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本病的临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小鸭,会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症状和病变: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腹泻,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鸭疫病在我省的流行情况,对部分地(市)鸭群进行鸭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我省流行的主要鸭疫病为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禽)霍乱、鸭大肠杆菌病和鸭副粘病毒病等疫病,并对我省当前养鸭和鸭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作以阐述,同时针对鸭病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龙  孙晴 《广西农学报》2021,36(1):32-33,56
鸭球虫病是鸭群中常发的传染性疾病,致死率20%-70%,对养鸭业危害极大.文章以一家肉鸭养殖场发生鸭子死亡,确诊混合感染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为例,详细报道鸭球虫病的临床诊断、解剖情况、实验室诊断情况,以及治疗、治愈效果,为养鸭业预防诊断治疗鸭球虫病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2006~2009年湖北省规模化养鸭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共调查7个地(市)79个养鸭户和养鸭场182 850只鸭的主要疾病流行情况。成年鸭主要疾病有禽流感、鸭瘟、副粘病毒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等,调查36群成年鸭共83 200只,其中发病26 890只,发病率32.3%;死亡6 737只,病死率25.1%;对产蛋鸭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雏鸭的主要疾病有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调查43群雏鸭共99 650只,其中发病19 720只,发病率19.8%;死亡5 541只,病死率28.1%。从采集的病料中分别分离到7株禽流感病毒、3株副粘病毒和3株鸭肝炎病毒;分离到1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36株大肠杆菌、9株巴氏杆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刘汉章 《农技服务》2015,(3):138-139
盐城大冈镇处于里下河,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有着大量的稻田和沟渠。农牧结合为养鸭提供了良好的饲养环境。但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影响,鸭的发病率较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常见的鸭病有鸭瘟、鸭冠状病毒性肠炎、鸭的禽霍乱、鸭大肠杆菌病、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鸭沙门氏菌病。而这几种疾病由于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因此要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6.
鸭大肠杆菌病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发生于50日龄内的中鸭,并在5-11月内多发,主要以排灰白色粥样或液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笔者在从事兽医工作实践中,曾经救治该病的致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有效控制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离自泰州某规模化养鸭场的大肠杆菌菌株TZY1作为菌种,制备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结果]通过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和动物保护力试验发现自制疫苗无外源性微生物污染,对雏鸭安全性好.对雏鸭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100%,该疫苗的免疫剂量为0.5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保护率达95.1%.[结论]成功制备了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  相似文献   

8.
鸭是鸭疫里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主要宿主。本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鸭,其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而1周龄内幼鸭和8周龄以上大鸭则少见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发病率最高,病鸭主要通过粘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菌,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等途径传播,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病。自RA发现以来,已经报道的公认的血清型有21个,养殖场同时可发生多种血清型的混合感染,RA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不同血清型对异型强毒没有保护或保护力很低,几乎所有血清型均只对同源抗血清发生特异型反应,这给本病的预防带来极大困难。目前,已研制出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中药来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禽业的发展,禽大肠杆菌病在各地发生日趋严重,感染率、死亡率明显上升,现已成为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病型的疾病总称。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此外,临床上盲目用药,造成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致使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一起北京鸭大肠杆菌病进行了诊治,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浆膜炎又叫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鸭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传染快,分布广,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因其死亡率高、淘汰率高,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是当前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征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在发生于低温、阴雨和潮湿季节,尤其是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1~8周龄鸭,其中2~3周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济宁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和生化试验,得到大肠杆菌和里默氏杆菌各20株,并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鸭里默氏杆菌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黄丹 《福建农业》2007,(9):27-27
近年来,阳头养鸭业发展较快,但鸭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其中鸭疫巴氏杆菌病对养鸭业威胁很大,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鸭疫  相似文献   

13.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大规模养鸭已经成为养鸭者的主要选择。与此同时,鸭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夏天,鸭的发病严重影响着养鸭业的发展,也给饲养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了解几种常见鸭子病以及他们的危害及其对应的处理方法,并做好防治工作,对于降低防病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主要对几种常见的鸭病进行介绍,并对一些对应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郭教业 《农技服务》2014,(3):118+121-118,12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数量的变大,养殖密集度的增大,导致鸭的各种疾病爆发的越来越频繁。所以,做好鸭场的饲养管理和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介绍鸭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县养鸭业蓬勃发展,饲养鸭子增加农户收入成了我县群众 的一大支柱产业。鸭的软脚病一年四季和各品种鸭以及各阶段鸭(雏鸭、 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其在寒冷冬季和早春的产蛋母鸭极易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8.
翟广华 《新农村》2014,(5):25-25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原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危害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  相似文献   

19.
安徽某地区鸭大肠杆菌病与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相似文献   

20.
赵子津 《农技服务》2009,26(11):73-73,145
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阐述了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剖检病变和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