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初制工序中的干燥是固定茶叶色、香、味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茶品质的形有很大的影响.乌龙茶精制中的干燥可以改变成茶品质.目前的乌龙茶初精制干燥方式很多,本文就各种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其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2.
茶类多种多样,制法各不相同。但是,各类茶叶制造中,大多需要使用炉灶。如初制中的加温萎凋、杀青、干燥;精制中的复火烘焙等。 (一)炉灶在制茶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初制中,都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以形成各自的品质特征。各类茶叶制造中都需要进行于燥(烘焙)作业,其作用不仅仅是单纯排除茶叶中的水分,把鲜叶(或不同工序的在制叶)变成干茶,更重要是在水分的参预下由于热化学作用,促使芽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化变化,因此,烘焙也是发展和形成茶叶品质的过程。这些需要高温作业的工序,就要依靠炉灶供给热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不同用量的制茶专用油脂对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茶专用油脂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对降低成茶碎裂程度有一定作用,添加量在0.3%时具有较好效果;处理组感官审评表现为外形色泽较绿润,香气高爽,略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较醇,表明制茶油能够提高茶叶内在品质,但过量使用使茶叶表面油脂氧化程度加重,不利于茶叶贮藏保鲜;制茶油的应用不会影响茶叶主要脂肪酸的组成,但能够影响成茶脂肪酸含量分布,尤其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含量的增加,推测与成茶内质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揉捻与烘焙是乌龙茶的增味与塑形阶段,也是形成其特征品质的关键。该阶段分为三揉三焙6道工序,各个工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揉捻与烘焙的流程为速揉-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最终使毛茶达到外形呈颗粒状,含水量低于7%的标准,利于保存及后续精制。随着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初制中闽南乌龙茶的传统揉捻与烘焙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茶叶自由基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茶品质,是以鲜叶的生化品质成分为基础的,不论何种茶类,都是应用不同的制茶技术,发挥鲜叶原料的品质潜力,以获得具有不同品质特征的成茶。但是,这种很久的茶叶加工技术,都出于应用物理原理与方法,以控制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利用控制技术的最佳物理条件,优化产品质量,当今国内外的制茶技术,都出自这一物理条件原理.根据作者的研究,制茶技术需要在物理方法的基础上,渗入生化方法,从茶叶内在生化成分的生  相似文献   

6.
制茶工业发展到现阶段,成茶品质的提高,无不与原料品质指标(包括茶叶机械组成、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密切联系在一起。为测定制茶原料(茶鲜叶)的品质指标,特别是测定多酚类含量,确定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8.
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中除制茶的生化变化,还涉及能量传递(如机械及气力输送),质量传递(如除湿)和热量传递(如热风炉换热,茶叶干燥)。以上三大传递过程可谓之制茶工程。制茶工程学便是研究以上工程的环境因子和技术手段与茶叶品质形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规律,并以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为目的而促进现代制茶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制茶过程中,一切物理和机械的作用无一不是通过茶叶的物理特性才产生促进生化变化的效果。所以研究茶叶的物理特性,在技术上可提高工艺效果,改善成茶品质;有助于机器设备的研究和设计,改善制茶性能,提高机…  相似文献   

