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王艳红  郑国璋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319-5321,5353
[目的]研究临汾盆地褐土剖面磁化率与粒度垂直变化特征及相关性。[方法]在临汾市尧都区农田取120 cm深的土壤剖面,每5 cm连续采样,对所取的24个土样进行磁化率和粒度的分析。[结果]磁化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50μm粒级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50、1~10、〈1μm粒级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增。地表以下0~30 cm为砂土,30~120 cm为粉土。磁化率与1~10、〈1μm粒级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50μm粒级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10~50μm粒级含量不相关。频率依赖系数XFD1.0与〉50μm粒级含量呈负相关,与10~50、1~10、〈1μm的粒级含量呈正相关;XFD0.1与10~50μm粒级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50μm粒级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磁性颗粒主要赋存于粗颗粒物质中;磁化率及粒度对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王然  岳德鹏  王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41-10143
泥沙输移比是目前预测流域产沙量的一种较实用的方法,它的确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流域特征和流域的景观格局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重要因子。从流域特征和景观格局两大方面对泥沙输移比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土壤侵蚀及泥沙输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又是实现“真脱贫”的重要手段。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2010-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扶贫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教育扶贫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扶贫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间的合作有限,且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高校教育学部及职业教育学院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由面到点,以政策为引领深入研究;多措并举,全方位探索教育扶贫模式;聚焦问题,总结经验促进理论提升等三个方面;体现了由政策主导到模式创新的演变过程。未来的教育扶贫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具体化,研究主体多样化,扶贫措施精准化的发展特点,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和乡村振兴成为教育扶贫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西宁地区4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西宁地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西宁地区雷暴天气动态分析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土壤磁学特征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市区、郊区表层土壤磁性和粒径分布特征的差异性,揭示土壤粒度与矿物磁性特征的关系,测试土壤磁性参数作为粒径代用指标的可行性,为未来运用磁学方法监测城市土壤污染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乌鲁木齐市市区建设用地及郊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表层(0~10cm)土壤样品45个,采用磁测和激光衍射粒度仪测量土壤磁性参数和粒度,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GIS技术计算磁性参数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高频质量磁化率(χHF)、百分频率磁化率(χFD)、硬剩磁(HIRM)、软剩磁(SOFTI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与粒径含量的相关系数,并绘制空间分布图。【结果】除χFD外,市区建设用地土壤磁性参数均值均高于郊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多畴粗颗粒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土壤样品的磁学性质;市区表土黏土含量低于郊区,粉砂、砂粒含量略高于郊区;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其次为黏土和砂;通过比较市区表土磁性参数与不同粒径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发现,χLF与2~8μm粒级,HIRM与8~16μm、63μm粒级,χFD与16~32μm、32~63μm粒级含量的相关性最强。郊区农用地、未利用地土样的磁性参数与粒级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黏土和极细粉砂含量与χLF和SOFTIRM、SIRM、HIRM在西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区域空间上存在正相关,与χFD的相关区域位于市区中部。细粉砂与SIRM和HIRM在西北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存在正相关,与χFD在空间上分布一致性较少。中粉砂、粗粉砂和砂含量与χFD在西部、东北部和中部偏西南区域存在正相关。【结论】乌鲁木齐市市区、郊区表土磁性和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市区建设用地表土的χLF、HIRM和χFD分别可作为2~8μm粒级、细粉砂和砂粒级、中粉砂和粗粉砂含量的代用指标。在圈定的西部、东北、中部、南部、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区域,χLF、HIRM和χFD能更准确地反映粒级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青干草颗粒度对绵羊日粮养分后肠道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粗饲料颗粒度对反刍动物饲粮养分在后肠道及全消化道消化的影响,本试验将饲粮中的粗料青干草进行整草、长铡草(4~6cm,长草)、短铡草(1~3cm,短草)和粉碎(0.5cm,粉草)4种颗粒度的机械加工后进行定量饲喂(4×4拉丁方试验)。结果表明:1)青干草不同颗粒度饲粮在后肠道消化量占总消化量的比率为干物质28.50%~32.64%、粗蛋白14.63%~19.76%、中性洗涤纤维24.31%~28.00%、酸性洗涤纤维21.76%~25.08%;粉草饲粮中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的后肠道消化量占总消化量的比率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3种饲粮,酸性洗涤纤维的比率则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饲粮;2)4种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未发生明显改变,粉草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则明显(P<0.05)降低。由此可见,粗饲料颗粒度过小,降低饲粮养分在瘤胃和小肠的消化,饲粮养分在后肠道的消化增加。  相似文献   

7.
有机质和粒径对中国4类典型土壤镁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植物镁养分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缺镁问题突出。本研究以中国4类典型土壤样品(赤红壤、砖红壤、黄棕壤和草甸土)为供试土壤,分别选用Langmuir、Temkin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拟合镁吸附试验,并进一步研究土壤有机质和粒径对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有效拟合土壤镁吸附数据;2)加有机肥的土壤镁吸附量显著高于去有机质处理,1mm粒径的土壤镁吸附量显著高于2mm粒径土样;3)草甸土的镁吸附量最高,而砖红壤的镁吸附量最低;4)土壤的最大镁吸附量qmax与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镁离子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土壤中施加有机肥及合理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结构均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镁吸附量。  相似文献   

