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永安市辖区内的气象观测站近40年(1981—2020)的气温要素变化趋势做了线性化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冬夏季温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永安市近40年来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季增温明显,夏季则相对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7—2016年洪雅县气温资料,利用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等方法了分析洪雅县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a来,洪雅县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出现了冷暖交替出现的特点;2月和7月增温明显,其余月份基本较为平稳;高温情况的加剧,低温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额济纳旗气象站198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对额济纳旗近35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旗近35a平均气温9.5℃,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0.546℃/10a;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均趋于逐增加,秋季和春季增温幅度最显著,冬季增温幅度较小;额济纳旗极端最高/低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86℃/10a和0.565℃/10a,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74-175
利用伊宁市多年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距平法等分析了各个年代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升温趋势,结果显示:伊宁市近55年平均气温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伊宁市气温由冷向暖发展的分界点;冬季气温明显增高,其次为秋季,夏季增温趋势最弱。  相似文献   

5.
路平平  徐世民  姜虹 《农技服务》2010,27(11):1494-1495
通过对1961~2009共49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进行分析比较,并分析了其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牡丹江平均气温增温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温幅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牡丹江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在49年中上升了2.4℃;冬季增温明显,夏季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选用197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逐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博州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高温日主要分布于7月,寒冷日主要分布在2月;博州高温、寒冷日数的出现次数和强度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以冬暖夏凉为特征;精河站高温日数增加趋势尤其突出。1971—2000年博乐站和精河站年极端最高气温在波动中上升,阿拉山口站和温泉站则下降;博州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上升,且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年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台所提供的2000—2014年的日气温相关资料,对江苏省近15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研讨。21世纪以来,夏季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但冬季平均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小。江苏省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但也有相似趋势。大城市气温普遍高于小城镇,但大城市气温变幅小于小城市。气温变化趋势与特征受全球气候大趋势影响,但存在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陈晶  杨帆  田宝星 《农技服务》2016,(4):147-148
利用黑龙江省巴彦县1961-2015年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分析等方法对巴彦县气温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巴彦县年平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变化最为显著,夏季最弱;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巴彦县气温由冷转暖,到90年代末期,升温趋势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10.
依据我国西北干旱区95个站点1951-2008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法(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剖析了西北干旱区气温场空间分布结构及多时间尺度下的变异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气温存在3a、9a及准12a主周期;气温场空间分布以"相间复杂"型为主(对总体方差贡献为30.93%),基于此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北疆子区、南疆子区、河西子区、青海子区及内蒙古子区。全区44.8%的年份气温属正常范围,15.5%年份异常偏暖,3.4%显著偏暖,13.8%年份偏冷,显著偏冷和异常偏冷年份均为8.6%。自90年代以来,西北干旱区开始增温,2001-2008年温度正距平值达6.9℃,正距平年数由80年代40%上升至100%。西北干旱区97.9%的地区呈现增温趋势,其中94.7%的地区通过信度0.01的显著性检验,96.8%的站点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增温幅度为0.02℃/10a-1.21℃/10a;并形成了北疆以富蕴(1.09℃/10a),南疆以喀什(0.22℃/10a),东疆以巴里坤(0.76℃/10a),柴达木盆地以小灶火(0.81℃/10a),河西地区以松山(0.08℃/10a),内蒙古西部以吉诃德(0.03℃/10a)为中心的增温区。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梨园节水灌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树是需水较多的果树树种,灌溉是生产高产、优质梨果的必要措施。在论述果园节水灌溉理论体系和分析梨树需水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梨树灌溉时期为发芽前后到开花期、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果实迅速膨大期、采果后及封冻前;丘陵山地梨园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微灌、膜上灌及倒虹吸引水;平原地区梨园常规节水灌溉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微灌、膜上灌溉,以及梨树调亏灌溉和分区交替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今后我国果园的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以期在目前水资源危机和干旱环境下,提高梨果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用于苹果园中能提高苹果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但WSN温湿度传感器部署的数量及位置是WSN节点部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北京市丰台区一个普通苹果园进行了实地试验,采用温湿度仪测量了大量点的温湿度,研究空气温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决定传感器部署策略。结果表明,对于单个冠层,空气温湿度在每个平面具有相同的走势;距离果园边缘的果树冠层空气温湿度的极差大于果园中心位置的果树,相差约3倍;果树间隙的空气温湿度极差和果园中心处的冠层极差相近。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先平面后整体,外密里疏"的苹果园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的部署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干旱荒漠区生草覆盖对果园苹果光合特性和叶片质量的影响,选用富士苹果,设置清耕和生草覆盖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叶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生草覆盖与清耕处理的果园空气相对湿度(冗H)及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及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趋势相似,生...  相似文献   

14.
刘闯  祝奎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18-1020
根据本溪地区1958~2009年气温序列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法,对近52年来本溪地区年和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本溪地区气温以增温为主,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可将本溪地区分为2个阶段:1958~1988年为相对冷期,1989~2009年为相对暖期;本溪地区年和季平均气温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5.
在阿克苏佳木试验站枣树果园进行了单点滴灌灌水方式12,16,20L/h滴头流量和4,6,8h滴水时间共9种灌水模式试验,采用土壤含水量连续监测系统(AV-EC5、EM50/R)监测并分析了土壤水分时空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单点滴灌灌水方式下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的分布从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土壤水分按点源三维入渗方式运移,湿润层呈扇形剖面;供水停止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峰面不断向外部推移,湿润层土壤含水量开始有所增加,后期湿润体内的土壤含水量普遍降低,高含水区逐渐下移,最后达到相对稳定;滴头流量越大,灌溉时间越长湿润层能达到的深度越深,水平方向水分运移也越远;深层土壤水分持续增加时间也与滴头流量和灌溉时间成正比;试验地土壤水分水平运移速度比垂直运移速度快;当地枣树果园滴灌模式选择16L/h流量8h灌溉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16.
利用EOF方法对我国春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气温有4种典型分布,分别为南北型东西型全国一致型区域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1%、10.8%、9.7%、6.3%。南北型分布特征为气温由北低南高转变为北高南低;东西型分布特征表现为以2年为周期,从西至东气温的偏高与偏低交替出现;全国一致型分布特点为全国春季气温同步升高或降低且经历了2次突变;区域型主要体现在我国西部地区,西部春季气温南北反相振荡。  相似文献   

17.
张爽  万敏  李光兵  何遂  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91-9794
[目的]分析北碚区气温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北碚地区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EOF、线性趋势等分析方法对北碚区近60年来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气候特征。[结果]近60年北碚区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速率为0.045℃/10a,其中秋季增温最为明显,而夏季呈减温趋势;1~7月平均温度呈逐渐升高趋势,8~12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区气候呈现西部地区温度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状况;全区平均温度异常空间分布主要有全区一致偏高(低)型、南北反向型和东西反向型。[结论]该研究为有效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8—2017年淮北市各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近10年淮北市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淮北市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年平均最低气温由西向东趋于升高,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0℃、最高气温≥35℃的天数自西向东趋于减少,但趋势不明显;四季降水量、雨日空间差异显著,四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全年和春秋冬季雨日纬向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10年四会市气象观测站50年逐日观测资料,对四会市出现低温和霜冻的日数、年、月变化及其强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出现低温、霜冻天气的前期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浅析,找出单站气象要素与出现低温、霜冻天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