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红米杂交稻金农3优3号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2022年在延平区王台镇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金农3优3号的稻谷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每667m2施氮量12 kg处理的最高,达11.9,而施氮量10 kg处理的最低,为9.12。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农学效率、经济效益等因素,金农3优3号在延平区种植推荐每667m2施氮量以12 kg为宜。  相似文献   

2.
黄泥田是延平区主要水稻土类型。为明确南平市延平区主推水稻品种中浙优8号在当地的最佳氮肥管理技术,通过不同施氮水平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中浙优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的稻谷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增多的有效穗数;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中浙优8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农学效率、经济效益等因素,中浙优8号在延平区种植的每667m2最佳施氮量12 kg、实割产量587.2kg、经济效益比习惯施肥(即每667m2纯氮用量8 kg)增加229.6元。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试验站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盐粳15号的生育期、株高、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盐粳15号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成穗率却随之减少,每穗总粒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而在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综上,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分别为300 kg/hm2和27.8万穴/hm2时,盐粳15号生育期、株高适中,群体、穗粒结构协调,实现了最佳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世纪50至90年代育成的32个代表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施氮增加了不同年代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但降低了千粒重。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小麦品种穗粒数对氮肥响应最敏感,千粒重最不敏感,因此该时期小麦的产量在施氮条件下增产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随年代的推进呈降低趋势,但蛋白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淀粉含量和沉降值随年代先降后升,而降落值先升后降。除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外,氮肥对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各品质指标对氮素响应不同,早期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对氮肥响应较现代品种敏感。氮肥对20世纪70年代品种的湿面筋含量、80年代品种的沉降值和90年代品种的降落值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说明品种改良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但对小麦不同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稳定小麦品质是今后品种改良与合理施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对杂交粳稻新组合辽99优15开展肥密效应研究,为该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当氮肥用量减少10%时,株高显著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而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没有明显变化;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穗长明显增加,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则显著降低,而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变化不明显.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仅在穗...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和插植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北方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分蘖数、抽穗期干物质量、拔节期SPAD值、株高和穗长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虽增加但不显著;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水稻分蘖数、干物质量、有效穗数明显增加,灌浆期SPAD值、株高、穗长、穗粒数显著降低,抽穗期SPAD值、结实率和产量则先增后降;氮肥用量和密度在产量等多数性状上互作效应不显著;取得高产的最佳肥密组合是240 kg/hm2和16.7万丛/hm2。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生育后期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多蘖轻穗型品种空育131和少蘖重穗型品种龙粳21为材料,设置3个用氮水平及4个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研究了基蘖肥与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品种的产量有所升高,但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空育131的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为8∶2时产量最高,而龙粳21在7∶3时产量最高。空育131获得高产的原因是群体穗数增多,而龙粳21是每穗粒数增加,从而使群体颖花量增加,产量增加。全生育期用氮总量增加使2个品种的整精米率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而使精米白度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劣。中低用氮水平间在出糙率、精米白度、直链淀粉和食味评分等米质指标上差异不明显。生育后期穗粒肥用氮比例提高使2个品种的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使精米白度降低,淀粉糊化特性变差,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寒地水稻生产栽培管理中,在适宜的氮肥用量(138 kg/hm~2)前提下,控制一定的穗粒肥用氮比例(30%),可以实现高产优质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9.
倒春寒发生时期和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倒春寒发生时期和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以45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室内模拟倒春寒的发生,调查和分析不同倒春寒处理后冬小麦株高、有效穗数、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推迟和次数的增加,抽穗期均值相应递延1d.早期(3月初即拔节期)和晚期(4月初即孕穗期)发生的倒春寒都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下降,以早期倒春寒影响更为严重,产量降幅达19.9%,而晚期倒春寒使产量降低8.9%.发生两次倒春寒时减产效应累加,产量分别较对照、早期倒春寒和晚期倒春寒降低28.3%、10.6%和21.4%.早期倒春寒的减产作用主要是因为穗数降低,而晚期倒春寒主要是因为穗粒数降低.周麦23号由于其春季晚发快长特性,受倒春寒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新品种选育时,应注意减少选择冬季表现为半冬性、而春季表现为早发快长的弱冬性品系,以减轻倒春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我国不同年代的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个水平下对产量、穗长、穗粗、穗粒数、秃尖长、轴粗、百粒重共7个农艺性状进行考查比较。结果表明,除轴粗以外,其余几个农艺性状不同年代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年代变化玉米品种产量显著提高,氮胁迫压力下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均下降。正常施氮条件下,各年代玉米品种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呈上升趋势,低氮胁迫降低了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而对轴粗无明显影响。研究还表明,1950年以来我国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没有明显提高。育种工作要在自交系选育中重视低氮条件,为进一步培育耐低氮杂交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小麦冬春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以江苏省主栽的1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半冬性和春性小麦的氮效率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条件下,半冬性小麦的平均氮肥吸收效率(NUEa)和氮肥生产效率(NGPE)分别比春性小麦高12.19%和9.6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NUEa和NGPE最高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均为济麦22,春性小麦两个指标最高的品种均为扬麦15。半冬性小麦的平均氮肥表观利用率(NUR)、氮肥农学效率(NAE)、氮素生理效率(NPE)及氮收获指数亦高于春性小麦,但差异均不显著。半冬性或春性类型小麦中各指标都存在氮高效和氮低效的品种,且品种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品种氮效率高或低的机制不同,使得对氮肥的吸收、利用、转运的能力存在差异,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氮效率机制特点采用不同的施肥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及主茎维管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农麦2号和永良4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主茎维管束数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主茎维管束数目对氮肥的反应一致;施氮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主茎维管束结构,且效果优于施磷、钾及不施肥处理;两个品种主茎的倒二节间维管束数均多于穗下节间维管束数,且主茎穗下节间维管束数均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农麦2号的维管束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显著(r=0.65,P<0.05)。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同化物、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效率对氮肥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小麦花前同化物和氮素转移对氮肥的反应,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和西农2208等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土壤不同供氮状况下冬小麦花前同化产物和氮素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效率以及花前和花后吸氮量、花前氮转移量,提高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总吸氮量和籽粒产量,但降低了花前氮的转移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产量以及花前吸氮量、花后吸氮量、总吸氮量、花前氮转移量、转移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氮后不同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各性状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不同,说明品种之间对氮肥反应的敏感程度有差异。因此通过改变遗传因素和氮肥施用量可促进冬小麦花前同化物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提高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郑单958和豫单60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索不同硼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硼肥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使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同时硼肥能够促进干物质向果穗运输。施用硼肥能够促进玉米穗分化,使雌雄间隔期缩短,显著提高花丝数和花丝生长速率,进而增加穗粒数。施用硼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不同用量对其影响不同,3.33 mg/kg土壤硼肥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郑单958和豫单606分别较不施硼肥处理增产14.3%和17.4%;施用量为13.3 mg/kg时郑单958增产3.5%;豫单606产生中毒症状,产量较对照降低4.4%。  相似文献   

