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根施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剂量下,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相当,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优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可作为甘蔗害虫防治中的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60~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棵棵无损5%颗粒剂在宿根蔗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棵棵无损5%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和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1次该药对螟虫的防效是49.1%,绵蚜虫40.0%~97.7%,蓟马42.1%~62.5%;比CK增产10.1%,差异显著性达5%水平,效益增长8.6%。施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是51.4%,绵蚜虫80%~100%,蓟马45.6%~50.5%;比CK增产14.4%,差异显著性达1%水平,效益增长11.5%。与标准药剂呋喃丹3%颗粒剂相比,不管是施1次药还是两次药对螟虫的防效都差不多,对绵蚜虫和蓟马的防效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对蔗茎产量施两次药较高,施1次药稍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呋喃丹是一种高效、高毒、内吸性很强的广谱性杀虫剂。近年来国内先后在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上进行了广泛试验,证明对许多食叶性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980年我们试用3%呋喃丹颗粒剂(美(国产),在棉田进行土层施用,亦表明对棉蚜、棉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1、呋喃丹拌种。试验分五个处理:(1)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3斤;(2)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5斤;(3)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7斤;(4)常规农药(1000倍的甲胺磷,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5)对照(不喷药)。每个小区面积一分。5月1日播  相似文献   

4.
“棵棵无损”防治甘蔗虫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棵棵无损(5%颗粒剂杀虫杀线虫剂)和3%呋喃丹颗粒剂,进行甘蔗虫害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棵棵无损防治甘蔗螟虫为害的效果比3%呋喃丹颗粒剂的更优,施用两次时效果更明显.对蓟马和棉蚜虫的防治两者表现基本一致.与施呋喃丹相比施棵棵无损一次:甘蔗施棵棵无损一次,增产2.9%,工、农业经济效益增2.25倍;施棵棵无损两次甘蔗增产7.4%,工、农业经济效益增4.51倍.与空白对照相比:甘蔗产量增6.81%,工、农业经济效益增4.44%,施棵棵无损两次甘蔗增产11.54%,工、农业经济效益较之增8.89%.甘蔗生产中选用棵棵无损防治虫害,更经济更实效.  相似文献   

5.
棉蚜和棉铃虫是黄河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棉虫综合治理的研究,自1978年在播种时大面积采用3911和呋喃丹颗粒剂隐蔽施药和保护利用天敌为主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间施用该药对甘蔗条螟和蔗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比常规对照3%呋喃丹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有一定的增加产量和促进糖分提高的作用。在甘蔗生产中推荐用量90~105 kg/hm2。  相似文献   

7.
Temik 15G(15%铁灭克颗粒剂)系一种内吸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铁灭克防治棉苗害虫试验示范工作。几年来,我们共试验示范3.7万亩。土壤隐施铁灭克250~400克/亩,防治棉蚜效果87.64~100%,持效期45~55天;防治棉叶螨效果80~100%,持效期45  相似文献   

8.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每公顷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60、75kg,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45~60kg(有效成分2.25~3kg)为宜。  相似文献   

9.
苏沿海棉区棉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棉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产棉基地,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现已占90%以上),过去作为棉花主要害虫的棉铃虫已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随着抗虫棉所占比例扩大,田间施药量的减少,加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越冬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导致生态环境改变,棉盲蝽由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和防治对象,出现种群扩大,为害逐年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施氮肥量对转双价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对转双价基因 ( Bt+Cp TI)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低、中、高三种施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 ,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 ,转双价基因棉田棉铃虫落卵量和幼虫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棉苗蚜、伏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减少 ,发生危害减轻  相似文献   

