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德清县基本实现蚕业现代化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蚕业现代建设的目标,阐述了建立优质高效的蚕业生态系统、建设好蚕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依靠产业化、推进集约经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农科教结合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目前蚕业科技现状,提出了以蚕业园区建设为典型,加快蚕业现代化步伐,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服务,全方位普及蚕业科技,用好技术进步资金提高科技到位率,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等五条推进蚕业科技进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了蚕业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蚕业生产的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雄蚕品种产业化、实施蚕业精品工程、名牌战略和开展现代蚕业园区建设等内容,而加快蚕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突破传统技术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蚕业产业化是实现蚕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河南省鹿邑县张次楼村发动群众植桑养蚕走上了致富路,创建了鹿邑县蚕业服务公司、兴达蚕种场民营经济实体,建设了一批便民的免费服务设施。8年来,在没有行政干预,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靠效益引路,群众自愿,滚动发展到现在274公顷高产优质桑园,拥有486万元的固定资产和270万元的流动资金及风险储备金,开创了河南蚕业民营先例,创造了河南蚕业的多项之最,在此影响下,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民营蚕业联合体,既减轻了政府农村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  相似文献   

6.
凉山州蚕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中国蚕业》2009,30(1):85-87
凉山州通过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了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栽培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养蚕设施配套化,在推进凉山蚕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在发展蚕业上,究竟走什么路,朝那个方向前进?近年来,各地探索了不少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抓好基地建设,发展三高蚕业”。苍溪县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蚕业基地建设的兴起和发展 苍溪蚕业基地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提出、兴起和发展。 1982年,农村实行以户经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蚕业生产由集体经营到千家万户。这种新的形势,对蚕业的政策宣传、科技推广、  相似文献   

8.
白景彰 《广西蚕业》1994,31(1):12-15
1现代蚕业的概念 蚕业生产在我国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广西也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蚕业生产的发展.从历史上可分为:原始蚕业、古代蚕业、近代蚕业和现代蚕业,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它特定时期与具体内含。就现代蚕业来说,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广西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骥 《广西蚕业》2009,46(3):56-59
广西农村蚕业技术人才在广西蚕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蚕业强省的目标,农村蚕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农村蚕业技术人才是当前和今后广西实现蚕业强省目标的生力军,因此,加快农村蚕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蚕业技术人才素质,是实现蚕业强省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广西蚕业》2004,41(B12):i001-i004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名广西蚕业指导所)成立于1964年,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西郊,占地50公顷.是集蚕业发展规划制定、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技术推广、蚕业科学研究与开发、良种繁育、蚕种管理和蚕种质量检验等为一体的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89.3,,其中科技人员8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中级职称的30人,  相似文献   

11.
李波 《北方蚕业》2011,32(1):11-15
论述了网络蚕业信息资源的分类、元数据标准,以及网络蚕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主要实现技术,结合实例介绍了基于动态页面技术的蚕业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经济。昨天的文化成就今天的经济。”这两句话辩证地阐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蚕业经济与蚕文化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蚕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理解。认清蚕文化的价值是振兴当代蚕业经济的基础。构建蚕文化的研究框架。扬弃和发展蚕文化,宣传蚕文化,重塑丝绸新形象,促进蚕业经济的全面昌盛是蚕文化对于蚕业经济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养蚕业分布的变化是产业经济规律作用下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养蚕业分布的历史变化和我国现有分布的基础上,认为市场需求、养蚕业的经济地位、生态和社会环境,以及科技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养蚕业的分布,其中市场因素是最为基本的因素,经济地位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9亚太国家生物经济会议《亚太生物经济项目册》中有五个蚕业项目,充分显示了我国蚕业在生物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本文引入生物经济的概念,介绍了我国柞蚕生物工程的概况,提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蚕业,要用现代信息产业改造传统蚕业,在生物经济领域突破发展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蚕桑综合利用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是蚕桑生产大省,桑、蚕及其附属物和衍生物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潜能很大.文章结合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实际,分析蚕桑综合利用几种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养蚕布局的优化因素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布局与蚕桑产业关系密切。本文是以淳安过去20年养蚕布局为实例,分析了影响养蚕布局的4大主要因素,而养蚕布局又主要是通过对蚕茧质量、蚕种饲养量、蚕茧单产3方面影响蚕桑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进蚕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是稳定蚕桑产业的有效途径,但推进蚕业适度规模经营尚缺乏技术保障。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年适应多批次养蚕的桑叶收获技术探索,通过1年的探索,对全年多批次养蚕的桑叶收获技术得出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业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人均GDP指标对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归类 ,就我国经济发展与蚕业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蚕业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密切的关系 ;虽然蚕业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受到了挑战 ,但山东、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却正在得到较快发展。提出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蚕业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结构调整与传统蚕丝业的振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桑西移”是我国蚕丝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城市工业化已经使东部蚕区急剧萎缩和衰老,而人为措施使西部蚕区出现徒长和缺钙症。只有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东部地区的蚕业产业化,依托精品基地,挖掘潜力,才能保持东部蚕区的可持续发展。西部蚕区要借鉴东部经验,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高起点建设蚕桑基地,切忌盲目发展,积极开发蚕丝业高新技术,实现东西部蚕区的合理布局和强强联合,共同振兴我国传统的蚕丝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