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楸蠹野螟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楸蠹野螟的生活习性,结合该虫幼虫期属于钻蛀性危害且世代重叠的特点,研究出在7月底用氧化乐果、乐果内吸剂局部利口涂抹包扎,可杀死各龄期幼虫,防治效果达94%~100%。5月初用菊酯农药连喷2~4次,防效可达94.2%~100%。  相似文献   

2.
研究楸树无性系对梓属重要害虫楸蠹野螟的抗虫性,分析不同楸树无性系对楸蠹野螟抗性的差异,筛选合理的评价指标,初步建立楸树无性系对楸蠹野螟抗性的评价体系。在楸蠹野螟为害期,以排粪孔、虫瘿和羽化孔为主要依据,调查13个1年生和11个2年生楸树无性系的楸蠹野螟为害情况,并测量1年生楸树的株高和胸径,计算楸树的被害率、虫口密度、被害指数、相对生长量影响率和活力系数,并以此为指标评价和分析不同楸树无性系对楸蠹野螟的抗虫性及耐虫性。结果表明,调查的楸树无性系均受楸蠹野螟的为害,属易感品系,且8月和10月被害较重,但不同无性系间的抗性仍存在一定的差异。1年生楸树无性系中,9-1、8-11、1-3和63的虫口密度和被害指数相对较低,抗虫性较强,反之,2-7、19-01、1-4、1-1和5-8抗虫性较差。楸蠹野螟为害对楸树株高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能刺激个别楸树无性系的胸径增长。63的相对生长量影响率最大,耐虫性最差,5-8、1-4和19-01次之;而6-7和2-7的相对胸径和相对株高生长量影响率最低(P<0.05)或较低,耐虫性最好,1-3、1-1和9-1次之。楸树的活力系数在不同无性系间虽有显著差异,但与被害程度无显著相关性。2年生楸树被楸蠹野螟为害较早,但抗虫性较1年生苗木有所提高,7月的被害率和被害指数最低,6月虫口密度最低,这3个指标的最高值多出现在8月和10月。5-8、128、63和4-1的被害水平处于最高或较高水平,对楸蠹野螟的易感性较强,抗虫性较差;反之9-1、2-8和19-27的抗虫性相对较强。8月和10月楸蠹野螟的为害较重,2年生楸树对楸蠹野螟的抗性较1年生有所提高,其中9-1的抗虫性和耐虫性都较强,而5-8的抗虫性和耐虫性都较弱。6月和8月是抗虫性调查的关键时期,被害指数和相对胸径生长影响量可以作为楸树无性系抗虫性和耐虫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指标。  相似文献   

3.
白缘苇野螟(Calamochrous acutellus Eversmann)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芦苇根部、杂草附近土层内越冬,1~3代卵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0~130粒,幼虫5龄,室温下,幼虫历期30~37天.防治适期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施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2.5%甲基1605粉剂或5%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
棉卷叶野螟是绿篱植物——木槿的重要害虫。在福建大田,室内饲养1年发生5~6代,野外世代重叠,每代历期31~47天,以老熟幼虫在地上或草丛中结薄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笫1代幼虫,10月下旬部分老熟幼虫开始越冬,部分继续发育为下代,直至12月中旬才越冬。幼虫6龄,卷叶为害,在室内对2~6龄幼虫喷洒90%的敌百虫晶体3000或5000倍液,80%敌敌畏3000或5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5000或10000倍液,田间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喷洒,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氯·马、绿霸毒死蜱、甲维虫酰肼对楸蠧野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可混用性好、持续期长、使用安全等特点,其中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 500倍液杀虫效果好,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6.
采用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曲阜市孔林内柞褐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并运用SCP测定系统测定了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结冰点。结果表明:柞褐野螟在山东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层土壤内或枯枝落叶间结茧越冬,各虫态发生很不整齐;当年9月到翌年4月间,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均呈现一定滞后性,但两者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白缘苇野螟是一种为害芦苇顶叶的害虫。湖北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老熟的幼虫在芦苇茎秆内结薄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共分七龄,四龄前食量小,四龄后食量剧增,每龄可在苞内食尽一片心叶。该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与气候、苇田环境、收割质量、汛期水位、天敌等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最佳防治方法是冬前砍割干净,翌年3月前将芦苇处理完毕或药剂封堆,以防羽化的成虫返回苇田。  相似文献   

