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莉芳  秦贵信  朱丹  孙玲 《大豆科学》2006,25(4):450-453
大豆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是鱼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不仅会降低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本文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大豆抗原的作用机理及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意义。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饲料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麦抗营养因子及其抗营养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陈洋  林最其  徐丽  郭顺堂 《大豆科学》2011,30(5):838-842
分别在实验室和工厂中试条件下利用生浆法、熟浆法、热水套浆法3种不同制浆工艺制备豆腐,对豆腐的出品率、含水量、保水性、质柯与感官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熟浆法豆腐的出品率、含水量和保水性分别比生浆法和热水套浆法提高了12%和7%、6%和7%、13%和5%,但生浆法豆腐的硬度、黏附性等指标均高于其它2种制浆工艺;熟浆...  相似文献   

5.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改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几个大豆品种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测定了13个黑龙江大豆品种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糜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发现高蛋白含量的“东农42”品种抗因子含量最低,TIA为36.72mg/g,CIA为7.98mg/g,凝集素为1.97mg/g。脂用型品种“71435”的蛋白质含量低,抗因子成分的含量却是最高,TIA62.25mg/g,CIA35.61mg/g,凝集素为3.86mg/g。  相似文献   

7.
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具有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平衡等特点,营养价值非常高,作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源,被广泛应用于猪饲料中。但是大豆中含有相当高水平的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能使猪特别是仔猪出现过敏,小肠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内源氮损失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危害了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给养猪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限制了大豆加工产品在猪日粮中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大豆凝集素、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三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含义、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对猪健康的影响,为大豆加工制品在猪日粮中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豆中脲酶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化学钝化法(亚硫酸钠法)和物理钝化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法钝化的最优钝化工艺条件为:Na2SO3 0.03 mol·L-1,温度75℃,钝化时间60 min;物理微波法钝化为:微波功率230 W,时间90 s,粉碎度为过60目筛;物理超声波钝化法为:加水量20 mL,时间30 ...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体外酶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几种单一酶、复合酶以及钙离子对豆粕中的相关抗营养因子的水解效果,进行了体外酶解试验。共有4种单一酶制剂(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和3种复合酶制剂被采用,其中复合酶SB由α-半乳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组成,复合酶C3由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组成,复合酶C5由植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α-半乳糖苷酶组成。预试验显示上述酶有基本相似的最适水解反应参数:水分50%、pH4.8-5.0、温度50℃和时间45min。在此参数下,添加10.5U g^-1豆粕的植酸酶,豆粕中植酸的降解率达到69.63%;添加果胶酶16U·g^-1豆粕,豆粕中果胶的降解率达到45.93%;添加纤维素酶50U·g^-1豆粕,纤维素降解率达到66.21%;分别添加木聚糖酶80U·g^-1豆粕和α-半乳糖苷酶0.7U·g^-1豆粕,豆粕中还原糖的释放量增加率分别达到84.77%和65.19%。在豆粕中添加0.2%CaCl2,植酸的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微增至71.09%,还原糖的释放量分别增加到88.68%和65.23%。但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显著地增加到90.01%和70.43%。研究发现复合酶C3和C5对相关的抗营养因子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协同效应。说明使用复合酶制剂并适量添加CaCl2,体外水解豆粕中的相关抗营养因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赵元  秦贵信  王涛  张兵  朱丹 《大豆科学》2007,26(6):930-934
大豆经适当加工可减少或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因而大豆制品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成分不同.通过竞争ELISA法和胰蛋白酶抑制法检测豆粕、膨化大豆、脱壳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全脂豆粉、脱脂豆粉和热处理大豆粉大豆加工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活性,并进行SDS-PAGE分析,进而比较其主要抗营养因子灭活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现取样的10种大豆加工制品中,膨化处理除去了绝大多数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较理想的加工工艺;去皮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几乎被灭活,但仍存在一定量的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此项工作为评价大豆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通过改变豆浆工艺来调控酸浆豆干的品质,分析豆浆制备工艺对酸浆豆干品质的相关影响。以生豆、熟豆、浸泡豆为原料,分别采用磨浆法、粉碎冲浆法制备生浆,制浆水温设置为10,30,50,70,90℃。分别以生浆法、熟浆法制作熟浆,再制作豆干,对酸浆豆干的出品率、水分含量、保水性、蛋白质含量及质构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方式下,生浆法制得豆干出品率、水分含量及保水性均高于熟浆法,磨浆水温为70℃下采用生浆法制作的豆干出品率最高可以达到193.4%。豆干中蛋白质含量随制浆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熟浆法所制得豆干中蛋白含量高于生浆法制的豆干,在磨浆水温为90℃下采用熟浆法制作的豆干蛋白质含量最高可以达到22.6%。随制浆水温升高,豆干的胶着性、咀嚼性及回复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微量元素对优质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7年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进行了施用中微量元素对高脂肪和高蛋白大豆产量、品质影响及适宜用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镁、硼和钼对高脂肪大豆的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增产幅度为9.1%~16.6%;镁和铜对高蛋白大豆有增产趋势.中微量元素硫、镁、铜、锌、硼和锰均能提高高脂肪大豆的脂肪含量,提高幅度为0.21%~0.35%;锌和锰可增加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为0.15%~0.44%.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无论是高脂肪品种还是高蛋白品种,锌肥(硫酸锌)、锰肥(硫酸锰)的适宜用量分别为15 和15~30 kg·hm-2.高脂肪和高蛋白品种硫肥(Sulfer95)的适宜用量分别为45和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王娜  汪立平  赵勇  谢军  俞骏 《大豆科学》2011,30(3):480-483,487
豆浆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使其保质期缩短.分别从大豆原料、模拟管道、豆浆产品三方面进行控制,确定了大豆原料、模拟管道、豆浆产品最优的杀菌方式:大豆原料采用传统的100℃水浴巴氏杀菌10 min;模拟管道用有效氯浓度(ACC)为(17±0.5)mg·L-1的酸性电解水清洗;豆浆产品在1...  相似文献   

