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现状 1.自然环境优越 云南省景东县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大多分布在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缓坡地段,海拔在1200~2200m之间,植被完好,常年云雾缭绕,土壤pH为4.5~6.5,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2.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海南地区9个代表性油茶林,采用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土壤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的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单表面方程,磷最大吸附量为264~1 007 mg/kg,吸附平衡常数为0.11~3.79;海南油茶林土壤磷最大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越高的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的土壤,其土壤有效磷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H值为5.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技术,对海南定安县145个土壤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知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存在空间自相关,然后采用Kring球体模型插值法,输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据此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定安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缺乏,速效钾含量严重缺乏。有机质与全氮的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南部含量较高,北部含量较低,四、五等级耕地的有机质、全氮含量高,二、三等级耕地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定安县西北部有效磷含量较高,东南部有效磷含量较低,四、五等级耕地有效磷含量较低,二、三等级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整个定安县速效钾缺乏,尤其是北部,二、三、四等级耕地的速效钾含量均很低。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其耕地土壤的有机质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64 g/kg,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上;变异系数为48.05%,属于中等变异;其空间变异变程约为16.50 km,C0/(C0+C1)值为37.34%,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可反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大块状分布,有较强的连续性,其分布变异不显著,以3级含量水平分布范围最广;北部最高,其余区域(南部、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降低。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地表形态、地质状况及土地经营利用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野生大戟科绿肥对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戟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绿肥资源。为了解中国大戟科绿肥的培肥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施用45份分别采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野生大戟科绿肥后其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并且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虽然不同大戟科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但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8.
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状况,测试了邵阳市1790个土壤样本的速效钾含量,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在县域、空间、pH组、有机质组的分布。结果表明:①邵阳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处于偏低水平,平均值为113.75 mg/kg,变异系数为50.40%,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12.01%;于邵阳县和新宁县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隆回县;③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100.00~130.0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榆不同pH组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虞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下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 g/kg以上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有机质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海南文昌66个胡椒园0~30 cm的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文昌胡椒园土壤pH明显偏低,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0.
海南琼中县什运乡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南琼中县什运乡采集土壤样品276个,系统测定pH值及氮、磷、钾、钙、镁、锌、硼等含量,按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要求,对其进行养分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什运乡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但土壤碱解氮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无论是全量水平,还是有效态水平,土壤磷、钾含量均处于低至极低水平;中、微量营养元素分布不一,交换性钙含量高而交换性镁含量低,有效锌含量丰富而有效硼含量缺乏。鉴于海南中部山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土壤养分状况,在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种植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类型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中,土壤养分肥力以暗红湿润铁铝土(A土类)的最高,以酸性湿润雏形土(D土类)最低;土壤酶活性以暗红湿润铁铝土(A土类)的最高,以粘化湿润富铁土(C土类)或酸性湿润雏形土(D土类)的最低,湿润富铁土(B土类)和铁质湿润雏形土(E土类)酶活性相差不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间作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种割龄A割龄(开割年限1~10 a,胶乳初产期)和B割龄(开割年限11~20 a,胶乳旺产期)的间作与纯作胶园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均以间作胶园高于纯作胶园。在间作胶园中,有机质和全N、水解N含量以旺产期高于初产期,而速效K和速效P含量则相反;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以旺产期高于初产期,而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则相反;在A割龄间作胶园中,磷酸酶与有机质、全N、水解N、速效P,脲酶与速效P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可以用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在B割龄间作胶园中,过氧化氢酶和有机质、水解N,转化酶和速效P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1):105-111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A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The Practical Use of Phytoremediation of Diesel-Contaminated Soil, We Evaluated The Rhizodegradation of Diesel-Contaminated Soil Using Italian Ryegras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Two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That Were Expect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Diesel On The Plant. Under The First Condition, The initial Diesel Concentration Which Is Expressed in The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Tph) Concentration Was Set To 