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策略.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中存在政策不能及时兑现、资金划拨滞后、造林质量低下等问题.作者建议应明确指导思想,建立新的投入和保障机制,走一条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民和县退耕还林(草)的效应及后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和县为例,应用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后的生态和社会效应,结果表明,退耕工程实施后改善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微气候环境,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仍存在退耕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农业产业链等后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大刚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39-2240
要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树立全局观念,明确战略目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在全社会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经济管理,实现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双赢;”运用系统管理思想,再造组织流程,整合资源,形成强势合力;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增强后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庆阳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对庆阳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作业、苗木管理、树种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当地退耕还林(草)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退耕还林(草)效益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近年来我国延河流域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退耕还林(草)计划,可以有效改善土质。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的土壤也有一定的侵蚀。文章分析事实退耕还林(草)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部退耕还林(草)生态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现行退耕还林(草)生态目标的众多冲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协调冲突的三条思路:调整目标、完善政策和产业化发展.首先,对退耕还林(草)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应调整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兼顾的目标的观点.即在遵从公平性、有效性、持续性的原则下,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林种比例;其次对完善政策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姚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96-598,601
黄土高原是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建设的区域之一,在工程实施中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稳固退耕成果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向国家生态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特点,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推进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海晏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县实际提出解决的对策,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林地权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后续产业;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着力研究后续发展问题等,以期为该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洮阳镇退耕还林(草)前后耕地经营规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直观评价法对临洮县洮阳镇退耕还林(草)前后耕地经营的外部可能规模、内部可能规模和必要规模进行了测算和评析。针对洮阳镇目前由于人均耕地少、地块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的实际,提出了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营者素质的实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区农户退耕意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偏关县14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意愿主要受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及国家是否提供后续产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农村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农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就业压力增加、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城镇住宅紧张等,基于此,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该文简述了彭阳县退耕还田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管护机制,落实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OT VGTETATION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六盘山、子午岭、秦岭北麓和关中盆地一带各有一条NDVI高值区。渭河源区植被覆盖较好,黄土塬区次之,丘陵沟壑区最差。退耕以来NDVI年最大化值增加显著,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轻微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的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29.35%、26.49%和8.21%,另有6.59%的土地轻微退化。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显著,变化斜率出现负值的区域主要位于渭河中下游和泾河中上游地区。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的坡地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变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0°-6°、6°-15°、15°-25°和>25°的坡地。位于丘陵沟壑区的吴旗等县坡地植被恢复趋势最为明显,泾河中游、北洛河中上游以及渭河上游等地区也有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浅析退耕还林(草)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实施退耕还林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对于区域而言,退耕还林是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退耕还林(草)是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尝试运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农户退耕还林(草)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农户的意愿,为促进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草)工程,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定性分析与计量模型(Logistic模型)相结合.[结果]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意愿受区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总体环境、对封山育林的态度、人均农用地、非农收入、劳动时间以及地块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结论]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7.
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可持续的根本出路在于后续产业的培育。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优势产业规模小,主导产业培育不足,龙头企业少,加工业严重滞后,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等突出问题。根据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1)发展灌木资源,开发以红枣为主导的小杂果以及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2)立草(灌)为业;(3)发展以陕北绒山羊、奶牛为主导的舍饲畜牧业;(4)调整种植业结构布局,重点发展杂交玉米制种、小杂粮、马铃薯优势产业和沙产业;(5)充分利用区域能源开发及能源工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吸收资金,反哺涉农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8.
郭亚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11-4613
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梯田的生态效益入手,以宁夏隆德县为例,阐述了在沙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梯田建设相结合所产生的效益,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退耕还林(草)与农户利益之间矛盾的探讨,提出了解决这种矛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石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05-14307
以彭阳县为例,根据退耕还林(草)原则,进行退耕还林(草)林草配置相关的坡度、坡向、土壤侵蚀、水系和居民地等多源数据的GIS空间分析,科学合理地选择退耕还林(草)林草配置模式,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使林草配置模式选择科学化,为宁南山区及宁夏全境内的退耕还林后续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