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盘山林区退化金钱松人工林实施择伐、留养和补植先锋树种的近自然化改造,比较不同林分早期恢复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改造6年后,山坡上的木荷、青冈和沟谷上的红楠等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呈快速的恢复生长,已形成了一个高3~5 m的更新层,林分结构得到改善,已形成松阔异龄混交林,比对照区林分蓄积量分别提高68.3%和18.9%。②通过抚育使山坡和沟谷类型更新层的优势种群密度分别达2 538、3 183株.hm-2,比对照区提高1.8倍、7.2倍;山坡类型更新的木荷和青冈种群的个体数量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这表明更新种群都处于恢复中前期增长进程阶段;沟谷类型更新的红楠种群个体数量呈逆J型分布,已成为稳定型种群。③改造后混交林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更新优势种群抗胁迫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为赤桉 苏门答腊金合欢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关联系数为0.651,影响最小的为念珠相思纯林,关联度系数为0.343.  相似文献   

3.
针叶林阔叶化改造的森林生态防火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森林生态防火,引入木荷、苦槠、青冈、石栎、枫香等耐火目的树种对马尾松和杉木林退化系统进行阀叶化改造.在千岛湖区进行杉木间伐补植木荷、枫香,杉木萌芽林补植苦槠、青冈,马尾松林下补植枫香、青冈或苦槠、石栎四种不同阔叶化改造试验,3年后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改造,优化了林分结构,马尾松阔叶化改造促进生态恢复的速度更为迅速.改造林分内枯落物比针叶林少,而枯落物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则因立地条件而异.阔叶化改造后具有明显提高生物多样性和防火效果及一定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通过针叶林阔叶化改造,调整树种的组成结构、可燃物的空间分布,改善林地环境,以森林的片状控制代替林带控制,全方位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日益重视的社会背景与发展趋势下,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乔木树种以青冈为主,灌木树种以柃木和檐木占优势,草本植物则以箬竹为主;(2)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乔木树种种数最多,草本植物稀少;就各层次而言,草本层物种数最多,乔木层和灌木层比较接近,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的趋势是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以多种指标计算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均显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层最低,尽管草本层具有最高的丰富度;(3)封育时间长、人为干扰轻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标以及数量指标,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对昆明市海口林场2012年栽植的5种桉树早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发现,5种桉树中,造林成活率较高的有本沁桉、邓恩桉及多利桉,树高和地径表现最优的是多利按。不同种桉树中苗圃地生长表现最优的,上山栽植以后生长表现不一定最优,这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宁乡县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选取不同林分的标准样地,从系统活力、结构能力、土壤特性、抵抗外力4个方面进行研究,并运用(FEHI)评价模型进行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健康分值排序为马尾松×青冈栎针阔混交林青冈栎阔叶林马尾松纯林;健康样地有1块,占总体的11.11%;较健康样地有5块,占总体的55.56%;亚健康样地有3块,占总体的33.33%;不健康样地无。表明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健康状况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8.
对地处南亚热带的广西高峰林场林业示范基地不同林龄的尾巨桉林、灰木莲林和厚荚相思林3种人工林林地0~4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林地的土壤较为疏松,持水性能较强;土壤养分含量除磷元素相对偏低外,其他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其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物理性状优良度的排序为:灰木莲林〉厚荚相思林〉尾巨桉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分林地土壤除pH值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冷寒区的几个桉树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树种的桉木旋切单板外观质量特性以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树种的单板外观质量如针节、活节、死节、孔洞、端裂等方面,各树种之间均差异显著;同样林分密度对其影响也很显著,高林分密度有利于单板外观质量改善;单板外观质量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本沁桉、柳桉、尾巨桉单板材性相近,而粗皮桉和巨桉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树种;依据外观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适合于冷寒区发展的桉树胶合板材培育的有柳桉、邓恩桉、大花序桉、本沁桉树种,以柳桉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南酸枣、毛红椿、山杜英、青冈、无患子、珊瑚朴、枫香、刨花楠、木荷直播造林试验,调查其发芽率、发芽势、树高与地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直播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南酸枣、青冈、刨花楠比较适合直播造林,木荷、枫香、珊瑚朴直播造林效果不理想;在直播造林情况下,不同树种的树高、地径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以刨花楠和青冈较好,地径相对生长量以青冈和无患子效果较好。综合各种因素,青冈、刨花楠和无患子可以作为针叶林下阔叶树直播造林的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冈林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本文应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建德山区青冈林中主要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谝我青冈林中的优势种青冈,石栎的种群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倒J字型,为间歇型种群。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现代林业科技园优良树种展示区的灰木莲8年生(G1)和灰木莲45年生(G2)的0~20cm土层一年四季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木莲幼林(G1)与成熟林(G2)的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有明显的差异。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G1均为夏>冬>秋>春,而G2是秋>冬>夏>春。真菌数量上无论是G1或G2均是秋季最多而冬季最少。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是,G1:春季>冬季>秋季>夏季,G2: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对两种林地不同季节的微生物而言,春秋冬季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夏季则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蛋白酶活性表现为:G1,春>夏>秋>冬;G2,秋>春>夏>冬,而G1和G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冬>夏>秋>春。