV according to European standards.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以原核表达蛋白与纯化病毒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特性。[方法]RT-PCR扩增IBDVVP2基因,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目的蛋白,并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尿囊液扩增IBDV,并通过超速离心纯化病毒。分别用纯化的重组VP2蛋白和IBDV免疫Balb/c小鼠,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了2株分泌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ELISA效价均为1∶2×104;4株分泌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2×106,1∶6×104,1∶1×105,1∶4×103。所有单克隆抗体均与其制备用免疫原反应,不与空载体或其他病毒抗原反应。经10~20次传代,仍保持稳定的效价。[结论]纯化的原核表达VP2蛋白和IBDV均能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用原核表达的VP2蛋白作为免疫原,可以获得特异的VP2抗体。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患鸡死亡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过程中的微血栓形成做了动态检测,并观察了补液抗休克治疗对IBD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早期死亡鸡重要器官(肺、心和脑)中微血栓检出率比早期病(未死)鸡和晚期死亡鸡显著增高(P<0.05);补液抗休克治疗可显著降低IBD患鸡的晚期死亡(P<0.001)。这说明重要器官的微血栓形成与IBD患鸡的早期死亡有关;而腹泻-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则是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用IBDV抗体与某IBD商品疫苗民IBDV-Ab复合苗,用IBDV-Ab复活 合苗与IBD商品疫苗在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中进行免疫对比试验,试验鸡随机分为4组,饲养在隔离器中,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攻毒对照组,第3组在10d龄用复合苗进行免疫第4组在10d龄用商品苗进行免疫、各组从11d龄起每隔10d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BD抗体水平,35d龄时进行攻毒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1d龄 相似文献
7.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母源抗体高低不一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日龄的 2 76群鸡母源抗体以及免疫前后抗体的检测 ,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对IB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从而找出最佳免疫时机 相似文献
8.
复合RT-PCR快速鉴别鹅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近分离的鹅副粘病毒SF02株通过自行设计的3条引物建立了复合RT-PCR方法。该方法对鹅源副粘病毒SF02株和GPV2株均可检测到215bp和401bp2条带,对12株(其中7株参考株,5株野毒)鸡源新城疫、2株鸽源新城疫、1株鸭源新城疫病毒的检测只出现1条401bp带,与预期的大小一致,对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PF鸡胚尿囊液均未检测到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IBDV)VP2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复性。[方法]对原核表达的IBDVVP2蛋白进行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并利用溶菌酶、Triton-100、尿素等试剂进行纯化和复性,对复性前后的蛋白分别与特异性多抗进行Dot-ELISA。[结果]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Dot-ELISA表明,复性后蛋白的反应活性增强了10倍,对复性后的蛋白与IBDV16株单抗进行Dot-ELISA,其中有11株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复性后的蛋白与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感染IBDV雏鸡血液ANAE^+——淋巴细胞比例和IL—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经IBD弱毒苗免疫和未免疫的30~50日龄AA鸡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血液ANAE^ -淋巴细胞比例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液ANAE^ -淋巴细胞(%)在攻毒后的头5d内未免疫攻毒鸡(A组)和免疫攻毒鸡(B组)明显下降,且A组比B组下降的更快,第5天A组明显低于未免疫未攻毒鸡(C组),B组也较C组低,C组没有明显的变化,以后A和B组均回升,但B组比A组回升的快,至28d时A和B组均达到或接近攻毒前水平,并接近或高于C组。血浆IL-2水平A和B组在IBDV攻毒后的头7d内呈逐渐下降趋势,但A组下降的更剧烈,C组无明显差异性变化,三组相比,B和C组均高于或明显高于A组,以后A组和B组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2.
