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珍  冯强 《现代园艺》2016,(4):87-88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人们要求河道不仅要满足传统防洪安全的要求,而且更加关注河道整治中的环境、景观、生态等问题。把河道两岸规划建设成景观生态长廊成为河道治理的新理念,结合渭河河道整治方案,对渭河生态景观规划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杜志成 《花卉》2019,(22):277-278
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河道绿化景观是通过对河流沿线进行人为改造,不仅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防洪抗涝也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河道绿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改善,城市建设者要从多角度去思考河道绿化复合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各植物特性和河道建设标准,合理规划设计河道沿岸自然景观、河道基础设施、人造景观,使之搭配协调,营造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本文将从河道绿化的作用出发,指出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优化措施,希望有助于提升当前城市河道绿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花卉》2018,(22)
自然生态河道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道客沟三面光改造工程为例,从道客沟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入手,针对景观现状加以生态评价和分析,从来提出道客沟生态景观改造的目标、原则与策略。在具体的生态景观改造方案中响应"城市双修"的理念,将海绵城市设施运用于方案,在传统工程河道改造基础上加以思考与创新,打造道客沟片区优美的生态景观,提高片区雨水调蓄和排水能力的情况下,改善区域居住环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陶涛 《现代园艺》2011,(2):19-20
<正>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道的建设和整治,对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葫芦岛市从2006年起,陆续对流经市内河流进行改造治理,治河和截污相结合,防洪与景观结合,建设生态景观河道,使滨河景观成为葫芦岛靓丽的自然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河道生态景观设计中,河道驳岸植物的合理选择及原生态植物的保护,是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富阳市渌渚镇是一个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山区城镇,如何开展河道生态景观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将对其河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渌渚镇河道的景观现状,提出河道驳岸植物的应用途径,并对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提出具体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方园艺》2021,32(4)
生态景观设计是以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美学为理论指导,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探索既能够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城市景观动态发展的空间平衡,从而实现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与廊道功能的一项工作。本研究立足于柳州市自然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在可持续设计理念引领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种柳州市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模式,借助公众力量推进城市景观建设,从而为优化柳州市营商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河道治理方式立足于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污染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对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果,围绕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如何在水质提升基础上营造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思路与策略。在分析城市河道的景观生态基本性征的基础上,提出河流整治、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思路,以河流曲线自然化修复、分层级生态景观营建持续性的植物配置等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一定探索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孙宁宁 《中国园艺文摘》2013,(7):132-133,81
河流作为重要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文章就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如何使单一防洪排涝河道附加休闲、观光、防护、生态等多种功能,成为生态通道,提出一些景观建设的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究"生态先行,景观融合"的生态治理理念在蒙自市犁江河生态治理与景观打造中的方法与实践,分析总结犁江河生态型河流景观建设策略与措施,并探究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各方面。通过改造犁江河原浆砌石护岸,打造以生态土堤为主的河道护岸形式;在河道改造设计上,遵从原河道自然形式,禁止裁弯取直,尽量恢复河道原生自然形态;同时,进行河道生态景观设计,通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使河流达到水清岸绿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婷婷 《现代园艺》2019,(12):112-1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追求更高质量的同时,人们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逐渐上升。城市河道是城市水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城市景观优劣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河道景观便成了近年来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良好的城市河道景观便成了城市规划建设与完善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城市河道景观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如何构建亲水、生态、地域三位一体的城市河道景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叙的主题。我国许多城市在水利建设中都提倡与生态景观相融合。龙海市九九坑水库下游护岸及配套工程景观部分就是水利工程的配套工程,对河道护岸周边场地进行景观提升,对施工后遗留的开挖场地进行生态修复,配合相关水利设施在功能上进行丰富和美化。  相似文献   

12.
章倩砺 《现代园艺》2012,(24):121-122
如何合理有效的建立水生态景观?如何改造以往固化而发臭的河道与过水区、修复退化的生态湖泊与湿地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域景观改良方式方法?如何根据自身环境的不同,将人与水环境、人的亲水性相结合,构建更绿色的城市水景,打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摆在环艺工作者面前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陈倬 《现代园艺》2019,(12):160-161
乡村和城镇的共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乡村河道的改造、修复、景观设计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河道可以使乡村景观充分发挥生态、游憩、防洪、灌溉、景观等综合功能。阐述建设乡村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及特点,探讨了乡村河道景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方法,从而对乡村河道建设提供借鉴,使乡村河道尽量减少遭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让乡村河道景观回归自然、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河道防洪等级和景观生态等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坪山河干流河道由于常年遭到洪水冲刷、侵蚀,现已严重影响防洪安全和河道景观。为改善坪山河干流岸坡生态环境,结合河道防洪、生态和景观等功能需求,探索应用石笼、干砌石、宾格网、中空六棱体砌块、WE植生渗滤砌块、竹篾和植被等材料,打造复合式河道生态护坡。结果显示,该复合式生态护坡组合不仅使坪山河干流堤防的防洪等级达到百年一遇,还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  陈亮明 《中国园艺文摘》2013,(3):114-115,7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中的河道建设也相应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如今生态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突出景色的同时,维持河流的原生态也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生态河道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河道建设存在的生态问题,通过景观规划原理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生态河道的景观设计做一定的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需求。在"城市双修"理论及相关工作开展的背景下,河道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科学的优化,完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解决城市河道生态问题,对弥补城市生态功能不足有着重要意义。以"城市双修"理论为背景,经实地调研和使用人群需求进行调查,结合ENVI、Arc GIS及e Cognition Develope对现状绿地进行分类分析,归纳白浮泉湿地公园存在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景观提升策略,力求恢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的同时满足,居民实际使用需求,弥补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河道园林景观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青岛大村河景观为例,从绿化种植景观、休闲小品景观、堤岸景观等方面总结概括城市生态河道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侯会艳 《花卉》2017,(14):20-21
河道沿岸绿化生态景观配置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景观形象之一,能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及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生态环保也是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方向及河道治理的重点。本文主要结合南潮浜、樱桃河、新建河、里沟河、长沟河河道的生态护坡整治及水生植物种植施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重点探讨中小河道护岸的绿色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百里秦淮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究河道造景规划设计的特点与要点,并从景观、人文、生态的角度,研究河道造景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瑞宝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1):110-112,33
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空间系统规划的重要部分。以迁西滦河滨水景观带为例,分析滨水景观设计的思路、河道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迁西滦河景观规划策略、景观设计特点、城市河道运营策略等,做到从宏观着手规划设计,从微观考虑景观使用,使滨水景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