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养猪》2021,(4)
猪场母猪的产仔性能关乎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产仔性能可以由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死胎数和窝产木乃伊数4个指标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研究选择某集团旗下规模化猪场2018—2020年近3年的产仔性能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母猪产仔数的分布情况,以及胎次、季节等因素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母猪产仔数符合正态分布;第1、5、6、7、8胎相较于第3胎的产仔数以及产活仔数都显著下降;第6、7、8胎死胎数显著高于1~4胎;冬季和春季平均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春季的死胎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结论: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有显著影响,母猪在第3胎时产仔性能最好,冬季的产仔数最多,春季的死胎数最少,胎次和季节对窝产仔数以及死胎数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猪瘟疫苗对杜洛克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五水平设计,按批次选择44头杜洛克母猪注射猪瘟疫苗作为试验组,选择44头杜洛克母猪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组分为5个胎次(1~5胎),分析不同胎次间杜洛克母猪总产仔数、总活仔数、总健仔数和窝均体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注射猪瘟疫苗对1胎和4胎仔猪窝均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余胎次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各胎次间窝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胎次间窝均体重差异显著或不显著(P0.05或P0.05);胎次和猪瘟疫苗对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和窝均活仔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注射猪瘟疫苗对杜洛克仔猪窝均体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胎次及产仔月份对长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胎次、产仔月份对长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浙江某养殖公司2013-2014年长大母猪5100窝的生产数据,研究部分非遗传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大母猪1~6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6胎达到高峰,且极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2胎(P0.01);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2月份(P0.05)。第2胎与第3胎和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靖远某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力是影响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靖远某猪场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的1 200窝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共3个繁殖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胎次和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且3个品种的母猪均表现出第一胎产仔数低,2~6胎产仔数最高,7胎以后产仔数开始下降,11胎以上产仔数最低;品种对总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总产仔数影响极显著,其中大白母猪显著高于长白和杜洛克,杜洛克和长白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降低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种母猪产仔数低的问题以及种猪场对母猪繁殖力的选育提高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6,(5)
以连续分娩6胎的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5 175头母猪的前6胎产仔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母猪前2胎生产性能与后续胎龄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前2胎繁殖成绩均相对较低,其中第2胎母猪窝产仔数为11.56头,窝产健仔数为10.22头,为前6胎中最差的;但随着母猪前2胎产仔性能的提高,后续4胎的繁殖成绩也能够极显著提高。然而,当前2胎窝产仔数均低于10头时,其后续4胎的平均窝产仔数仅在12头以下,相比同阶段其他母猪低了0.6头以上(P0.01)。综上,母猪前2胎产仔性能可以作为评价母猪繁殖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收集广西某规模化猪场2248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数据,探讨胎次、季节、产仔总数和死胎等因素对母猪产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产母猪和≥7胎次母猪产程时间较长,与2~6胎母猪产程时间差异显著;(2)母猪产程在夏季比冬、春两季都长;夏季分娩母猪产程与冬、春两季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与春季分娩母猪产程差异不显著(P0.05);(3)产仔总数、死胎数均与母猪产程呈正相关关系(P0.01),产仔数为16~24头的母猪产程与产仔数分别为2~9头、10~12头、13~15头的母猪产程均差异显著(P0.05);当母猪产程360min时,窝产死胎数与产程分别为0~120min、121~240min、241~360min母猪的窝产死胎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大部分母猪会选择在安静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分娩。试验结果提示,母猪产程受胎次、温度、产仔总数和死胎数的影响,优化猪场环境管理可以缩短母猪产程,提高母猪分娩福利。  相似文献   

7.