8.
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复合污染土壤镉铅有效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添加三个粒径(60~100、100~200、>200目)下的四种不同钝化剂(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磷矿粉),研究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Pb的影响。钝化60 d之后的结果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生物质炭+熟石灰和磷矿粉均在>200目粒径下对土壤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减少了9.54%、13.93%和11.08%;其中,硅藻土在100~200目的粒径下效果最佳,有效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35%。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和磷矿粉对土壤有效态Pb的钝化效果都在>200目的粒径下最好,有效态Pb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17.81%、18.70%、11.54%和22.19%,其中磷矿粉的钝化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和磷矿粉都是粒径越小钝化土壤重金属Cd、Pb效果越好,可能是由于较小粒径更有利于Cd和Pb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硅藻土对Cd、Pb的钝化效果在三个粒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体外状态下,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常规和超微下粉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3种常见的猪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均能抑制3种致病菌的生长.常规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7.5和25.0 mg·mL~(-1);超微低聚木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20.0、20.0和30.0 mg·mL~(-1).可见,不同粒度的低聚木糖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9个锥形反应器按搅拌强度分为低转速组(300 r/min)、中转速组(600 r/min)和高转速组(900 r/min),经过21 d培养,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絮团后,进行快速转化试验和Biolog-ECO试验。结果显示:低转速组絮团颗粒结构松散、边缘模糊,中、高转速组絮团结构紧实、边缘整齐;絮团粒径随剪切力增大而减小;絮团粒径大小及占比与剪切力大小成反比。絮团培养过程中水质变化和快速转化试验表明,各组对NH4+-N和NO2--N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Biolog-ECO试验表明,低转速条件下生物絮团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于其它两组;在碳源喜好性上,各组生物絮团微生物表现出对氨基酸类利用率最高,对酚酸类利用率最低。另外,微生物碳源代谢主成分1相关系数0.5以上的碳源有19种,主成分2相关系数0.5以上的碳源有13种,α-D-乳糖、β-甲基-D-葡萄糖苷、γ-羟基丁酸、衣康酸和苯乙胺能够被不同处理组絮团中的微生物特异性利用。  相似文献   

11.
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共设6个处理:深耕常规施肥(DCF)、深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DM)、深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DB)、旋耕常规施肥(SCF)、旋耕常规施肥增施有机肥(SM)、旋耕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SB),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并测算其稳定指标,探明耕作与施肥对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水稳性的影响,确定科学合理耕作施肥方式,为东北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以5~2 mm、1~0.5 mm粒径为主。0~20 cm土层SM处理,20~40 cm土层DB、SB处理及40~60 cm土层DCF、SB处理,MWD、WSA、GMD值较高而PAD、D值较低,上述处理水稳性指标较优、土壤结构性状明显改善,为合理耕作施肥方式。结果分析可知,0~20 cm土层耕作与施肥通过单独作用对团聚体粒级组含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而施肥及耕作施肥相互作用分别为改变20~40 cm、20~6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主要作用因素,其中>5 mm及5~2 mm粒径团聚体与各水稳性指标显著相关,说明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通过提升上述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黑土团聚体水稳性和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冻融过程对畜禽粪便的粒径分布及其有机质组成的影响,通过湿筛法分析了经历冻融循环前后猪粪粒径分布的变化,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光谱对冻融循环处理前后猪粪中提取的有机质组分(溶解性有机质、腐植酸、木质素和蛋白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使猪粪的大颗粒发生破碎,并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破碎的效果也更加明显,经过30次冻融循环处理的猪粪与未经冻融的样品相比,>1000μm的颗粒含量降低了6.73%,38~75μm和<38μm的颗粒含量则分别增加了5.94%和6.13%;冻融循环使猪粪的总有机质含量降低,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升高,不饱和有机质增加,并产生了更多的氨基酸以及—COO—和C=O基团。其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芳香度降低,腐植酸和木质素的芳香度基本不变,而蛋白质的芳香度增加。研究表明,冻融循环可能会增加畜禽粪便在自然环境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健康成人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EPI)人群的肠道条件,设置不同的胆盐浓度、肠道pH和胰脂酶浓度,分析加工山核桃基质降解率(matrix degradation rate,MDI)、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总酚和抗氧化活性,探究不同肠道条件和粒径大小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粒径大小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影响最显著,小颗粒加工山核桃MDI、抗氧化活性以及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均高于大颗粒加工山核桃。pH和胆盐浓度与脂肪消化和抗氧化活性相关,pH 7,胆盐浓度为10 mmol·L-1时,脂肪消化效果更好;胰脂酶浓度越高,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越高。因此,EPI人群可适量摄入补充益生元、胰酶制剂,提高对山核桃制品营养素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箱体结构及计算方法对夏玉米农田N_2O排放测量结果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个处理在夏玉米季N_2O排放结果,即大箱+直线算法、小箱+直线算法、大箱+曲线并直线算法及小箱+曲线并直线算法。小箱顶部中央留孔使玉米茎能够通过采样箱顶部而不影响玉米生长,大箱在玉米生长到50 cm以后压弯玉米植株。研究表明:在定量夏玉米农田土壤N_2O排放时,与不破坏玉米根系正常生长的小箱测定结果相比,因使用大箱并压弯玉米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不会显著影响N_2O累积排放量的测定结果。在N_2O日排放通量较强时,曲线并直线算法与直线算法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而在N_2O日排放通量较弱时,曲线并直线算法测定结果高于直线算法。由于N_2O排放较弱时的通量对夏玉米季农田N_2O累积排放量贡献很小,因此,曲线并直线和直线算法在计算夏玉米季农田N_2O累积排放量时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