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株系拟松材线虫对黄山松和黑松苗木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3个不同来源的拟松材线虫株系对2年生黄山松和2年生黑松进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1)对黄山松苗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松材线虫有4个株系,分别为CFS4,SLD3,ZJ1和KOR1.其中接种ZJ1,SLD3 2个株系的黄山松苗的死亡率均为16.7%.2)对黑松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松材线虫有9个株系,分别是CFL1,SFS1,SFS4,SLD9,SDZ1,ANL5,ANL7,AHS9和HYC1.感病指数最高的ANL5达到83.3.其次是AL7,感病指数为54.2.发病率最高的拟松材线虫株系同样是ANL5,发病率达100%.死亡率最高的拟松材线虫系是ANL5和ANL7,达50%.3)根据拟松材线虫对2年生黑松苗的感病指数、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将供试的23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划分为3个致病等级:Ⅰ级(强致病性):ANL5和ANL7个株系;Ⅱ级(弱致病性):CKL1,SFS1,SFS4,SLD9,SDZ1,AHS9和HYC1 7个株系;Ⅲ级(无致病性):ANL1,JLH1,JLH10,JXY7,JYX31,CFL4,SLD3,YWF1,GBL3,ZJ1,HN1,TW1,JAP1和KOR1 14个株系.4)来自安徽的4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有3个株系对2年生黑松苗具有致病作用,其中2个株系(ANL5,ANL7)具有强致病作用;来自四川的5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有4个株系(SFS1,SFS4,SLD9,SDZ1)对2年生黑松苗具有中等强度的致病作用,而另外1个株系(SLD3)对2年生的黄山松苗具有致病作用;来自江苏的4个拟松材线虫株系(JLH1,JLH10,JXY7,JYX3)对2年生黄山松苗、2年生黑松苗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3年,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9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5个株系,用皮接法接种3-6年生的松苗,测定线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其中国内的5个株系致病力最高,拟松林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在同一线虫种内,株系间致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在寄主死亡速度上,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采自南京、广东马尾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  相似文献   

3.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已经提到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多种针叶树苗的致病性,但却很少提及它可能杀死已经定植的林木,特别是北美的本地松。我们的课题是要确定接种松材线虫对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星州森林中的本地北美短叶松(Finus banksiana),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植物生理生化物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松和马尾松4 5年生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对2种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初期,黑松和马尾松的总糖含量均较高,随接种时间的延长,总糖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黑松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马尾松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侵染前期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而15 d后快速降低;黑松和马尾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侵染前期均低于对照,后升高,再降低;黑松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马尾松的单宁含量接种第1天略低于对照,第3天后开始升高;黑松和马尾松的总酚含量均在侵染前期高于对照,而后降低。这些物质的变化趋势显示松材线虫侵染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是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主要危害针叶树种,尤其是松属(Pinus spp.)树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d.)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因其耐海雾、抗海风、可在海滩上生长等特性,在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大量栽植,总面积约159300hm^2。研究证明,黑松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度感病树种,一旦松材线虫入侵,后果是毁灭性的,将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是引起松树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的病原。为了研究松材线虫的致病性,该文对松材线虫的接种量进行研究,对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后的发病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以及发病等级的描述。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LN001后,每株接种量为10000条时,发病率、感病指数、死亡率3个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接种松材线虫LN002后,每株接种量为8000条的松苗,在接种第47d时,感病指数达到100。3年生黑松苗接种松材线虫8000~10000条,为适合进行松材线虫接种试验的接种量。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对黑松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9年生黑松经4种处理(接种松材线虫、100μg苯甲酸水溶液处理、无菌水处理并环剥主干中部树皮以及单独无菌水处理)后,研究了其流脂量、蒸腾作用及叶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12天,所有接虫株松脂分泌停止;接种后27天,接虫株蒸腾作用下降最明显,其平均蒸腾强度为0.0145ml·g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染病黑松上钻蛀性昆虫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和10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安徽省滁州市的松材线虫病典型发生区调查了黑松上的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分析了衰弱木上优势虫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黑松上共发现7种昆虫,其中钻蛀类害虫5种,天敌2种。在两地生活于松树主干上的昆虫种类不尽相同,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对空间和营养资源的利用有不同比例的相似性。依据其各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达到竞争的平衡和共存。  相似文献   

10.
11.
