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南牧区牧业生产综合配套集成技术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南牧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组成部分,它包括黄南、玉树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由于自然条件严酷,交通闭塞,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草地畜牧业原始落后,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以雪灾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有许多的藏族牧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人1:3和牲畜头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内容的青南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强调草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平均与协调性,以提高草地牧业生产效率为衡量标准,对各子系统中的弱项在投资和政策调控上给以倾斜,特别是在系统的产品输出环节应给以重视,生态牧业建设项目不宜过大,而应强调局部建设的整体提高,生态牧业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青南牧区不同处理下燕麦生产牲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燕麦品种、施尿素量、行距和播量在青海果洛州达日县进行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燕麦株高的影响均极显著,燕麦生长期间各处理生长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拔节盛期和孕穗盛期,最快生长期出现在7月14日至23日拔节盛期。获得最高产草量的最适行距、施尿素量和播种量分别为13、2cm、250kg/hm^2和250kg/hm^2。燕麦在试验地区生殖生长期不足,单蘖穗重占单蘖重的比例较低,而单蘖茎重则成为单蘖重的主要结构成分。与单蘖重关系最显著的是单蘖茎重,其次为单蘖叶重和秆径,而单蘖穗重与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青南牧区不同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同燕麦品种、施尿素量、行距和播量在青海果洛州达日县进行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燕麦株高的影响均极显著,燕麦生长期间各处理生长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拔节盛期和孕穗盛期,最快生长期出现在7月14日至23日拔节盛期。获得最高产草量的最适行距、施尿素量和播种量分别为13.2 cm、250kg/hm2和250 kg/hm2。燕麦在试验地区生殖生长期不足,单蘖穗重占单蘖重的比例较低,而单蘖茎重则成为单蘖重的主要结构成分。与单蘖重关系最显著的是单蘖茎重,其次为单蘖叶重和秆径,而单蘖穗重与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燕麦品种、施尿素量、行距和播量在青海果洛州达日县进行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燕麦株高的影响均极显著,燕麦生长期间各处理生长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拔节盛期和孕穗盛期,最快生长期出现在7月14日至23日拔节盛期.获得最高产草量的最适行距、施尿素量和播种量分别为13.2 cm、250 kg/hm和250 kg/hm.燕麦在试验地区生殖生长期不足,单蘖穗重占单蘖重的比例较低,而单蘖茎重则成为单蘖重的主要结构成分.与单蘖重关系最显著的是单蘖茎重,其次为单蘖叶重和秆径,而单蘖穗重与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青南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青南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为青南牧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大明 《青海草业》2002,11(1):21-24
对青南牧区防灾基地建设 2 0 0 0年度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总结了建设成绩与经验 ,针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呼吸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呼吸是土壤有机碳返还至大气的主要形式,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一直备受关注。近30年来,已有大量增温试验和模型就气候变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做了详细的探讨。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呼吸对浅层土壤增温的响应,对深层土壤的关注不足,且鲜有涉及土壤动物和土壤冻融过程,这些可能会减弱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的CO2排放的预测能力。本研究提出几个目前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呼吸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深层土壤呼吸对增温的响应;2)土壤动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及影响;3)土壤冻融过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通过综述这3个研究领域的现状,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过程和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春季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和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4.06和12.31 t·hm–2,纯收益分别为6 286和11 011元·hm–2,显著高于3种单播模式(P <0.05),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0.
