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探究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GGE)双标图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综合评价马铃薯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优良品系。同时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试点的选择提供依据。2015年和2016年在甘肃安定区鲁家沟镇、安定区内官镇、渭源县五竹镇3个试点种植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101份高代品系和对照青薯9号。收获后记录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大薯产量、单株小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单株大薯数、单株小薯数;采用联合方差和GGE双标图对产量性状进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差分析表明,除小区小薯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产量组分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中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大薯产量、单株结薯数环境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单株小薯产量、单株大薯数和单株小薯数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总方差平方和最大。GGE分析结果表明,适应性最强的品系在鲁家沟试点是G86;在五竹镇试点是G65;在内官镇试点是G86。参试品系中丰产品系有G86、G116、G124;稳产品系有G124、G125、G10;高产稳产品系有G86、G116、G124、青薯9号。单株大薯数高的品系有G45、G86、G67,稳定性好的品系有G67、G116、G51,对照青薯9号的单株大薯产量不稳定。综合鉴别力和代表性的强弱,依次为鲁家沟镇2016年、鲁家沟镇2015年、五竹镇2015年、五竹镇2016年、内官镇2015年、内官镇2016年。GGE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现多年多点品系试验结果,并客观评价参试品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可以对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进行评价。以GGE模型综合评价,高产稳产品系有G116、G124、G125、G122、青薯9号;高产不稳定的品系有G86、G10、G121、G106、G107、G72。最理想的生态区试点是鲁家沟镇,对品种的鉴别力最强的试点是五竹镇。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优良性状选择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油菜生产上更好地运用甘蓝型油菜的优良性状,对8份参试甘蓝型油菜品系的单株产量以及相关农艺性状和含油量进行了选择与鉴定。结果表明,12甘蓝型油菜品系44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12甘蓝型油菜50的综合性状表现次之。  相似文献   

4.
以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参试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系的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状、产量性状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衡06-6632产量最高,每667m~2达452.17kg;中山1号产量为433kg,居第2位;长5581产量为432.33kg,居第3位。这3个品系比对照增产显著,综合抗性较好,产量结构合理,建议升入生产试验或进行第二年的区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花生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北省1998-2007年间春播花生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系、对照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及参试品系与对照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系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近年来不断增加;与对照品种相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的平均值有所降低;单株饱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在增加;在生育期、出米率上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川东北地区种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以6个双低油菜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生物产量、植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油菜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并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初花期进行第1次刈割,各品系具较好再生性,整个生长季可实现2次刈割,刈割间隔为 35~37 天;2 次刈割时鲜草产量分别为 43.24~50.89、13.94~20.03 t/hm2,年鲜草产量为 57.40~70.46 t/hm2,年干草产量为 6.11~7.28 t/hm2,其中,‘中绵油 783’鲜草产量最高,为 70.46 t/hm2,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2)初次刈割时各品系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南油 714’株高显著高于(P<0.05)其他品系,达 162.11 cm;‘中绵油 783’叶片数最多,为 19.11 片;‘南油 658’茎叶比最低,为 0.91。(3)第1次刈割时‘南油12’粗蛋白含量为15.64%,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  相似文献   

7.
水稻幼穗分化期的抗旱性研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6个不同来源的水稻品系,在温室抗旱筛选平台通过孕穗期干旱胁迫,测定光合作用、蒸腾速率、抗活性氧等8个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所有材料进行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并调查了待测品系在干旱处理与对照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干旱处理后的气孔阻抗值和冠层温度显著高于正常处理,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干旱胁迫处理主要影响水稻的光合和蒸腾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水稻品系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3个幼穗分化期高抗水稻品系。同时,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的结实率与综合抗旱能力D值显著相关,可作为衡量水稻幼穗分化期抗旱性的产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8.
运用DTOPSIS法对本所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的10个春小麦新品系的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DTOPSIS法比产量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系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真实反映出新品系性状的优劣;同时在10个参试新品系中,永1623产量与Ci排序第一,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与该品系的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粮(籽粒)和草(饲草)产量及品质优良的大麦新品种,对12份多棱饲用大麦新品系和对照品种西引二号的饲草和籽粒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比较,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11015-1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大部分自育品系,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多个自育品系的籽粒产量高于对照,其中B11015-7籽粒产量最高;B11015-7和B11015-3饲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7.96%和7.82%;B11015-2和B11015-14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分别为159.15和157.14;B11015-3和皖饲2-1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0.33%和10.03%。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以10个性状指标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认为B11015-3、B11015-1、B11015-2和B11015-14等4个自育品系优于对照,可能成为沿江、江淮等地种植的粮、草兼用多棱饲用大麦材料。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青海德令哈地区藜麦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藜选1-12、藜选1-87、藜选1-227、藜选2-25、藜选2-53 5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以平均产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系在德令哈地区均能正常成熟;藜选2-25主穗长最长(62.3cm)、单株产量最高(105.62g)、单株粒数最多(32699.7粒)、单产最高(391.4kg/667m~2),较对照增产26.06%,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系;藜选2-53产量最低(208.7kg/667m~2),较对照减产32.79%,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品系;藜选1-87、藜选1-12和藜选1-227之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三者较对照产量未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建议藜选1-87、藜选1-12、藜选1-227可进一步进行单株选择,继续参加区域试验,藜选2-25综合表现好,可参加2016年度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1.
程星 《中国种业》2013,(Z1):28-30
对2010-2011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濮阳试点43个参加试验的小麦品系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是否优质是小麦育种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也是评价优良品种(系)的重要指标,目的就是及时准确地鉴定育成或引进新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为生态区划、品种布局、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明确当前河南省区试品系品质性状的  相似文献   