14.
以栽培大豆铁豆67为母本,半野生大豆YZ16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构建大豆种间杂交F2代遗传群体,对群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间杂交F2代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的遗传分离为连续离散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表现出倾向高值亲本的正态分布;三性状超中亲遗传普遍存在,蛋脂总量超高亲遗传显著,超高亲比例达到66.7%;三性状的遗传方差、标准差均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04%、5.13%、2.67%,表明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度不高;三性状广义遗传力均达到了55.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灌溉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和2010年采取常规灌溉、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3种灌溉方式,设置15、22.5和30 mm3个灌水量,考察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大豆产量、植株性状、品质及土壤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干旱条件下,灌水可极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大豆产量,而且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交替隔沟灌溉...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对胶体磨技术自制的全豆豆浆和一般机械磨加工的传统豆浆中的永和豆浆和普通豆浆的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通过营养成分检测对全豆豆浆和永和豆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同时将检测的全豆豆浆营养成分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普通豆浆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豆豆浆口感浓厚,细腻爽滑,豆香味浓郁,无豆腥味,感官评价总得分高于传统豆浆中的永和豆浆和普通豆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豆豆浆中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脂及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永和豆浆,更高于普通豆浆。全豆豆浆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豆浆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孙璐  汪芳  孟骏  沈新春 《大豆科学》2019,38(2):322-329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豆在制取蛋白、制油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利用的加工特性,并从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方面总结了大豆的品质评价指标,整理我国现有的大豆品质评价标准,分析我国大豆品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近二十年来育成大豆品种品质性状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8~2007年间黑龙江省育成的201个大豆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育成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时期均有差异,脂肪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大豆品种脂肪、蛋白含量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其中松哈平原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较低,产量较高;东部三江低湿平原脂肪含量最高,蛋白含量较低,产量最高。松哈平原、东部三江低湿平原、北部高寒区大豆品质与产量的综合改良潜力较其它地区大。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种子"开交8157"为材料,以氮气为传压介质,在20MPa高压下处理4 h,用未经处理的大豆种子为对照,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播种培育.通过对两组大豆(各100株)全生长过程的观察,以及对大豆籽粒产量和主要营养成份的检测对比,初步研究了高压处理大豆种子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压组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提高了30.6%,t检验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上,两组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性差异;加压组大豆的四种主要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粗脂肪和粗蛋白)均朝着有利于提高品质的方向变化.此外,在加压组中还发现一株大豆的籽粒产量明显提高,与加压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相比,增加了204.48%.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处理种子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