影响母猪产仔性能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云  曾勇庆 《养猪》2013,(1):33-35
对山东省某大型种猪场2009--2010年间的1 101窝次的繁殖母猪(包括大白、长白、杜洛克3个品种)的部分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品种、胎次和产仔季节等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长白猪在窝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方面均表现最好,杜洛克猪产仔数最低,但仔猪的初生重显著高于大白猪.胎次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也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第1胎至第5胎母猪的窝产仔数逐渐增加,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显著高于初产母猪.季节因素显著影响仔猪的初生重(P<0.05),但对母猪的窝产仔数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母猪的窝产仔数愈多,仔猪初生重就愈低,并且窝内仔猪初生重的离散性就愈大,即初生仔猪的均匀度愈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加系母猪不同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福建梁野山农牧种猪场5 256窝大白母猪、1 623窝长白母猪、895窝杜洛克母猪和511窝皮特兰母猪共8 285窝的生产数据,根据不同品种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初生体重大于0.93 kg的健康猪)、畸形数、死胎数和木乃伊数。结果表明:胎次(1~6胎)对大白、长白、杜洛克的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影响不大,但对皮特兰的受胎率和分娩率有一定的影响;胎次对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母猪的产仔性能有显著的影响,1~4胎母猪的产仔性能随着胎次增加而增加,在4胎达到高峰,5胎开始下降;在产死胎数方面,5胎后增加非常明显,并且5胎和6胎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说明6胎母猪产仔数和配种分娩率下降,这对整个群体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母猪在5胎断奶后及时淘汰。该研究为该猪场确定种猪最佳利用年限并为制定母猪淘汰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提高加系种猪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的要求,本实验采集了989头巴马香猪历年产仔数,使用Excel、R语言和SPSS19.0分析巴马香猪1~11胎产仔数Person相关系数、各胎次之间的影响差异,并选取159头9胎以上母猪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巴马香猪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使用C#编写了Exceltools2.0软件对753头母猪平均产仔数进行以10%样本量为梯度的1~100次随机抽样,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巴马香猪平均产仔数为9.36±2.09头,对胎次的回归方程为Y=8.637+0.167X;第1~9胎产仔数大多相互呈中低度相关,6胎以内相邻胎次之间Person相关系数比更远的胎次间更大;产仔数随胎次增加升高,到8、9胎最高,第1胎的产仔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与杜洛克公猪交配能极显著提高巴马香猪的平均产仔数;159头9胎以上母猪与753头母猪各胎次分析结果一致,第2~11胎的平均产仔数与第1~11胎和第3~11胎差异均不显著;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10%,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70%。综上,巴马香猪母猪的可使用年限比其他猪种更长;可以使用第2~11胎平均产仔数作为总平均产仔数或者该品种的平均产仔数;随机抽取70%的母猪计算其平均产仔数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整理甘肃省某猪产业标准化示范种猪场(可繁殖母猪1 200头)297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繁殖记录,主要研究了长大二元母猪不同胎次与断奶配种间隔,配种分娩率,产仔数和产仔重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不同胎次对断奶配种间隔有显著影响,且断奶配种间隔随胎次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中第2和3胎的断奶配种间隔最长平均为7.35d和7.36d,其他胎次都在5d左右变化。配种分娩率第1胎和第6胎最低(80%和77.27%),而第2、3、4、5胎和6胎以上分娩率都在96%以上。长大二元母猪初生重第4胎窝均重最大(17.47kg/窝),在第1胎最小(14.30kg/窝),在第2、3、4、5胎窝均重都较高。由这些结果得出长大二元母猪的理想繁殖胎次应在第2~5胎。  相似文献   

11.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胎次和分娩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9胎共11 373头大白母猪46 533窝的生产资料,分别分析了不同分娩胎次和季节对大白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等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在1~3胎均呈现递增趋势,到第3胎最高,分别增加了0.56、0.58和0.74头;第3胎后,产仔性能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至第9胎最低,分别降低了1.07、1.43和1.35头;第1胎的弱仔数和畸形数最高,第8胎的死胎数最高,而木乃伊数最低;在春季分娩的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冬季分娩的母猪弱仔数最多(P0.05),而冬季分娩的死胎数则最低。研究认为,大白母猪的最佳分娩胎次为第2~6胎,适宜的分娩季节为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5,(5)
为确定母猪最佳使用年限和产仔月份,同时为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研究统计分析了胎次、产仔月份对长大二元母猪产仔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大母猪1~6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6胎达到高峰,分别为11.88头和11.28头,极显著高于第1、2和8胎次(P0.01);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显著下降趋势。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12月份最低,且3月份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12月份(P0.05)。