11.
棉盲椿是棉田常见的重要害虫之一。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棉盲椿的发生危害有加重的趋势,成为沿江沿海棉区的主要害虫。东台县记录,近20年中有8年大发生(为害率5~36.2%),有7年中发生(3~5%),5年轻发生(3%以下)。上海宝山县1975年平均受害28.8%,个别田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棉花种植最佳经济效益,农三师前进水库管理处在2006年引进中长绒棉新陆早24号在前进水库种植,采取宽膜种植的棉田,公顷子棉产量达到6000kg,部分小块地产量更高。衣分平均42.5%,纤维长度多在33mm,每公斤子棉市场销售价格高于细绒棉1元左右,种植经济效益高于细绒棉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种植实践,探索出高产栽培技术,并积极将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到周边民族区域推广应用。1播种及土地准备。选择土壤有机质丰富的中潮耕地是获得中长棉丰产的基础,播前重施农家肥或者增施棉仁油饼,公顷1500kg为好。播前用禾耐斯除草剂对耕地进行喷施,减少田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播期调控和水氮优化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耦合效应,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田间试验调试参数的基础上,基于APSIM平台设置播期和水氮耦合情景[播期设早播(3月3日)、正常播(3月18日)和晚播(每年3月31日),分别用ESW、NSW和LSW表示;降水设以当年自然降水为基础减少20%、减少10%、不变、增加10%和增加20%等5个梯度,分别用W1~W5表示;施氮量设0、 52.5、105、157.5和210 kg·hm-25个梯度,分别用N1~N5表示],对2000-2018年不同处理的春小麦产量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最佳播期和水氮管理耦合方案。结果表明,基于APSIM-wheat模型,春小麦不同播期模拟产量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在5%以内,模型的有效性指数均大于0.5,说明此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适宜性。经回归分析,限制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程度表现为降水量>施氮量>播期。从不同耦合方案的产量及产量年际变率看,该地区春小麦在干旱年,晚播W5N3(降水量增加20%施氮量为105 kg·hm-2)处理下可获得最优产量3 803.77 kg·hm-2;平水年,正常播W4N3(降水量增加10%施氮量为105 kg·hm-2)处理下可获得最优产量4 390.93 kg·hm-2;湿润年时,晚播W5N4(降水量增加20%施氮量为157.5 kg·hm-2)处理可获得最优产量4 657.88 kg·hm-2。  相似文献   

14.
蜘蛛类是棉田中一个庞大的益虫种群。鲁西南地区从4月底~9月底棉田有大量蜘蛛活动取食。蜘蛛类主要捕食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棉小造桥虫、地老虎、甜菜夜蛾等多种害虫的卵及低龄幼虫。蜘蛛和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天敌在棉田内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在5-8月份棉花生长关键时期,合理利用益虫控制害虫,节省农药投资成本60%~90%。1主要蜘蛛种类及活动规律鲁西南棉田中蜘蛛种类多、分布数量大、繁殖性强、幼蛛成活率高。根据定陶县棉办17年的资料,已经采集鉴定的蜘蛛共有19种。棉田中常见的种类主要有:星豹蛛、草间小黑蛛、三突花蛛、斜纹蟹…  相似文献   

15.
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对蔗头象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蔸、培土,每公顷施75、90kg,对蔗头象虫的防效均达70%以上,可作为蔗头象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以公顷施75~90kg(有效成分2.7~3.24kg)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在湖南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探讨了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座果点蕾花铃的影响.即伏前桃在总铃数中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略有增加,施氮量过多或过少均减少伏前桃的比例:秋桃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增加,随密度增大反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伏桃在总铃敷中的比例最高,各个处理平均达到62%左右。根据三桃的总数与比例得出处理3为较好的栽培模式,即播期为4月9日,密度为19755株/hm^2,施氮量为337.5kg/hm^22。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美国种植 Bt棉超过总面积的 50 % ,主要抗烟芽夜蛾 ,还要特别注意其它害虫的暴发。如 90 %棉铃虫最终可以得到控制 ,但需要 5或 6天 ,此时幼虫正在取食造成为害。1 999年 ,路易斯安那州 6 4 %的棉田种植了 Bt棉 ( 1 997年为 3 0 % ) ,以便根除该州北部地区的棉铃象鼻虫。Bt棉对棉铃虫的毒性不及对烟芽夜蛾的毒性 ,各地棉铃虫在 Bt棉上的存活率为 40 %~ 70 % ,甚至 2 %的存活率在早季也是一个问题 ,还需用拟除虫菊酯进行防治 ,过度使用低价的拟除虫菊酯会加快棉铃虫的抗性。在南卡罗那州用拟除虫菊酯防治已失败 ,在其它地方也会…  相似文献   

18.
COUNTER10%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5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每公顷施COUNTER10%颗粒剂20、25、30kg,对蔗龟的防效达85.79%以上,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20-25kg为宜。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设计,安阳县水冶机械厂生产的MBZZ2—型畜力棉花播种、中耕、追肥三用机,自1965年以来已在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推广两万余台,深受农民欢迎。今年,中棉所又对该机进行研究改进,使其能在播种棉花的同时兼施颗粒剂农药(如呋喃丹颗粒剂),以达到防治苗期棉蚜等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条件及化学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品种资源,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与品种资源、播期、种植密度的关系,分析棘孢木霉菌颗粒剂(TCF)和XDS种衣剂(40%毒死蜱乳油、20%辛硫磷和10%井岗霉素混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中有6个抗病自交系,延迟播种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严重,播种密度对病害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人工接种条件下,TCF颗粒剂穴施、XDS种衣剂拌种2个处理表现为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降低,TCF颗粒剂穴施处理的防效最高,为48.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