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搜集吉林省1969—1980年间的全部森林火灾资料,建立Excel资料库;根据受害森林面积来划分重特大森林火灾,对吉林省重特大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引起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风向主要为西风和偏西风,尤其是西南风和西北风;风速在3~5级容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4级时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均为最大;当温度在16~20℃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均最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甘南林区近10年来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总结了甘南林区森林火灾发生类型(未成年人玩火、野外生活用火、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通过分析甘南林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对策,以期为全面预防甘南林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吉林省1969—1980年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起火月份、起火时间、林型、林龄、疏密度、气温、风速等因素对受害森林面积和过火总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过火总面积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延边地区的起火次数最多(127次),过火总面积的均值最大(528.878 9 hm2);不同起火月份的受害森林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月份受害森林面积的均值最大(572.021 4 hm2),而起火次数较多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5、9、10月份,应注意春、秋两季的重特大森林火灾预防。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省1969—2013年间发生的森林火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森林防火条例有效实施的影响,1984年后林火发生次数显著降低并趋于稳定;春、秋两季为林火高发季节,且在进行森林防火资源的调配过程中,火灾次数较多的4月和5月应以控制火源为主要目的,受害森林面积较大的9月应以强化扑火能力为工作重点;此外,月初林火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应针对该时间段提高防火警惕;林火的发生主要集中在8:00—16:00,需重点部署防火工作,而且2:00左右受害森林面积相对较大,火灾扑救能力应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森林火灾扑救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View、ArcMap与SPSS等软件,结合吉林省林火数据(1992-2008年)与同时期气象数据,研究该地区林火时空动态特征,分析森林火灾损失与蔓延速度的关系,评测森林火灾扑救能力。结果表明:吉林省1950-2009年平均每10a发生森林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呈递减趋势,进入2000年后年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虽有所上升,但多以森林火警为主;1992-2008年全省火灾频发于中东部,其中敦化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地区;全省平均每次火灾历时2.86h,森林火灾损失价值与平均每小时火蔓延面积显著相关(r=0.87)。平均每小时火蔓延面积可以用作森林火灾扑救能力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根据黑龙江省呼玛县1992—2011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ArcGIS10.2等工具,对呼玛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火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分布上,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分为1992—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3个阶段,2002—2005年为火灾高发期,过火面积达303992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97.6%,主要是由于烧防火线引起的;1 a内火灾集中发生在3—6月份和8—10月份,分别占全年火灾发生的67%和33%,以3月份和10月份最为严重;空间分布上,火灾多集中在北疆乡和三卡乡,共发生火灾29起,占总火灾次数的60.42%;在火源方面,67%的火灾是由人为所引起的,通对公路缓冲区分析,发现有39.58%的火灾发生在公路两侧2000 m的范围内,说明林火的分布与公路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云南省森林火源特点。[方法]对2004—2014年云南省产生的森林火灾次数及火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省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都是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但非生产性火源所占比重更大。生产性火源中烧荒烧炭影响最大;非生产性火源中,野外吸烟、小孩玩火、上坟烧纸、取暖做饭和智障弄火是主要火源。其中,非生产性火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和时段性特点,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时段主要集中在09:00—13:00和15:00—20:00。[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省森林防火的火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呼玛县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黑龙江省呼玛县1992—2011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Arc GIS10.2等工具,对呼玛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火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分布上,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分为1992—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3个阶段,2002—2005年为火灾高发期,过火面积达303 992 hm2,占总过火面积的97.6%,主要是由于烧防火线引起的;1 a内火灾集中发生在3—6月份和8—10月份,分别占全年火灾发生的67%和33%,以3月份和10月份最为严重;空间分布上,火灾多集中在北疆乡和三卡乡,共发生火灾29起,占总火灾次数的60.42%;在火源方面,67%的火灾是由人为所引起的,通对公路缓冲区分析,发现有39.58%的火灾发生在公路两侧2 000 m的范围内,说明林火的分布与公路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田甜  殷继艳  贾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140-144,171
