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球数量、菌丝球大小、菌丝球干重为指标,试验羊肚菌仿野生栽培中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菌种时,在15℃~25℃下,采用适宜的培养基为玉米粉4.0%、葡萄糖1.0%、黄豆粉2.0%、酵母粉0.3%,KH2PO4 0.2%,MgSO4 0.1%,CaSO4 0.1%。生产液体羊肚菌菌种具有发菌快,菌龄一致,能够快速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研究,并将液体菌种应用于生产中,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菌种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工艺条件是:1000 ml三角摇瓶装液体量600 ml,转速150 r/min,培养周期96 h,经深层发酵罐培养96 h,所获得的黑木耳液体菌种活力强、菌龄一致,将其应用接入栽培袋,菌丝萌发、吃料快,生长整齐,较固体菌种增产16.7%。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新型菌种,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进程。[方法]首先对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之后,对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和常规液体菌种的菌丝形态、菌丝球浓度、还原糖含量、基质降解酶活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最佳原料为木屑粉。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菌球浓度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68个·mL~(-1),且菌球浓度远高于常规液体菌种。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还原糖含量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18.626g·L~(-1),比常规液体菌种提前1天;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漆酶的活力均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衡,且培养期间均高于常规液体菌种。[结论]固体液化菌种在菌球数量、基质降解活力和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常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组成、pH值、粘度、摇瓶装液量和添加有机氮对平菇P831液体菌种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麸皮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菌球数和菌丝量 ,菌球在PDA平板中的生长速度是马铃薯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的 1 .6倍和 2 .0倍。发酵生产适宜的 pH值为7.0。 50 0ml摇瓶装液量为 1 2 5ml。在培养液中添加 0 .4%的琼脂增加粘度 ,菌球直径由 0 .65mm下降至 0 .35mm ,菌球数和菌丝量分别提高 68.4%和 1 64%。添加 0 .1 %和 0 .3%的蛋白胨 ,平均提高菌丝量 59.4%。  相似文献   

7.
优化液体菌种振荡培养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菌种的培养方式很多,主要区别在于摇动的幅度、频率及时间的不同,从而产生菌种质量的差异.试验表明,振幅为20 mm的摇床,随着摇动频率的升高,所形成的菌丝球在逐渐缩小,而较适用生产应用的菌丝球是在120~140次/min频率下形成的,菌丝球直径在2.0~1.0 mm之间;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球浓度逐渐增大,当浓度增大缓慢不明显,静止后极少数菌丝球有沉降倾向时,为培养完成期,约5~7 d.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液体菌种具有活力强、纯度高、发菌快、发菌时间短和节约成本等特点,经多年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为提高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结合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做一些介绍,以飨广大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者。  相似文献   

9.
以生产常用液体菌种的基础配方作为基准配方,对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碳源、氮源、p H进行了优化,并进行培养时间的确定,根据优化的结果选择黄豆粉2g、玉米粉2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L作为最终配方,且培养时间选择为12天,对所筛选到的配方进行发酵罐实验,最终发酵罐发酵6 L液体菌种,可生产湿重菌丝480 g,且菌球大小均匀,菌球密度大。  相似文献   

10.
平菇液体培养检测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平菇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液体的pH值、还原糖和菌丝球数量3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菌丝球数量和其他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培养液中还原糖含量达到800 mg/mL,pH值为5.5时,菌丝球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大规模培养黑皮鸡枞液体栽培菌种及提高黑皮鸡枞菌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罐培养技术,以黑皮鸡枞液体菌种的菌球直径、均匀度、菌丝干重、漆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碳(C)源、氮(N)源、碳氮添加量比(C/N)、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筛选出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并开展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结果]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20.0 g葡萄糖+4.0 g高粱粉+3.0 g K2HPO4+1.0 g MgSO4+2片维生素B1+1000.0 mL蒸馏水,pH 6.5;发酵工艺:装液量12 L,接种量12%,培养温度25℃,转速90 r/min,培养时间100 h,罐压0.3 MPa,通气量0.9 m3/h.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液体菌种其栽培黑皮鸡枞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为29 d,平均每袋产量约360.0 g,生物学转化率达78.0%.[结论]将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技术与工厂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可实现黑皮鸡枞菌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从液体菌种制备及栽培生长方面对壳寡糖在平菇生产中的作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001 mg/mL(g)壳寡糖明显促进了平菇液体菌种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同时显著提高了栽培中平菇菌丝纤维素酶的活力,促进了平菇的栽培生长;而0.1 mg/mL(g)壳寡糖则对平菇液体菌种萌发、纤维素酶活力及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是相对而言的,是指用液体培养基通过深层培养技术得到的食用菌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较,"液体菌种"具有菌种制作周期短、菌种菌龄整齐一致、菌种纯度高、活力强、接种方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显著优势。将推  相似文献   