7种优良观赏草光合生理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选择晴朗天气对观赏草劲芒、柳枝稷、花叶虉草、歌舞芒、矮蒲苇、遍生芒、晨光芒的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气孔限制值、净光合速率(Pn)、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AR)和蒸腾速率(Tr)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并计算各材料的光合饱和点(LSP)和光合补偿点(LCP),研究材料光合日变化及其耐荫性,测定结果表明,7种观赏草中,柳枝稷的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WUE)最高,抗旱耐荫。晨光芒和花叶虉草均有较高气孔导度,两者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方面,晨光芒最高,花叶虉草最低,花叶虉草WUE最低,抗旱性差,在潮湿或水环境中表现好,为具有较强耐荫能力C3型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主要由气孔导度下降引起。根据测定的数据及田间不同相对光强下材料的生长情况综合评估,7份材料的耐荫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矮蒲苇、花叶虉草、歌舞芒、遍生芒、劲芒、柳枝稷、晨光芒。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牧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高原牧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存在6~7、15 a的年周期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20世纪70年代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使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比例越来越高,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幼畜成活率1984年之后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环湖地区气候条件对畜群的综合影响,确定春季牲畜转场时的灾害天气指标,对共和、天峻、刚察、海晏、茶卡等地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出牲畜转场范围内逐旬、逐候的灾害天气日数,提出了各地的最佳和次佳转场期。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提出了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明  看召本 《草业科学》2011,28(6):1181-1186
摘要:由于粗放型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过度追求牲畜数量,产生了“公地悲剧”。因此,国家对青藏高原制定了以牧业合作组织为平台推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实行游牧定居、草地围栏,以实现“三减”目标。本研究以青海省海南州哈乙亥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该合作社的成立过程、运行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以合作社为载体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发现,由于高原牧民生产与生活的特殊性,藏族传统文化习俗独特性以及牧民由游牧转向定居的“再社会化”变迁等方面的复杂影响,牧民合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与农业区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畜牧合作社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退牧分流人员就业、畜种退化、动物防疫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天祝县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多年系统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天祝县年、季、月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认为气候变化是制约天祝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气候变化的制约条件提出了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建立农区牲畜育肥基地;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草的水利建设,科学灌溉草场;适地、适草、适畜,发挥不同类型草场区域优势,开展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适宜收获方式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增加农牧交错地区饲料来源的角度出发,尝试改变当地玉米Zea mays常规的收获方式,采用提前收获果穗、植株继续生长5 d后收回的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收获方式使籽粒产量下降,秸秆产量提高.籽粒的总淀粉及粗蛋白含量下降;茎、叶粗蛋白含量增加;NDF,ADF和ADL含量下降,秸秆的饲用价值提高.通过能量折合计算,籽粒产量损失可由秸秆产量的增加弥补,该收获方式在农牧交错地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对西北针茅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定位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小波分析、Logistic曲线拟合、M 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幅为每10年0.529 ℃,1986年和1997年气温发生突变;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4.955 mm,年降水量有一个9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年蒸散量和日照时数也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使青海湖北岸温性草原典型牧草西北针茅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推迟,从而使牧草整个生育期延长,为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西北针茅返青、开花、成熟和黄枯期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水分和日照条件也是影响牧草生育期的因子,对于不同生育期,其影响大小有所不同;返青期主要受2-4月最高气温和上年8月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可使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6月平均最低气温和3-6月小型蒸发量共同影响牧草高度,气候变化使西北针茅高度增加;牧草产量与6-7月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6-8月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因子变化趋势使产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53年青海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1961-2013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气候变化的特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估算了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达0.40 ℃10a-1;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6.0 mm10a-1;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现减少趋势。自2002年以来的近10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且气候生产潜力从2002年开始有突变(r=0.29,P<0.05)。近53年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在323.39~478.48 gm-2a-1之间,年际间变化波动较大,呈现较弱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914 gm-2a-1。  相似文献   

19.
王力  李凤霞  周万福  李晓东 《草业科学》2012,29(8):1256-1261
利用三江源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牧业气象观测站1989-2010年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日、月、年气象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就青海省海拔相差较大的曲麻莱和河南的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山嵩草物候的影响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2年来两站年平均气温增速相当,高海拔区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幅大于低海拔区,而高海拔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增幅小于低海拔区,生长季(4―9月)与全年的气温变化有相同趋势。两站全年及生长季气温变化均显著相关,其差异主要受海拔影响。两站高山嵩草的返青期、黄枯期和生长季均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高海拔区的波动大于低海拔区。海拔每升高100 m,高山嵩草的返青期推迟3.3 d,生长期缩短2.5 d。1989―1999年与2000―2010年两个时间段平均物候期高海拔区提前6~25 d,生长期延长3 d。低海拔区返青期提前1 d,其余物候期推迟1~9 d,生长期延长6 d。高海拔区高山嵩草的生长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生境更为脆弱。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影响我国北方干旱牧区草原生态的重要因子,利用达茂旗周边12个气象站点空间插值1954~2012年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ll突变诊断和morlet复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达茂旗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来,达茂旗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41℃/(10a),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通过M-K突变检验,进一步验证了年平均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同时,确定了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具体是从1986年开始。通过morlet复变小波分析,研究区年平均气温演变过程中存在着3~7a,8~16a,17~32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在年降水演变过程中存在3~6a,7~9a,12~22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