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许美刚 《农技服务》2007,24(11):37-37
进行了青虫灵(苏云金杆菌2 000 IU/μl)对水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青虫灵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良好,药后7 d达51.8%,药后20 d达67.6%;保苗效果较好,为97.05%。该药剂可替代杀虫单等化学农药作为绿色食品及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导药剂。  相似文献   

3.
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超级稻二化螟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超级稻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或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每667 m^2用5、10、15 mL的防效均极显著优于5%锐劲特悬浮剂同期每667 m^2用40、50 mL的效果,对水稻的保苗效果和二化螟的杀虫效果理想,持效期较长,对水稻安全。田间观察表明,对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益虫安全。在卵孵高峰期用药时,每667 m^2用水量30 L与45 L对防效无明显不同,但在2龄高峰期用药,适当加大用水量有助于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揭示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雌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卵量的关系,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其生殖衰老过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解剖观察了独立饲养1~12年龄组的花绒寄甲雌成虫生殖系统,同时比较了各年龄组的产卵量。【结果】花绒寄甲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囊状膨大的生殖附腺和外生殖器构成;每个卵巢萼部有萼头11个,每萼头连接6或8根卵巢管,整个卵巢平均有卵巢管约70根;卵巢管的结构从端部至基部可分为端丝、原卵区、生殖区和卵巢管柄;随雌成虫存活年份的增加,卵巢管原卵区长度和直径有缩短现象,部分卵巢管出现蚀空性病变(无内含物,只有管壁),日产卵量自羽化后第4年明显下降。【结论】花绒寄甲雌性生殖系统具有囊状膨大的生殖附腺,随成活年份的增加产卵量的衰减与卵巢管的衰老有关,人工大量繁育时自第4年开始应及时淘汰和更新种群。  相似文献   

7.
氟虫腈(锐劲特)是近年来宿松县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要药剂。2008年以来控制效果明显下降。今后该县水稻二化螟的药剂防治要引用其它安全、高效药剂进行轮换或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9.
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第1代二化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氟虫双酰胺对水稻第1代二化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在二化螟1-2龄幼虫期,用量150 g.hm-2,3 d后防治效果86.4%~93.7%,施药后26~28 d保苗效果能达到98%左右,1次施药即能控制二化螟多高峰为害。不同的施药方法弥雾、喷雾、喷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5%氟虫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了5%氟虫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国产5%氟虫腈SC及其与敌百虫的复配剂是防治二化螟的持效期长的理想农药,总体防效与进口锐劲特相当,药后20d枯心和虫口防效分别在95%和98%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1.
30%稻虫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气候影响、作物品种布局及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抗药性提高,二化螟发生严重危害.筛选高效药剂防治其危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站在水稻秧田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晚稻不同收割方式对二化螟越冬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二化螟在我市连续5年大发生.随轻型栽培技术的迅速推广,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机割面积逐年增加,给二化螟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探索晚稻不同收割方式对二化螟越冬虫量的影响,我们于1997~2001年对不同收割方式的稻桩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田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研究了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经辐射后田间释放的效果.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雄虫经辐射后释放,第6天最远扩散距离可达207.89 m,田间最长存活期为15 d,与田间野生雌性橘小实蝇交配后,其卵不育率为91.15%,而对照区卵不育率仅为21.02%,达到了较好的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氟虫腈对二化螟抗、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浙江苍南县抗性二化螟和安徽太湖县敏感性二化螟。结果表明,处理后两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孵化率都明显降低,幼虫期延长;氟虫腈对抗性种群存活率的持续影响作用大于对敏感种群的。此外,亚致死剂量处理后,敏感种群的酯酶(CarE)活性比对照明显升高,敏感、抗性种群的Km值均增大,表明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进行10%四氯虫酰胺SC混用不同助剂防治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二化螟卵孵化盛期施药,应用10%四氯虫酰胺SC 150g·hm~(-2)+有机硅油剂5 000倍液和10%四氯虫酰胺SC150g·hm~(-2)+有机硅水剂5 000倍液防治二化螟效果显著,农药使用量减少50%,并有一定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头足类生殖系统组织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殖系统是海洋种类繁殖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生殖系统组织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较为系统阐述了头足类生殖系统各单元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研究认为,头足类生殖系统主要由一个性腺,一对或单根生殖导管,以及一系列的腺体组织或生殖囊等组成。雄性生殖系统的腺体组织较为复杂,但基本组成单元是一致的,主要行使精荚组装的功能,而雌性生殖系统的腺体组织较为简单,但不同种类其组成单元相同,主要行使形成卵壳的功能。分析认为,目前基于解剖学、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尚无法解释头足类性腺与生殖导管之间的连接、配子成熟后的输入机制、栖息水域环境变化对繁殖系统的影响,以及雄性精荚器异速生长的模式及其废物产生的机制等,建议结合发育生物学、细胞生化学、内分泌学、进化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为全面地研究头足类的繁殖系统特性及功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该药30 g/hm2和45 g/hm2于二化螟卵孵高峰期防治1次,对枯心的防治效果为96.72%以上,幼虫的死亡率为98.48%以上,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二化螟属钻蛀性害虫,我地1年发生不完全3代。其中1代危害集中,2、3代相对分散。其幼虫危害水稻分集中——分散——转株3个阶段,即初孵蚁螟开始集中叶鞘内侧危害,约7~10天后吐丝随风  相似文献   

20.
雅氏长头飞虱雄虫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