流胶法在长岛县防治松材线虫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岛县是我国北方松材线虫病的唯一疫区。 1999年用流胶法对长岛疫区内约 4 0 0多hm2 的松林内的感染松材线虫黑松病树进行早期诊断 ,结果表明低温对流胶法影响很大。在约 6 0 0 0 0 0株松树中 ,发现 935株松树流胶异常 ,从这些松树中取样经分离镜检发现 182株松树带有松材线虫 ,伐除这 182株松材线虫病树后 ,当年松材线虫病树死亡率减少 97%。对流胶法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程中树体内线虫和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和线虫携带的细菌共同引起的。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的不同发病阶段 ,树体内非接种枝上的线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非接种枝上 ,在病树出现少量黄色针叶时 ,能有细菌检出 ;较多黄色和褐色针叶时 ,线虫才开始出现 ,细菌开始增多 ;至发病后期 ,病树基本枯死时 ,线虫和细菌数量迅速增加。对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细菌种类鉴定表明 ,发病中期 ,细菌种类比较单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 ,细菌不但数量迅速增加 ,而且种类也增多 ,但优势菌群为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泛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13.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 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这种差异在12 ~48 h尤为明显;48h后较其割伤处理(CK1)的增加幅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 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和核酸酶的变化与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健康和枯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为研究对象,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前后马尾松树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为利用马尾松内生微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积累微生物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种群间及种群内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增加其基因的纯合性,以强毒松材线虫虫株AMA3为原始种群,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培养20代的方式进行近交系培育,共获得来自3对不同亲本的80个近交系.以感病黑松为宿主比较AMA3原始种群及不同近交种群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连续近交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力造成显著影响,来自3对亲本的F6,F10,F15及F20松材线虫种群依然保持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寄主内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家金  冯志新 《林业科学》2004,40(6):110-114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 ,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和松材线虫与坚强芽孢杆菌的混合液 ,以研究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松枝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 ,松枝发病 ,松枝髓部发生褐变 ,褐变的过程是由接种枝发展到主枝 ,再由主枝下部向上部发展 ,而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 ,松枝不发病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 ,松枝中的松材线虫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 ;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的过程是 :接种枝→主枝→侧枝→新梢 ,在主枝中由下部向上部扩散 ;松枝髓部褐变过程和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过程相一致 ,松材线虫扩散分布先行于髓部褐变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初期 ,松枝中致病细菌的检测量大 ,从而提出细菌和松材线虫均是松材线虫病不可缺少的致病因素。文后指出寄主主干下部髓部褐变可用作病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检疫处理方法,本文对影响熏蒸处理效果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低温降低了熏蒸效果;增加投药量可提高效果;熏蒸时间以72h为宜;病木含水率高,熏蒸效果差;堆垛上、中下部的效果依次增高;堆垛的大小则以50-70m^3为宜;病木小头直径为6.0-17.1cm之间对熏蒸效果无显著影响,影响处理效果的多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熏蒸效果的顺序的温、投药量、熏蒸时间。在一定温度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的松脂组分,分析各松脂组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松脂内所得有效萜类对松材线虫实施外源处理,测定松材线虫存活率。 结果 从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检出19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含量较高。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马尾松砧木中β-月桂烯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砧木(p<0.05);接种松材线虫7 d与15 d时上述组分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抗性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龙脑、长叶烯、α-石竹烯、反式-β-金合欢烯和新枞酸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变化规律不同,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7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p<0.05);接种松材线虫15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p<0.05)。对上述萜类组分进行梯度浓度松材线虫外源试验:以150 mg·g−1浓度α-蒎烯溶液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达20%;不同浓度β-蒎烯溶液对松材线虫抑制作用相同,1.20 mg·g−1浓度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达50%左右;以10 mg·g−1浓度柠檬烯溶液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趋于零;以10 mg·g−1浓度长叶烯溶液处理0.5 h时,松材线虫存活率达18%。 结论 不同砧木对马尾松抗性无明显作用;接种松材线虫后,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高抗马尾松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和长叶烯低浓度下抑制松材线虫活性,与马尾松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选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如何作出响应.结果表明:影响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做出响应的系统是一个5级的多级递阶系统,响应结果表现为抵御性和恢复性.群落中优势树种分布格局和松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松林生态系统的抵御性的最大因素,受害木伐除和其他措施也通过影响松墨天牛的危害程度和物种分布格局而间接影响到抵御性.对于恢复性而言,除受土壤因子、水文、周围种源和次优或共优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直接影响外,气象因子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恢复性.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和防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steya vermicola真菌适应的pH范围,并探讨松树成分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为E. vermicola菌在松树体内的定植和林业重大病害松材线虫野外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E. vermicola CBS115803(EV115803)和E. vermicola CNU120806(EV120806)为试验对象,测试EV真菌适应的pH范围,并以35 a黑松不同器官组织配制培养基,探究EV菌的生长情况,观测各菌株生长速率、菌体量和产孢量。[结果]EV菌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3,菌体量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气生菌丝。PDA中加入松树成分对EV菌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在以松针、松树皮、松枝条为唯一营养来源时,EV菌生长茂盛。以木质部锯末为单一营养源时,EV菌生长缓慢。[结论]EV菌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3,EV菌耐碱性极强,且在加有松树各部位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菌株EV120806对松树培养基的适应性更强,未来有望将EV菌定殖在松树中做为共生菌,摄食入侵的松材线虫,从而使松树具有内源的防控因子防控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