第2胎与第3胎、第3胎与第4~5胎、第4胎与第5胎的总产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2胎与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第2胎与第3胎、第3胎与第4~5胎的产活仔数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第2胎与第4胎、第4胎与第5胎的产活仔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该猪场长大二元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且以3月份的产仔性能为佳;第2胎产仔性能可作为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合理安排猪群的胎次结构,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试验以胎次为主要因素,对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重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第3~5胎与第1,8胎平均窝总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第3~5胎与第1,2,6~9胎平均健仔数差异显著(P0.05);第1胎母猪所产仔猪平均初生重低,与第2~9胎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胎次对长大二元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较大,对产健仔数和仔猪初生重(除1胎外)的影响较小,其中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和第8~9胎的繁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胎次、产仔月份及纯繁/杂交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部分非遗传因素(胎次、产仔月份及纯繁/杂交)对长白、大白和杜洛克母猪产仔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的影响,旨在为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2~5胎仔猪的初生窝重较重;其中2、3胎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头胎及6胎之后的仔猪初生窝重(P<0.01)。3月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且11月份初生窝重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长白纯繁母猪在产活仔数方面极显著优于大白纯繁母猪和长白×大白杂交母猪(P<0.01);在初生窝重方面,大白×长白杂交母猪的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大白纯繁母猪和长白×大白杂交母猪(P<0.01)。第2胎与3~4胎、第3胎与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该猪场母猪3~6胎的产仔性能较好,且以1~4月份的产仔性能为佳;配种方式以长白纯繁和大白×长白杂交为宜;第2胎产仔性能可作为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胎次对不同品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某种猪场5 697窝大白母猪和2 226窝长白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按照胎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白和长白母猪中胎次对产仔数影响显著。大白母猪产仔高峰在第4胎次,总产仔数为(12.37±2.52)头,产活仔数为(11.74±2.86)头;长白母猪产仔高峰也在第4胎次,总产仔数为(12.57±2.41)头,产活仔数为(11.83±2.44)头,胎次对产仔数的影响在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中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母猪胎次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收集福建某种猪场2008-2011年总计10482胎的分娩记录,应用Excel整理数据、SPSS17.0软件比较不同胎次的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胎次对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第4胎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77头、10.54头。  相似文献   

17.
选择了890窝长白纯种母猪,对其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异常产仔数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先测定这些性状或指标不同胎次的成绩,再对每个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母猪中,胎次对考察性状中的窝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均为第6胎,分别为10.28和9.81头,最少均为第1胎,分别为8.43头和7.33头。胎次对母猪异常产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窝均异常产仔数最高为第7胎,较少为第2,6,4胎,异常产仔数包括死胎数和木乃伊胎数2类。疾病与胎次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整理沈阳农业大学科研种猪场595窝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了母猪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并回归拟合了胎次和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断奶存活率都有显著影响。第4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多(10.92头和9.92头),第1胎总产仔数最少(9.12头),第1胎和第8胎产活仔数最低(8.46头和8.63头)。第1胎初生窝重最低,只有12.98kg,以后随胎次增加而提高,至第4胎达到峰值(15.73kg),以后又随胎次下降。在断奶窝重方面,第1胎最少(42.27kg),以后随胎次增加,至第5胎最多(69.53kg),然后又随胎次减少。另外第3胎的仔猪断奶存活率最低,只有78.48%,第5胎最高(93.95%),第1胎较低(78.88%)。这些结果表明3~5胎次为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第1和第8胎繁殖成绩显著降低,但第8胎尚优于第1胎。因此,应采取措施增加第2~6胎次的母猪数量。  相似文献   

19.
来稿摘登     
《养猪》2000,(3)
●促排 2号 (LRH -A2 )提高母猪产仔数  选取健康的适龄繁殖母猪 ( 3胎 ) 2 2头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1头。试验组母猪自然发情第一次配种的同时 ,每头肌注LRH -A2 1支 (南京动物激素厂产品 ,批号 970 2 2 3 ,LRH -A2 含量 1 0 0 μg) ,对照组母猪不做任何处理 ,统计产仔结果 ,并做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试验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及仔猪初生窝重均显著超过对照组 ,详见表 1。说明LRH -A2 确能提高母猪产仔数 ,方法简便 ,效益可观。表 1 LRH -A2 处理对母猪产仔的效应处理组对照组t检验母猪头数 1 1 1…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浙江某种猪场2010-2013年出生的加系大约克种猪共4382窝的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总死产数、畸形胎数、木乃伊胎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种猪产仔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猪1~6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第6胎达到最高峰,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胎次;总死产数及死胎数则7~8胎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但胎次对产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数影响不显著(P0.05)。配种季节对种猪产仔性能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配种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其他配种季节(P0.05);总死产数及死胎数极显著低于其他配种季节(P0.01);但冬季配种产木乃伊胎数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P0.01),显著高于春季(P0.05)。研究表明,加系大约克种猪的最佳产仔胎次为3~6胎,冬季配种的产仔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配种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