0.80%. The Concentration Was Almost Half The Upper Limit For The Growth of Italian Ryegrass. Under The Second Condition, Zeolite Was Added To The Experimental Soil To Improve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in 152 Days Experiments, We Evaluated The Plant Growth Variables, Tph Concentration, Soil Dehydrogenase Activity (Dha) That Is Reflective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The Aerobic Bacterial Cou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ph Concentration in First Condition (0.80%) Could Not Bring About A Significant Recovery of Plant Growth. The Plant Growth Observed in First Condition Was Equal To ThatObserved in The Case of The Upper Limit Tph Concentration Used in Our Previous Study. However, Under The Second Condi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Zeolite Could increase Plant Growth, Which Can in Turn Improve The Rhizodegrada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土壤因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海南清澜港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8个土壤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5~20cm 土层细菌数量达1.0×10°~12.9×10cfu/g(cfu∶colonyforming units),放线菌数量达0.7×10'~19.0x 103cfu/g,真菌数量达0.5× 102~5.2×102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pH、含水量、全磷量、全钾量明显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土壤pH、有机质含量、有效钾含量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全钾量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通径分析),仅有土壤pH是影响细菌、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8和1.15,并且两者都达显著水平∶全氮、速效钾通过土壤pH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间接作用也比较大,两者对细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4,对放线菌数量的作用系数都为0.58.土壤pH对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作用可能与红树林土壤普遍偏酸的现象有关,而多数细菌、放线菌类群生长的最适pH为6~8.真菌的线性回归模型未达显著水平,未能运用通径分析法来估计土壤因子的影响作用。这可能因为多数真菌类群嗜酸(pH5~6),而被调查的16个土样,有9个样品pH<5,有2个样品pH>6,土样pH的这种分布使其对真菌 数量的影响作用不能用线性模型来拟合。  相似文献   

15.
两种土壤质地麦田贮水量与表层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土壤质地麦田一定深度土层土壤贮水量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数量关系,2013-2016年度分别于粉壤土和砂壤土地块,在冬小麦生育期间通过设置不同的补灌时期和拟湿润层深度实施补充灌溉,创造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其纵向分布的差异,分析一定深度土层土壤贮水量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建立相关方程,并对关系方程的预测精确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冬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前或补灌后,粉壤土地块0~20和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0~100和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砂壤土地块0~20和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在粉壤土地块利用0~20和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预测0~100和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模拟效果均较好。在砂壤土地块,利用0~20和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预测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模拟效果一般或差,较难以准确预测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冬小麦生长季内灌水对0~20和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0~100和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的相关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改变了数量关系方程和决定系数的大小。土壤质地对表层土壤含水量与一定深度土层土壤贮水量的相关关系影响较大,在土壤墒情预测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17.
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和地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3年5~10月在内蒙古阿荣旗进行大田玉米膜下滴灌试验,测定玉米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研究覆膜(滴灌)和裸地对玉米田间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地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覆膜条件下0~60 cm层土壤含水率高于常规裸地,玉米蜡熟期两种处理田间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玉米生育期内0~20 cm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均高于播前土壤含水率,生育后期21~60 cm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播前土壤含水率。降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雨后土壤表层温度急剧下降,25 cm以下深层土壤温度下降相对缓慢;地膜覆盖对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增温效果明显,平均增温2℃左右,对玉米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灌浆期及玉米生育后期覆膜增温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淑梅  孙武  张瑜  刘树堂  姜雯 《玉米科学》2018,26(1):103-107
在山东省砂姜黑土田小麦、玉米轮作双季秸秆还田下,以传统小麦季旋耕为对照(CK),开展定位耕作试验探讨小麦季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灌浆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免耕模式下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真菌数量(+48.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84.3%)和SMBC/SMBN比值(+100%;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43.1%)。深耕和深松模式下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CK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下降33.0%和37.9%。深松模式下SMBC/SMBN比对照增加138%,深耕和深松下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本区域砂姜黑土农田在小麦季传统旋耕基础上,可适当结合免耕和深松进行轮耕以促进玉米季土壤碳氮转化,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苍梧县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中国南方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给土地资源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尤其是崩岗产生的洪积物严重影响到洪积扇农田的土壤性质。分别选择苍梧县龙圩镇崩岗洪积扇果园和稻田为研究对象,探讨洪积扇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退化,土壤性质均显著弱于对照区,同时由扇顶到扇缘,土壤容重呈现减小的趋势,孔隙度和饱和含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砾石和砂粒含量均逐渐减少,粉粒和粘粒含量则逐渐增加,养分也随之呈增加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容重、砾石、砂粒与土壤养分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粉粒、粘粒与土壤养分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