14.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测量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密度、干重、直径以及发酵液pH值、还原糖等指标,研究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球的生长情况及发酵液的变化;并通过感官检测、显微镜观察和菌丝球回接试验探索优良的液态杏鲍菇菌丝体的感官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优质杏鲍菇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具体为菌液为淡黄色澄清状,含浓郁的苦杏仁味,无杂菌污染;菌丝球肉眼可见,洁白、均匀、表面有毛刺、直径<2.5 mm且浓度达到80%~ 100%;显微镜下菌丝体粗壮,每个视野有3~4个锁状联合;一般发酵时间为120-144 h.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金针菇菌糠生产平菇菌种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将金针菇菌糠以 1 0 % ,1 5% ,2 0 % ,2 5% ,30 %的比例添加到棉籽壳中用于生产平菇菌种 ,结果表明 ,随着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 ,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也有所增加 ,其中菌糠添加量以2 5%比较合适 ,菌丝生长速度为 0 .84cm/d ,高于不添加菌糠的对照组 (0 .79cm/d) ,且菌丝长势良好 ,说明金针菇菌糠用于生产平菇菌种是可行的 ,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黑木耳品种‘黑威15’为试验材料,研究营养物质对木耳液体菌种生长及老化的影响,筛选抗老化及易老化培养基,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底物降解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及膜质过氧化程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磷酸二氢钾及VB1可延缓菌丝老化,且促进菌丝生长。添加硫酸镁对菌丝老化有缓解作用,但抑制菌丝生长。添加过量氮源可促进菌丝生长且加速菌丝老化。②与对照及易老化培养基相比,抗老化培养基中菌丝总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表明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相关酶活性的提高对延缓菌丝老化具有重要作用。③SOD活性随菌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菌龄呈显著负相关。在抗老化培养基中,丙二醛含量随菌龄增加而降低,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在对照及易老化培养基中,MDA含量随菌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对分析木耳菌丝老化机制及解决液体菌种老化问题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菌丝体生长规律,为液体种子活力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分别测定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数量和直径、发酵液pH值、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摇瓶培养第8 d时,双孢蘑菇菌...  相似文献   

18.
香菇液体培养过程检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香菇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菌丝球数量、pH值、氨基氮含量、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菌丝球数量和其他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培养液中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分别为22.7mg.100mL-1和0.242mg.mL-1,pH值为6.2时,菌丝球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索好飞  王兰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744-5745,5818
[目的]为了改变金针菇生产周期长、常规消毒药剂残留量大、对人体的刺激严重等缺点。[方法]试验设置臭氧消毒+液体菌种、甲醛消毒+液体菌种、臭氧消毒+固体菌种、甲醛消毒+固体菌种4个组合处理,以甲醛消毒+固体菌种为对照研究比较了臭氧和液体菌种的应用技术。[结果]臭氧+液体菌种组合比对照菌丝长满培养袋时间短10 d左右,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率下降。[结论]液体菌种和臭氧消毒在金针菇生产上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将侧耳液体菌种加麦粒菌种分别接种于3种培养料上,观察了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与经济性状,结果表明:液体菌的表现优于麦粒菌种,液体菌种玉米芯+麸皮培养料上的菌丝发育快,现蕾早,开采期提前,子实体性状好,产量高,同时,对3种培养料中纤维麦,半纤维麦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以玉米芯+麸皮培养料中所的纤维麦,半纤维素,全氮,水溶性总糖,水溶性氮的含量最高,木质素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