对2015—2019年全国卫星监测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对18470个监测热点,1160起林火草原火,228起境外火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热点及林草火的季节性变化、地域分布和火源种类繁多等发生特点.结果表明,热点数和火灾数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呈上下波动状态;空间分布方面,林草火热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西南部和东北部,这与我国实际林草火频发区基本吻合;区域分布方面,全国热点及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部和东北部;时间分布方面,南方地区热点及火灾集中在2—4月,东北地区集中在气候干燥的4、10月.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林区的林火与森林恢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兴安岭是我国大面积的国有林区,是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该林区也是我国森林火灾严重的林区之一。每年春秋干旱、风大,是火灾的危险季节。该地区也是我国雷击火的主要发生区。 大兴安岭林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森林火灾经常发生,据1971—1980十年火灾资料统计,森林火烧面积占全国森林被烧面积的1/2。因此,研究该区森林火灾与森林恢复之间的关系,对该区森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频繁发生是引起森林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森林火灾与森林演替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通过对森林火灾轮回期、树种对火的适应性等的分析,来探讨森林演替规律和用火恢复森林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琳  王丽  黄甫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83-2084,2092
以云南省1969~2009年的森林火灾资料为数据基础,选择体现火灾特性的火灾次数、森林受害面积为指标,采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森林火灾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级。结果表明:1969~2009年期间特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且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大火灾发生次数为9次,较大火灾发生次数为11次,一般火灾发生次数为10次;近40年来云南省森林火灾投影寻踪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林业信息网提供的2001-2017年西南地区森林火灾数据,计算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火灾面积、受害森林面积、人员伤亡和火源类型等森林火灾指标的年际和空间变化,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西南5省市森林火灾特点和规律,并根据火源引起森林火灾次数和方差分析,确定西南地区主要火源和不同省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1-2017年,西南地区年均森林火灾次数1 977次,年均过火面积2.43万hm2,年均过火森林面积0.50万hm2,年均成林蓄积损失15.68万m3,年均人员伤亡29人,年均投入扑火车辆2.24万辆,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火灾次数、火灾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等在不同省市和空间差异显著,火灾面积对伤亡人数、扑火经费、出动车辆和飞机数量等都有显著影响;3)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源的96%以上,其中烧荒烧炭(38.98%)和上坟烧纸(15.39%)分别是最主要的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4)近几年,烧荒烧炭、炼山造林、上坟烧纸、野外吸烟和电线引火是西南地区主要火源,不同省市间人为火起因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森林火灾绝大多数都是人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建议在掌握研究区各省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和火源特征基础上,加强基层防火宣传与教育,加大烧荒烧炭及上坟烧纸等火源的管控力度,是减少该地区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研究能够为西南地区各省市林火预测和林火管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04年夏季林火火场相关数据、资料,并对其整理与分析,研究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火灾形成的火环境因子特征,以及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966—2015年夏季防火期(6月16日—9月14日)的地面日平均气象资料,研究气候变化趋势与火灾与相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林火以地表火和地下火为主,地下火发生最多的是偃松–落叶松林可燃物类型,发生比例为70%,受坡度影响不大,阴坡比阳坡发生地下火概率高;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树冠火主要发生在偃松矮曲林,坡度增大,树冠火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阳坡发生树冠火的概率大于阴坡;大兴安岭1966—2015年近50年的夏季气候为暖干趋势,夏季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增强,气候因子的这些变化将导致林区出现高温干燥的现象,重大火灾的发生,将严重威胁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树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夏季森林火灾主要为雷击火居多,环境特征因子对其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及理论,可以为森林防火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小兴安岭伊春地区林火发生自然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0—2009年伊春地区林火发生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高程、植被类型、基础设施和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伊春地区的林火发生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日平均相对湿度小于30%时,火灾发生的概率最大;日最高地表温度在15℃的范围内对林火发生的影响最小,大于15℃之后对林火发生的影响逐渐增大。伊春林火主要集中在海拔0~400 m及距离居民区15~30 km的范围内。相对湿度对林火发生的影响最大,地表温度对林火发生的影响次之,距居民区距离对林火发生的影响最小。此外,随机森林算法对伊春地区森林火灾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达80%。林火发生概率插值图和火险区划图显示,伊春地区林火发生主要集中在中部、东南和最北部地区,西南、东北地区也存在高火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下发紧急通知,严禁野外用火,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入林。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省将对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林业生产用火等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做好排查;严禁在林区野外用火,制止烧茬燎堰,禁烧秸秆;重点林区、景区在入山要道设立防火检查站,防止火种进山入林。  相似文献   

16.