9.
临湘县年产边销茶约15万担,绿茶约7000担。边销茶中老青茶产量不多,改制茶比重最大,提高改制茶质量,是发展临湘茶叶生产的晕点,是提高临湘茯砖品质的基础。临湘改制茶是不同于黑茶和老青茶的一种边茶原料。它与老青茶比,多了一道发酵工序;与黑茶比,干燥不用烘焙,采用阳光直接晒干。其初制过程分为:改刀—打浆—杀青—揉捻—发酵(渥堆)—复揉—干燥。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提高岩茶生产效率及成茶品质,茶叶工作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创新,使制茶工艺的部分工序更为简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张天福先生1938年研发的"茶叶揉捻机",不仅大幅提高了工效,还更加符合食品卫牛标准,是岩茶乃至其他茶类加工工艺的一次改革。随着机械化、智能化制茶设备的不断应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如今一个10人工厂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效率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200人的一个生产队。虽然采用机械代替人工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做青过程的水分效应与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以往的茶叶制作过程中,人们就已发现水分是一切生化反应的重要介质,水参与茶叶品质形成的一切生化反应.制茶过程中,叶内水分含量与内含物浓度相关,直接影响着成茶品质.但是影响制茶过程生叶水分含量变化的因素众多,水分含量与制茶环境、生化反应、制茶品质等关系错综复杂.这对于探讨水分效应,并为此建立理论模式指导生产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2.
绿茶色香味形成的机理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其产量与贸易量均占茶叶总量的一半以上.绿茶花色品种虽多,但均属不发酵茶,其共同而独特的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品质特征,都是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初制工序的科学加工而成的。因此,了解并掌握绿茶在初制加工中的热物理化学变化对其色香味形成的规律,进而创造适宜的工艺条件加以调控,以稳定并提高绿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此做一剖析。 一、形成绿茶色香味的鲜叶物质基础 鲜叶是成茶品质形成的基础。在正常工艺条件下,鲜叶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成茶品质的好坏。绿茶也不例…  相似文献   

13.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成茶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14.
大型茶叶精制加工厂收购进厂的毛茶原料因品种、地域、季节、初制加工方法的不同,其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因此毛茶验收定级归堆合理与否,关系到加工的成茶品质、加工难易和加工过程中原料经济价值的有效发挥。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毛茶定级归堆与加工成茶质量的关系 毛茶是精制加工成茶品质的基础,内销花茶坯一般采用单级阶梯式付制、多级收回  相似文献   

15.
茶叶的干燥工序是关系制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工序,干燥过程茶叶叶温与含水率是反映茶叶干燥特性的两个重要物性参数。叶温影响叶子内含物的热化学反应速度和方向,在干燥过程中叶温掌握高低不同,便会产生出香味不同的茶叶,茶叶水分含量则影响到各内含物浓度,浓度是各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含水量与叶温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因而进行茶叶干燥过程叶温与含水率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制茶品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进行制茶试验,对茶样的烘干,一般采用木炭烘笼烘焙或烘箱烘干。但这两种方法由于烘干时间长,透气性差,烘茶样易产生闷气。特别是红碎茶的烘干,要求及时快速,否则就会影响茶样的品质。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红碎茶课题组为配合课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看茶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那一种茶类,初制、精制或初、精制联合一条龙加工都要经过干燥这道工序。干燥的方法很多,其目的一样:一方面排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利于贮藏;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即发展香气,改善滋味,美化色泽和形状等等。这里,仅就乌龙茶(半成品茶)精制干燥(机器烘焙──俗称焙茶)应该掌握的“八看”茶叶焙茶浅析如下:一、看高、中、低档茶培茶高档茶火候要轻,目的在于提高香气,改善口味,使色泽油润光亮;低档条火候要重,才能去掉苦涩感和其他杂味,促使香味纯正;中档茶火候掌握在高、低档茶之间,称为中等火功。二、青春、夏、暑、…  相似文献   

18.
传统茶叶的加工多采取以热源为主或炒或烘的干燥方式,工艺中多带有“干燥”工序,广泛采用高温方式,一方面导致能源消耗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茶叶营养成分的损失。因此,如何减少茶叶营养成分的损失并能维持茶叶特有的风味成为了学者关注的话题。冰鲜(冻)茶是近年来茶叶行业的一种新趋势,它的加工技术省去了最初烘焙、二次烘焙等过程,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营养成分。本文综述了冰鲜(冻)加工工艺、低温保鲜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冰鲜(冻)茶产品研发和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茶叶生产的需要,节约制茶燃料,在调查总结本省制茶炉灶的基础上参阅有关资料,本所从一九七二年开始设计建造的无烟灶,经十年来的经验与实践,认为适合茶叶初精制烘焙。  相似文献   

20.
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县,年产茶五万担。由于乌龙茶初制需经多次烘焙,燃料消耗较大,过去使用木炭焙茶,每担茶耗4担木柴左右,需砍伐木柴20多万担,这就势必加速林木采伐,带来水土流失,环境生态失去平衡等严重后遗症,而且,制茶成本高,也将影响茶叶生产的发展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