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新菠萝灰粉蚧和菠萝灰粉蚧(D.brevipes)经常从进口菲律宾和东南亚水果中截获,用形态学方法对二者进行鉴定较难,且耗时较长。为了对这两种粉蚧进行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利用mtDNA COI基因设计了两组特异性引物和MGB探针,应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实现了对新菠萝灰粉蚧和菠萝灰粉蚧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目的。该方法耗时短,重复性好,适合在口岸检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 Beardsley)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近似种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Cockerell))从形态上很难区分,给口岸快速准确鉴定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尝试采用快速、易于操作的DNA条形码技术对两种粉蚧识别鉴定。实验选择两种粉蚧的不同地理种群共65个样本,选用3个分子标记(COI、28S和18S)进行引物筛选、基因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8S_2880_F/18S_B_R;28S_S3660_F/28S_A335_R;Pco_F/C1-12342_R)能够成功扩增所有测试样品;3个分子标记都存在条形码间隔,COI最大,28S次之,18S最小;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同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28S的NJ树图与COI相似,均以高支持率(97%和100%)将所有样本分成2个独立分支,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与28S和COI相比,18S基因序列矩阵构建的聚类树含低支持率分支。本研究扩增的COI及28S基因区段均可作为快速准确鉴定新菠萝灰粉蚧与菠萝灰粉蚧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氧化乐果、杀扑磷、毒死蜱、灭多威、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及矿物油对新菠萝灰粉蚧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处理24h后,对1龄若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毒死蜱>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吡虫啉>杀扑磷>阿维菌素>矿物油;对2龄若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毒死蜱>灭多威>吡虫啉>氧化乐果>杀扑磷>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矿物油;对3龄若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毒死蜱>灭多威>吡虫啉>杀扑磷>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阿维菌素>矿物油。测定了氧化乐果、杀扑磷、毒死蜱、灭多威、吡虫啉及高效氯氰菊酯对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处理24h后,对雌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杀扑磷>毒死蜱>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氧化乐果>灭多威。结果表明毒死蜱、灭多威、吡虫啉和杀扑磷等可作为控制新菠萝灰粉蚧发生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菠萝灰粉蚧的雌成虫进行田间调查,应用David和Moore的聚集性指标、Cassie的指标C和Kuno的指标CA、Lloyd的平均拥挤度m*及聚块性指标m*/m 3个聚集性指标及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m* m的回归法对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剑麻株内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引起聚集的原因主要是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自身习性,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菠萝灰粉蚧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特别是墨西哥到巴西之间,另外欧洲、非洲和亚洲也有少量分布。新菠萝灰粉蚧于1998年在我国首次发现,随后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大量暴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CLIMEX 3.0与ArcGIS 9.3结合的方法研究该虫在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气候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在我国的适生范围主要分布在18.3°N~27.3°N,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福建、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浙江、西藏等省市,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03%。其中整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南部、福建东南部和台湾西南部高度适生。基于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适生区向北扩展,面积将增加至全国总面积的18.97%;到2050年,适生区北界将向北移至32.8°N,上海、江苏和安徽南部均将成为适生区。鉴于新菠萝灰粉蚧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应进一步加强针对该虫的检疫、根除措施,完善疫情监测体系,预防其新的进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辐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扶桑绵粉蚧有效除害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γ-射线不同辐照剂量对该虫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虫龄继续发育的比例明显降低;相同剂量水平下,各虫龄对辐照的耐受性随虫龄增大而增强,以3龄若虫和成虫的耐受性最强;大规模辐照测定表明,采用130Gy可有效阻止3龄若虫和雌成虫后代的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上半年,佛山澜石口岸3次从进口泰国香蕉上截获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新菠萝灰粉蚧.现对该虫作一简单介绍,供口岸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比利氏灰粉蚧(Dysmicoccus lepelleyi(Betrem))寄主广泛,是灰粉蚧属为害较为严重的种类之一。本文将该虫的形态、分布、寄主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各口岸检疫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谷象成虫,得出雄性不育剂量为110Gy,雌性不育剂量为140Gy,并观察了辐照对成虫寿命、交尾率和交尾时间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释放不育谷象与被防治谷象的比例为50—100:1。  相似文献   

10.