8.
黄翅缀叶野螟在我国多有分布,但看见其幼虫的还是很少,因在权威资料中寄主不祥,笔者经室内外观察.发现其危害多种植物的叶片,更喜欢危害沙棘树的叶片,笔者经2年的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每年1代,以蛹越夏及冬,对沙棘树危害较重,对栽植的大果沙棘危害尤为严重,在一株5年生的沙棘树上有100多头幼虫危害,成虫善飞翔.  相似文献   

9.
10.
橄榄蛀果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蛀果野螟是揭阳市橄榄生产上新发生的害虫。通过系统调查和观察,发现该虫在揭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枯枝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乌榄及早熟橄榄,第二、第三代幼虫分别在7月和9月开始蛀入榄果危害。并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狠抓防治第一代幼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范泽民  朱玉灵  邢凤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26-1127,1264
通过3年来对奉化芋艿的观察,介绍了奉化芋艿在安徽种植所表现出的特征特性和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2.
温度影响卵形异绒螨的孵化率及孵化时间。饥饿条件下,光照和黑时间幼螨的存活无明显差异,而湿润和干燥两种环境,对幼螨的存活有显著差异。幼螨有很强的浮水能力,一般大小雨或短期水涝不影响其存活。  相似文献   

13.
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子实体,菌丝,子囊,子囊孢子以及侧丝的形态特征,将从帽儿山采集的羊肚菌确定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并进一步对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腐质土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温度为25℃,最佳pH值5-6;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酒石酸铵;半光最适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对进口肉用绵羊和进口胚胎移植后所产羔羊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生理指标等进行临床观察、测定,并与新西兰当地绵羊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引进肉用绵羊和胚胎移植所产良种肉羊在宁夏舍饲条件下进行饲养,其各项生产指标均达或高于该品种在原产地的相应水平,说明在全舍饲条件下饲养对肉用绵羊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性能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匙吻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凡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6):985-986
介绍了匙吻鲟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繁殖特性,阐述了匙吻鲟素鱼放养与管理、苗种培育和成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克氏鳌虾(龙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克氏鳌虾形态特征、栖息习性、摄食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掘洞穴习性,并与其他淡水虾类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花斑皮蠹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柿蒂虫的为害和发生规律,包括生物学、生活习性的观察,为今后系统防治柿蒂虫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柿蒂虫平均卵期7.1d,幼虫期33.92d,蛹期22.30d,成虫产卵前期2.75d.在君迁子果实、树皮缝及柿树皮缝中越冬,君迁子树皮缝中的虫数多于柿树;在树干上的分布为上少下多。在干柿蒂中有极少数越冬虫,仅为取样的0.6%,土壤中未见有越冬幼虫。对趋化性的研究结果表明:a.糖醋液对柿蒂虫成虫无引诱力;b.用不同溶剂粗提柿蒂虫性激素,以用乙醚溶剂效果最好,使用不同雌当量粗提物诱蛾时,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雌当量与诱蛾量非正比相关。对成虫趋光性的研究表明,柿蒂虫对黑光有很强趋性,黑光灯下诱蛾性比为41:1.柿蒂虫成虫的夜间活动主要在午夜和黎明前。  相似文献   

19.
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所取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天幕毛虫幼虫共分6龄;卵寄生率为5%;室内饲养全幼期死亡率为100%;感染病毒是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自然生态因子影响幼虫的存活,以1~2龄幼虫死亡率最高,占全幼期死亡率的91.9%。试验的温湿度对出壳率无显著影响。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寿命短,存活率低。各龄幼虫发育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相对湿度在40.0~92.0%之间是幼虫生活的适宜湿度范围,1~4龄幼虫发育历期与湿度呈显著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细菌性穿孔病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细菌性穿孔病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6-7℃开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致死温度为51-52℃。耐干燥能力15天左右,可耐3%NaCl,可利用和分解葡萄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