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城市森林景观树种杀菌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森林景观树种里选择出具有较强杀菌能力的优良树种,采用现场取样、实验室培养与数理统计,在可比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火力楠、荷木、红桂木、短序润楠、芒果、灰木莲具有较强杀菌能力。根据结果探讨了在城市中应用杀菌树种的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育出适应性强、生长量高的华木莲优良单株,通过20多年的华木莲良种选育工作,采用优势木比较法对野生华木莲进行调查选优,采种、育苗、子代测定、对比试验等工作,以地径、胸径、树高、保存率等生长量指标进行了分析,选育出了宜林科华木莲1号。采用杉木、木荷与宜林科华木莲1号子代进行造林对比时,10年生的华木莲林分的保存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达到82.5%、11.8 cm、12.6 m,且林相整齐,表明1号优株的F1代林分为速生林分。24个引种点的适应性区域试验表明宜林科华木莲1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南株洲市大京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组成成分、形成历史、发展趋势、物种多样性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演替有3大特点:①马尾松林附近保存有小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零星常绿阔叶树,马尾松林演替有充足的种源,而且演替速度较快;②其演替规律为由马尾松纯林演替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再演替到常绿阔叶林,一般不经过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阶段;③首先侵入林地的常绿树为茹豆、石栎、黄瑞木、青冈栎等。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马尾松纯林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组成较丰富的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甚至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本沁桉的生长观测资料,结合有关文献,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我国引种后的生长表现等方面对本沁桉作专门介绍,并就今后本沁桉的研究与推广种植提出设想,旨在让更多的林业科技人员了解本沁桉,使之在中亚热带地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Litterfall, which is influenced b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is a major pathway for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monthly litterfall production in three forests in Jeju Island differentiated by forest composition and precipitation: Cheongsu(Quercus glauca as the dominant species;low precipitation), Seonheulb(Q. glauca as the dominant species;high precipitation), and Seonheulm(Q. glauca and Pinus thunbergii as the dominant species;high precipitation). Litterfall was collected monthly from April to December 2015 and divided into leaf litter, twig, bark, seeds, and unidentified materials.Seasonal patterns of litterfall production varied across stands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es composition. However,the amount of leaf litterfall and total litterfall were comparable among stands, ranging from 362 to 375 g m-2 for leaf litter and 524 g m-2 to 580 g m-2 for total litterfall.Oak leaf litter in May was the highest in all stands, while needle litter was the highest in December in Seonheulm.High twig litterfall in July may be attributable to high rainfall with strong winds and storm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Although forest type and climate factor had no influence on litterfall amounts in this study, the pattern of litterfall production was species dependent, suggesting diverse effects on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these forests.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在江西北部试验地的温度记录及对6个桉树树种其9个品种的耐寒表现进行研究,发现了试验地的气温变化特点,并判断极限低温、不充分的耐寒锻炼是导致桉树寒害的主要原因;在-6.8℃低温中,本沁桉、溪谷桉的耐寒能力强,多利桉与邓恩桉具有一定的耐寒力,柳桉和巨桉不具有耐寒能力。选择出耐寒能力与速生性均优良的邓恩桉20748种源、本沁桉为推荐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揭示次生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的20~25年生、35~40年生、55~60年生3个次生甜槠木荷林分别设置了面积为50 m×5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通过样地Ripley聚集度分析和点Ripley聚集度分析,对3个样地中的优势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的次生甜槠木荷林的上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增加,下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减少,树种数量相对稳定,但各层树种组成变化明显,其中上层木中甜槠、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3个优势种的比例从20~25年生时的20.41%增长到55~60年生时的73.53%;从空间结构看,20~25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聚集分布,35~4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半聚集半均匀分布状态,55~6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境内的野牡丹科珍稀植物方枝野海棠(Bredia quadrangularis)群落分布的特征及其在不同群落中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方枝野海棠多生长于荫蔽、湿润的沟谷两旁,且在青冈林中的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高于杉木、马尾松林.方枝野海棠群落中共有植物214种,其中绝大部分为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为63种和115种.在水平分布上,方枝野海棠属于聚集分布,该群落的垂直结构性强,物种多样性高,且均匀度及丰富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