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2个水稻品系为试材,对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较为接近的17个品系中,黏度和平衡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87%和32.30%,硬度、弹性、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都较小,不到10%;米饭的硬度与黏度、平衡度、弹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硬度大的米饭,黏度小、平衡度差、弹性小;米饭的平衡度与黏度、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平衡度好的米饭,黏度大、弹性大;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米饭的平衡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大,二者都是通过影响米饭的平衡度从而使米饭的食味品质变差的。 相似文献
4.
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如何评定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热点.借鉴国内外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结合江苏水稻的优质稻米育种特点,建立一套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相比于国家标准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味品质感官评价方法,增加米饭蒸煮记录表、最适加水量试验、对照样品的确定等部分内容,简便了稻米蒸煮设备,提出了更简单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江苏省近几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系)进行食味评价,筛选出“南粳46”、“南粳5055”等一批具有较好优良食味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6.
以2006年安徽省各地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的理化指标与食味间的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4个理化指标与食味构成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构成的线性组合已包含了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80.8%.籼稻的蒸煮、营养品质与食味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主要是蛋白质含量、碱消值与冷饭柔软性之间的相关.粳稻食味构成因子与长宽比、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等几个理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构成的线性组合已包含了原有变量全部信息的76.3%.粳稻的外观、蒸煮、营养品质与食味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主要是透明度、长宽比和碱消值与冷饭柔软性之间的相关.并对食味与理化品质性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8.
9.
国内外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稻米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研究的进展。有关稻米品质性状的研究基本上概括为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3个方面,其中食味是决定稻米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弄清稻米食味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作用特点和规律,为优质稻米生产和优质米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制定我省特色的优质米评价方法,发展创汇及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吉林优质稻米品质改良目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吉林省“八五”期间以来育成的水稻和优质变品种(系)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吉林省优质稻米品质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等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不同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同时,明确提出了优质米育种中的重点发言奶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温度、光照、湿度、土壤、肥料等气候、土壤以及营养因子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开发优质稻保优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籼粳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籼、粳稻是栽培稻的两个亚种,由于其进化过程中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致使其形态结构、稻米的理化性质、食味品质等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为探索其影响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选择了20份早籼稻、12份晚籼杂交稻、12份粳稻共44份品种,测定了5个粒型指标、8个RVA特征指标、5个理化指标、6个品尝指标共24个参数,对籼、粳稻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通径系数、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品尝的7个指标与早籼、晚籼杂交稻、粳稻三组品种品尝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大,且基本达到极显著水平;外观结构对早籼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硬度对晚籼杂交稻和粳稻食味品质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回归方程显示影响早籼稻、晚籼杂交稻、粳稻食味值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不同,在食味品质改良过程中,籼稻和粳稻的选择指标有所偏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其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分成四类,依次为: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Ⅱ类,包括上育397、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4号、龙稻3号、龙粳14、龙粳17、龙粳20、绥粳4号、绥粳10号、松粳6号、牡丹江27、垦稻10号和空育131等品种,它们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与日本越光、一目惚等品种的主要差距是,峰值黏度偏低,消减值偏高,硬度值偏高,质构特性的平衡性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对稻米成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于水稻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熏21~30d及1~30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熏-60~-65kPa的控水处理,对不同粒位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和食味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上育397和绥粳3号均以长穗期控水所受影响最大,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与CK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间直链淀粉含量的CV最小,脂肪酸含量的CV最大。两品种的食味值长穗期控水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同一时期不同控水强度之间差异不大。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与食味呈负相关。上育397各粒位的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绥粳3号各粒位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表明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蛋白质含量对食味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对食味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将调控米质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粒型、垩白)、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香味)、营养品质(蛋白质)等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重要稻米品质基因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的改良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提高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水稻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花后弱光胁迫对成都平原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弱光稻区耐荫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至2020年在四川温江开展田间控光试验,通过对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和食味品质的测定,研究了弱光胁迫对水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稻米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2)弱光胁迫下,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则显著增加。(3)弱光胁迫显著增加米饭硬度,降低黏度和弹性,使米饭外观和口感下降,综合评分显著降低。(4)主成分分析表明,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和米饭质构特性可以解释81.2%的米饭食味品质变化。米饭综合评分与直链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弹性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大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弱光胁迫导致稻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升高,米饭变硬,黏度和弹性降低,最终使食味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9.
20.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