糠片蚧是湖南省柑桔上的主要害虫。据调查,糠片蚧的天敌中有寄生蜂6种,寄生率一般为5~10%。高的达34.75%。其中糠片蚧蚜小蜂为优势种,系首次发现。凡湿度大、肥力足的桔园寄生率较高,春梢上寄生率比秋梢和果实上的高,不喷农药的桔园比喷药的寄生率高出一倍以上。一年之中,寄生蜂发生高蜂期在秋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芜菁、猪殃殃和反枝苋3种杂草种子进行了50~1000Gy的辐照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7d后,1kGy以下剂量的辐照对3种杂草种子的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因杂草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花生地下害虫花生新黑地珠蚧为研究对象, 对其田间危害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花生新黑地珠蚧在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 多发生于沙壤土, 主要以珠体状的2龄若虫为害花生根部; 雌雄珠体数量及大小差异均较大, 单株花生上为害的雌珠体数17~78头, 雄珠体数59~146头, 雌雄珠体性比为1.00∶2.61, 雌雄珠体直径分别为4.72~7.26 mm和1.83~2.65 mm。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传统形态学分类的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中所采集害虫为花生新黑地珠蚧, 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珠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铁山 《植物保护》2009,35(3):60-62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花生新珠蚧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32 ℃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并得到了花生新珠蚧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虫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与田间调查结果和发生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对竹制品中的竹绿虎天牛老熟幼虫进行辐照处理,并测定其化蛹率和羽化率,观察蛹、成虫的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使竹绿虎天牛幼虫发育迟缓;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为60Gy;通过数据分析,推算出辐照处理后99.9968%阻止幼虫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为85.7 Gy,其95%置信区间为72.7 Gy~113.0 Gy。因此,86 Gy可作为竹制品中竹绿虎天牛的辐照检疫处理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万安、泰和蔗区调查和室内饲养,得出蔗纷纷(SaccharicocussacchariCockerll)在该地区的越冬虫态以卵为主,若虫、成虫次之;其越冬场所有害藏蔗种、宿根蔗兜、蔗田枯叶鞘和田埂杂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innaeu)。  相似文献   

16.
芒果实蝇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芒果等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报道了γ-射线对芒果实蝇的辐照效果。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50Gy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70Gy剂量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成虫不能羽化。通过机率值分析,获得芒果实蝇辐照处理的LD99.9968为107.10 Gy(97.09,123.08)。在0~60Gyγ-射线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老熟幼虫虽然不能100%死亡,但其羽化百分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随辐照处理剂量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在沙区严重危害花生的害虫之一。经观察 ,该虫在豫东 1年发生 1代 ,以 2龄幼虫(球体 )在土壤 10~20cm的土层中越冬 ,5月中下旬越冬球形体脱壳羽化为成虫 ,交尾产卵。 6月下旬为 1龄幼虫孵化盛期 ,孵化后的 1龄幼虫钻入土内 ,吸取花生根部汁液 ,是防治的关键时机 ,7月上中旬为 2龄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9.
采用9MeV X-射线辐照处理云杉小墨天牛45、龄幼虫和雌虫,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发育和繁殖能力,导致幼虫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或羽化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45~60Gy、35~40Gy;阻止田间雌虫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雌雄两性成虫同时辐照的不育剂量小于60Gy。为此,可分别采用60Gy和140Gy处理原木及木质包装中云杉小墨天牛幼虫和成虫,以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成虫,结果表明,处理剂量为500Gy时,当天死亡率达100%,处理剂量为350Gy时,成虫3d后全部死亡,而以300Gy剂量处理后7d,试虫死亡率亦为100%。处理后30d,200—300Gy剂量的处理未出现卵或幼虫。纵坑切梢小蠹存活和繁殖能力与辐照剂量之间符合剂量效应关系,7d理论致死剂量LD99.99为228.7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