对1966—2005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和扑救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类型主体为人为火和雷击火,分别占总次数的38.9%和37.1%;随着年份的增加,人为火和不明火源发生的次数逐渐降低,雷击火比例有所增加。对于出动的扑救人员、交通工具,随着年份的变化均有所增加;从数量上看,群众队伍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力量。森林火灾发生过程中,不同因素均会显著地影响扑救费用,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是扑救费用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吉林省1970 ̄1997年过火面积超过100hm^2的火灾个例统计计算,结果表明:(1)吉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百季的4,5月 秋季的9月末到10月中旬,地区主要在延边的中西部和白山市的东部;(2)大火的发生与当月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是,降水量明显偏少、气温较高、风还较大但3月的大小主要是气温特殊偏高造成的;(3)春、秋大民前期(12-3月,6-9月)的旱涝指数Z、降 距平△d、气温距平△t的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7年~2018年逐时城市空气质量数据、逐3小时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指数,对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四平、吉林、延边地区大气环境资源丰富,但四平、吉林排放较多,消耗相对严重,延边地区大气环境资源余量较为丰富;通化地区排放较少,但大气环境资源匮乏;其他地区大气环境资源适中,其中,长春、松原地区排放严重,大气污染压力较大。春、夏季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最强,冬季最小,秋季适中;一天之内,14时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最强,20时次之,08时最弱。对吉林省大气环境资源分布特征的认识和了解,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福建三明地区属于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森林火灾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可吸入颗粒物(PM2.5), 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研究福建三明地区森林火灾PM2.5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福建省三明市2000—2011年森林火灾数据, 采用蓄积量-生物量模型计算林火过程消耗生物量, 其中, 森林损失蓄积量和过火面积数据由当地防火部门提供。运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PM2.5排放量, 各林型PM2.5排放因子由历年文献统计得出。针对福建三明地区4种主要林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对森林火灾中PM2.5排放量分别进行估算, 为该地区森林火灾污染物排放研究提供依据。结果结果表明, 福建三明地区2000—2011年间森林火灾PM2.5估算总排放量为458.789~2958.339t。其中杉木林燃烧PM2.5排放量估算为217.117~1072.489t, 阔叶混交林, 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PM2.5估算排放量分别为94.123~903.154t、93.379~478.634t、54.169~504.063t。结论综合分析, 按不同森林火灾等级分析, 由于重大火灾和较大火灾发生次数较多, PM2.5排放主要集中在重大火灾和较大火灾; 按不同森林类型分析, PM2.5排放主要集中在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两种林型, 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由于其地上生物量相对丰富, 且易发生森林火灾, 是今后重点抚育管理对象, 相关部门应在防火期到来之前做好修枝抚育间伐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滇中昆明地区1980—2009年30年间以10年划分的月平均气象资料,整理相关森林火灾资料,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基础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环境,结果表明:火环境趋于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发生。近30年昆明的月平均最高气温逐渐增加,相对湿度降低,但平均最大风速降低,而3,4月份平均月降水量几乎都是全年的最低,不足30 mm,2009—2013年的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复杂的地形、地势也有利于森林火灾的产生、传播,特别是山高、坡陡;主要针叶树种为易燃的云南松和华山松,可燃物非常丰富,在持续干旱的背景下更易孕育重大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