将7日龄黄羽肉鸡300只均分为5组,即对照组、常规疫苗剂量配合活性肽组、常规疫苗剂量减半配合活性肽组、生理盐水组和活性肽组。通过间接ELISA测定血清抗体水平及计算法氏囊指数等试验方法,研究活性肽和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免疫剂量配合活性肽组和疫苗剂量减半配合活性肽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免疫剂量配合活性肽组的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常规剂量减半组与对照组在血清抗体滴度上差异不显著。说明活性肽对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疫苗剂量减半配合法氏囊活性肽应用能达到常规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斑点免疫金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胶体金标记提纯后的兔抗IBVIgG,建立了一种以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以红色胶体金为标记物,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斑点免疫金测定法(DIGFA)。DIGFA对IBV的最小检出量为20.3×10 ̄(-8)g,在10份自然病例样品中检出8份。鸡胚培养法以育传3~5代,出现侏儒胚者为阳性,从上述样品中检出6份。对接种IBV的鸡胚尿囊液,DIGFA法检出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DIGFA法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建立可在临床上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的银加强金标免疫技术(SECGA);【方法】将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兔抗鸡IgG,然后将IBV纯化抗原包被于NCM上(0.4ug/片),封闭后在膜片上滴加不同稀释度(10×2X)的血清,作用10分钟,洗涤后浸于1:4金标兔抗鸡IgG液中作用60分钟,再银染10分钟观察结果;【结果】SECGA能检出IB阳性血清的抗体>10×27,而不与ND、EDS76、IBD阳性血清发生有意义的交叉反应(抗体滴度<10×22)。对鸡IgG的最小检测量为0.88ng。用SECGA、气管环中和试验、ELISA试验检测IB抗体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银加强金标免疫技术(SECGA)可用于IB抗体的检测,具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适于现场诊断等优点,适宜于广大基层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CA16病毒、 EV71病毒及其他病毒株感染下周期性发病的手足口病模型.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用它证明了模型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另外,分析了单一病毒株周期解的稳定性.最后,发现基本再生数最大的病毒株会持续生存下来,其他两种病毒株会被竞争排斥掉.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ESE-Quant tube scanner设备的新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IHHNV检测方法,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反应速度和实际检测结果。结果表明,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在63℃条件下,30 min内检测到106稀释的基因组DNA,可检测到24个质粒拷贝;与27种包括多种水生动物以及对虾常见病原DNA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152份实际样品的检测,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为59.87%,与real-time PCR方法相当,高于其他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IHHNV实时LAMP检测方法对现场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柱状黄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从斑点叉尾鮰烂鳃病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类学地位鉴定。[方法]采用人工感染确定其病原性,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滑行运动,无鞭毛,菌体大小为(0.3~0.5)μm×(5~10)μm,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不能发酵和利用葡萄糖等多糖,不水解酪氨酸,不产生吲哚。所测16SrRNA基因序列经BLAST分析表明,与GeneBank上登录的柱状黄杆菌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达98.2%。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菌株GHS061212与柱状黄杆菌(AY841899)聚为1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71.0%。[结论]菌株GHS061212被鉴定为柱状黄杆菌,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斑点叉尾鮰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 相似文献
19.
利用SNP标记构建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茶树品种的SNP分子标记数据库,结合茶树品种基本信息,将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构建28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便于茶树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精准管理,避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方法】通过挖掘茶树的表达序列标签,获得大量的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将其进行装配后,开发候选位点,将候选位点与茶树全基因组进行BLAST,得到其在全基因组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具体关联基因。以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龙井43、云抗10号等103份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为供试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预扩增技术和微流体芯片法对供试茶树品种资源进行SNP基因分型,获得SNP位点数据及候选SNP位点的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等信息,将多态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进行SNP位点组合筛选,得到最优SNP位点组合后,结合茶树品种基本信息构建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果】从茶树的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中挖掘出1 786个候选SNP位点。根据序列保守性,筛选出96个SNP标记位点,与最新茶树基因组比对发现候选位点较均匀地分布于茶树全基因组的15条染色体上;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候选SNP位点的多态性信息进行分析,剔除10个不具多态性的位点,剩余86个位点的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51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70,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346,固定指数平均值为-0.036,次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269。从86个SNP位点中筛选出24个多态性高的SNP位点,组成DNA指纹图谱,可区分出全部参试茶树品种资源。对24个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并结合茶树品种资源基本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最终形成由28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论】依据SNP标记的多态性信息,筛选SNP位点,精准区分全部供试茶树品种,并将24个SNP位点所构建的茶树品种资源DNA指纹图谱及品种资源的基本属性信息编码成特定的数字串,使每份茶树品种资源具有唯一的分子身份证,并生成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可快速被扫码设备识别。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