12.
《种子》2020,(9)
剖析花生高代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关系,为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各品系进行评价筛选,为品种推广提供候选个体。运用DPS、SPSS统计软件,以11个福建花生高代品系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数据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数和饱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结果数和饱果数对花生产量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也显示结果数和饱果数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最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距离阈值为18时,可将11个花生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3类群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和2个产量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产量因子、籽仁因子、株高因子和荚果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9.1216%,品系0945-1、0949-4和1005-3-1的综合主成分值依次排前三。0945-1和0949-4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在花生育种中,侧重筛选果多、果饱的单株,并兼顾其它性状可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多年滚动区试品种产量的秩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秩次分析法,对6个年度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大豆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及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产量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剔除了对品种产量差异区分能力弱的试验点次(试验环境),及试验点次过少的品种(系),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6年滚动试验中36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证明了用秩次分析法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区域试验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价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运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2008年和2009年的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试点和年份×试点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参试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变幅为7078.35~7798.11 kg/hm2,品种V2、V3、V13和V14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品种V13的平均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品种V21增产500.97 kg/hm2,增产率为6.87%;品种V8和V18的产量较低但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的稳定性方面,品种V14对环境指数的反应较敏感,品种V4和V6的一致性表现较差,其余参试品种的稳定性表现相似。综观参试小麦品种两年的产量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有V2和V13,品种V14的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表现较差。此外,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对于客观评价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彬  李金秀  王震  冯浩  李金榜 《作物杂志》2018,34(3):57-253
为了解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8份小麦新品系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系的产量与其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千粒重变异系数较大,产量与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产量、茎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呈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份小麦品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改良目标。在小麦育种选配亲本时,应注意亲本间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张松  李启华  徐彦军  张万萍 《种子》2019,(7):135-137
为筛选出适宜石阡县栽培的优良番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引进5个早熟番茄品系栽培,研究其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5个品系都有早熟性。T310单果重大,产量最高,为6951.32kg·(667m^2)^-1,与T184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它品系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T310早疫病发病率低(4.8%),T308、T320和T384抗病性较差;T61SSC含量高,与T308差异显著,而与其他品系差异不显著。5个品系中,T310和T384的表观质量好,SSC及糖酸比较高,食用口感好。T310表现出对该地区较强适应能力,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和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8 个紫苏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 9 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位居前 3 位的品系为 AS-06、AS-07、AS-08;AS-06 每 667m2 平均产量最高,为 33.94kg;AS-07 位居第 2 位,平均产量为 31.70kg;AS-08 位居第 3 位,平均产量为 31.24kg。8 个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 11.72%~40.38% 之间,单株籽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可见 8 个紫苏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紫苏经济性状。产量与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千粒重、主茎节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单株分枝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新品种培育中应注重以上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由主成分分析可得,9 个性状可归纳为 3 个主成分(产量与穗型因子、株高与分枝数因子、茎粗与千粒重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92.199%;根据各个品系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AS-06、AS-07、AS-08 等 3 个紫苏新品系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安顺地区种植,可进入下一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兵团农四师农科所冬小麦品比试验的参试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子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软化度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相关关系不显著.沉淀值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该地区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协调子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1年、2002年、2004年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通过对参试糯玉米品种株型、鲜穗采收期、产量性状、商品果穗率、品质性状、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糯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糯玉米品种紧凑型株型偏少;鲜穗采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参试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差异显著;一些参试品种的双穗率过高,影响商品果穗率偏低;参试品种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差异都很显著,风味品质分差异不明显;参试品种对茎腐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多年滚动区试中冬小麦新品种产量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秩次分析法,对六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冬小麦新品系产量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22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