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0001)。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5 913.00 kg/hm2,较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 786.10 kg/hm2,较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阐述,并简要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210001)。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分析,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 5913.00?Kg/hm2,比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786.10?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  相似文献   

3.
川麦4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7~2007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1997-2007年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72个小麦品种。根据四川省审定公告和四川省小麦区试资料,列出72个品种在省区试中的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部分农艺性状数据,以及审定公告的品质性状数据和抗性表现,并分析这些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认为目前四川小麦品种区试平均产量水平介于5—5.5t/hm^2之间;基本产量结构为290~360万穗/hm^2、40~45粒/穗、40-45g/1000粒。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在保持现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向的突破,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产、高抗条锈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进入市场前对品种特性的分析,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生产所需信息,为良种良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数据,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等对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618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2年区域试验AMMI模型分析表明,川麦618产量处于中等水平,稳定性好。大区生产试验中,川麦618平均每666.7 m2产量450.52 kg,有效穗23.57万穗/666.7 m2,千粒重47.93 g,穗粒数47.28粒;根据AMMI分析排序图比较品种特性优劣:中科麦1816>川麦618>蜀麦1958>川育42>绵麦367>西科麦5518;GGE图分析表明,川麦618具有比较优势。【结论】小麦新品种川麦618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较好的优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回交,育成高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川麦38(99-607)。为明确川麦38抗条锈性状的遗传规律,将川麦38与绵阳26、绵阳335、SY95-71、川育12等5个高感条锈小麦品种杂交,获得杂种F1、F2群体;利用条中32对抗×感杂种F1、F2群体接种鉴定抗性分析表明,川麦38对条锈病新小种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将川麦38与含Yr13的德国小麦8661及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3个抗病新品种(川麦42、川3736、复小穗小麦)杂交,分析川麦38与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结果发现抗×抗F2群体中均分离出一定比例的感病单株,表明川麦38与德国小麦(Yr13)、川麦42、川3736、复小穗小麦等的抗锈基因不等位,为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3(川99-1522)。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3)。  相似文献   

10.
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和氮磷钾配比对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弱筋小麦扬麦15实现产量与品质协调发展的适宜播期在10月22日~11月5日左右,最适密度在210万-245万/hm^2,施氮量180—24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29日播种,密度240万/hm^2,施氮量180kg/hm^2,氮肥运筹(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比例为7:1:2,氮磷钾配比为1:0.6:0.6,产量〉6000kg/hm^2,子粒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符合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3—1999)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川麦44的育种贡献及其与衍生品种的特征差异,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地利用优异种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来源于文献资料、审定公告和区试总结中的相关数据,将川麦44及其9个衍生品种的系谱、产量特征和品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川麦44的育种贡献及其与衍生品种的特征差异。【结果】川麦44在9个衍生品种中的细胞核遗传贡献率为47. 22%,细胞质遗传贡献率为55. 55%,衍生品种除有来源于川麦44的簇毛麦、硬粒小麦血缘外,还有来自黑麦、人工合成小麦等的遗传背景,衍生品种原始亲本数远多于直接亲本,遗传构成来源复杂。产量比较分析显示,衍生品种区试平均产量达5852. 59 kg·hm~(-2),比川麦44区试平均产量增产15. 11%(768. 34 kg),衍生品种的产量水平提升明显。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品质指标达中强筋类型,衍生品种为中筋或弱筋类型;弱筋类型中含优质弱筋小麦2个,膨化专用弱筋小麦1个。【结论】川麦44在衍生品种中的育种遗传贡献大。实践证明,在四川省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利用川麦44为亲本,能够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是育种利用的优异亲本。  相似文献   

12.
垦鉴麦3号原代号九三95—41080,是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九三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优质家庭用粉小麦品种,于200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该品种是2001年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中强筋小麦中标品种,其主要特点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旱、口紧抗落粒、秆稍软等,品质优良,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15.4%,湿面筋含量38.8%,沉降值46ml,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问6.0~9.5min。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平地、岗平地种植,一般产量为4500~5250kg/hm^2。  相似文献   

13.
川麦39(川00062)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从CIMMYT引进的优质抗病种质资源材料Milan选系“墨444”与四川小麦杂交选育而成,品质达到国家GB/T17320-1998《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规定的强筋小麦类型指标,高抗条锈病,产量水平和适应性符合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标准,是中国南方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强筋小麦品种。本文对川麦39的产量水平及其在不同年度和地域间的适应性、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抗病性和品质特点进行评价,提出了生产应用的技术要点和进一步育种改良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  相似文献   

15.
川麦4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与四川小科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科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川麦42是利用CIMMYT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新资源育成的超高产新品种。2004~2006年,在四川多个生态点将川麦42与7个小麦品种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川麦42的丰产潜力较高,籽粒单产一般可达6~8 t/hm2,平均比其他品种高7%~15%。在各生态点间的变异系数较高,达到20%~25%。②川麦42因产量高,其需肥量较大,一般高氮处理的籽粒单产都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同时,中等密度(220~240苗/m2)有利于高产。③因春性较强,不宜过早播种,以10月25~30日为最佳播种期。④川麦42中后期灌浆速率高,优势明显,利于发挥大粒大穗潜力。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川麦42蛋白及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川麦42的谷蛋白、酵溶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等3个生化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与对照品种川麦107、川育12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遗传多样性。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6 8和2 12,品质评分为7分;醇溶蛋白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为Gli-Ala、Gli-Alf、Gli-Dlk、Gli-A2a和Gli-D2r。川麦42与川育12和川麦107分别存在53.6%和50%的醇溶蛋白多态性带纹,而酯酶同工酶能检测到差异。6 8亚基的出现和醇溶蛋白带型均表明了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84/Aegilops tauschii 188)对川麦42的影响。川麦4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特征图谱,可用于品种认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突破性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4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麦4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引进的种质资源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重点推广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小麦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小麦中后期易出现磷钾缺乏的问题,选择不同土壤肥力类型,研究小麦全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的效果。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多次施用磷酸二氢钾,能有效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从而增加小麦产量。中肥地平均增产706.95~1089.45kg/hm^2,增幅达12.3%~18.9%;高肥地平均增产640.5~1267.5kg/hm^2,增幅达8.6%~17.1%。磷酸二氢钾的经济最佳用量,中肥地以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13g拌种,并于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洒磷酸二氢钾9kg/hm^2(对水750kg/hm^2)为宜;高肥地以每千克种子用磷酸二氢钾13g拌种,并于小麦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洒磷酸二氢钾6kg/hm^2(对水7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的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4具有优质强筋、高产、抗病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杆,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良好的特点,是适应四川省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川麦44的亚基组成为1,7 8,5 10,按Payne标准评分为10。对四川省优质小麦的育种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