15.
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施氮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9%的地块,通过播前底施和拔节期追施等量氮肥(225kg/ha),对两个强筋小麦品种(8901-11和济麦20)的产量和部分生理及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以及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谷蛋白大聚合体及谷蛋白含量,且追施效果优于底施;追施氮肥可以更好地调节籽粒蛋白的组成及含量,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及加工品质。对于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等三种蛋白质组分的含量,不同小麦品种的施氮反应不尽相同。本试验中,施氮处理对8901-11的影响大于对济麦2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氮高效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三个中强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特征以及茎叶中氮组分、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促进小麦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3个小麦品种中,郑麦0943氮素吸收量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氮素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且籽粒中氮素来源以后期根系氮素的吸收和转移为主,前期地上部营养体的氮素转移能力也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品种;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开花期茎叶中具有较高的营养性氮含量和较低的结构性氮和功能性氮含量,且施氮后功能性氮含量增幅最大,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最高;不施氮条件下,郑麦7698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最低,郑麦0856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但氮素收获指数低于郑麦0943。综合而言,郑麦0943的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而郑麦0856的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二者的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均高于郑麦7698。  相似文献   

17.
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增产效应提供依据,采用大量农户调查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依据产量差、效率差等指标,对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农户平均产量为6.16t.hm-2,氮肥农学效率为4.0kg.kg-1,氮肥用量为272.7Nkg.hm-2。相对于光温生产值、高产纪录、高产农户和施肥区产量,农户的增产空间分别为214.8%、55.4%、21.3%和11.2%;如果以氮肥农学效率10和30kg.kg-1为目标值,农户的氮肥增效空间分别为150%和650%。河北平原不同生态类型区之间差异不明显。如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产量为高产农户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为10kg.kg-1),则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可以增产约298.7×104 t,少施氮肥约7.2×104 t(折纯)。建议降低或维持现有氮肥投入水平,通过综合措施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给旱地夏闲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储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施肥可明显提高播前0~100、100~200 cm土层储水量,增加了冬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论施肥与否,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提高播前底墒,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地膜覆盖处理效果优于纸覆盖;施肥可增进覆盖的保水、增产及高效用水的作用。因此,旱地夏闲期可通过施肥与覆盖技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为旱地秋播作物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黄淮麦区钾高效小麦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钾高效品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黄淮麦区当年广泛种植的28个小麦品种在两个钾素水平下的干物质积累、钾素积累、钾素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低钾能力不同,淮阴9628、济南17、798、郑州9023、龙丰1号、龙丰2号等6个品种,钾利用效率高,具有低钾下产量性状良好、钾积累能力强、钾利用指数高等特点;不同小麦品种对钾肥的响应程度不同,西安8号、豫西832、偃师16为施钾肥敏感小麦品种,具有低钾下产量水平低、施钾后产量提高幅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高产高效的小麦品种,以陕西关中平原现行栽培以及新育成的15个主要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两个施肥处理下(不施肥,推荐施肥),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磷效率差异及其内在生理机制.结果 表明,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部分小麦品种间的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为2 757.5~4 5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