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农业部批准,2007年6月11~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成种子管理与质量控制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对两国的种子立法、品种选育和种子管理情况进行考察访问。在美国期间,代表团访问了依阿华州立大学种子科学中心和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与种子质量检验和市场营销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参观了依阿华州立大学种子检验室、先锋公司总部和育种基地;在加拿大期间,代表团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国际市场司、食品检验署、谷物委员会、种子生产者协会、种子贸易协会、东部谷物与油料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雷付华 《种子》1997,(3):67-68
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之一是提高种子质量,仁寿县近16年年均玉米制种面积260公顷,年均产种61.2万公斤。县内年供种量85—90万公斤,在自制自用基础上,部份年份有余缺调剂。在不断健全完善制种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种子检验、监督下,玉米种子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但在种子专营保供中也存在一些弊病。 1 严格把好玉米种子生产质量关 1.1 首先抓好亲本种子 仁寿县在推广成单1号、成单4号等新品种时,注意与育种单位合作.做到亲本有限世代繁、制,即原原种→原种→亲本→杂交制种。县内扩繁原种生产亲本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外专局下达任务,应澳大利亚农业部及迪肯大学的邀请,宁夏农牧厅、宁夏种子协会组织有关各县、市人员一行12人于2004年月7月13日至8月2日赴澳大利亚考察,学习和考察了澳大利亚种子政策法规、种子加工、种子检验、良繁体系建设以及种子公司企业化管理的经验,学员们收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杨小娟 《种子科技》2010,28(8):14-15
<正>种子检验(seed testing)是保证种子质量(种子品质)的重要关键,特别是在种子作为商品流通后,种子检验工作尤为重要,所有种子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都须通过检验确定。因此,正确全面地了解种子检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种子质量管理的几个特点辽宁省种子管理站(沈阳110034)盛素文我有机会于1996年参加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业支持服务项目农业部赴美国种子检验技术培训团,于4月6日至5月3日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和农学系,接受种子检验技术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13,(1):51-51
应美国种贸协邀请,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杨军率中国种业代表团52人访问美国。访美期间,代表团一行考察了美国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参观了位于爱荷华州的杜邦先锋总部、孟山都、先正达、斯泰种子公司、爱荷华州立大学种子中心、Latham种子公司和伊利诺斯基础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了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惠农政策,农业种子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技术要求,监督指导种子企业强化种子生产基地质量监管,初步形成了小麦大田用种生产基地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小麦种子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严格规范种子检验科学评定种子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检验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种子检验员)按照特定的程序(种子检验规程)对给定农作物种子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测定,并与规定的标准(种子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种用价值的活动。种子检验作为检测种子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其结果是判断种子  相似文献   

9.
浅谈种子检验机构的档案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西 《种子科技》2010,28(11):7-8
种子检验机构是种子质量检验、检验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在种子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种子检验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也反映了种子质量、检验技术研发的不断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种子检验机构的档案,使其规范化和科学化,正确、全面反映种子检验机构建设和种子检验技术发展的历史,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发芽率是种子质量中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种子生产、经营者最关心的一个质量指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种子本身质量问题之外的因素(如发芽床、水分、温度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给种子本身以最真实的质量评价,是种子检验人员的工作宗旨。笔者在从事种子检验工作中发现,不同处理对小粒蔬菜种子发芽有较大影响,为探索最适宜的种子发芽方法,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1.
1种子批的概念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种子批是指规定重量的、外观一致的种子,据此可签发国际种子检验证书.  相似文献   

12.
1我省种子质量管理工作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施行,<种子法>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种子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种子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种子质量不断提高.1998年、2001年及2002年农业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我省样品合格率和企业合格率均为100%,我省省、市两级大范围的入库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和春季市场监督抽查,连续多年样品合格率均在85%以上.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成绩:一是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渐成制度.二是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网络已具雏形.三是种子检验与质量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检验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四是种子检验与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五是尝试了种子质量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应新西兰作物与食品研究所邀请,由农业部农业司组织的蔬菜种子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993年3月29日至4月7日赴新西兰访问考察。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蔬菜产、销和种子生产与管理的重点考察,探讨与新西兰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在新期间,我们访问了该所总部和所下属的四个分所(站),梅西大学种子技术中心,兰鸟食品有限公司,威克兄弟土豆、洋葱加工厂,亚兹种子公司试验站,克列(私人)种子质量检验室,“MG”蔬菜生产者合作社。此外,还访问了一些种子生产者,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4.
种子是具有生命的特殊商品,是农作物各种优良性状的载体,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在农业生产上能否表现高产、优质、高效,除决定于品种好坏以外,还取决于种子质量。种子质量的优劣要通过种子检验来判定。因此,种子企业对种子检验工作普遍关注,研究种子企业种子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种子企业提高种子质量自检水平的途径和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蒋春祥 《种子科技》2007,25(4):27-28
目前,国内针对种子检验室间比对试验的报道不多。本文提出几点意见,旨在引起种子检验方面同行们的重视,共同探讨种子检验室间的比对试验。1关于比对试验的提法地方质检部门在对种子检验机构进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时候,要求种子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有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文字材料。能力验证是通用的对检验机构能力状况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考核的一种方法,带有"官方"色彩。能力验证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张继春  卢宁 《种子科技》2007,25(1):21-22
县级种子检验机构对促进种子质量的提高,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种子产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检验三位一体结构被打破,种子检验机构独立行使职权。现就如何加强县级种子检验机构建设谈几点看法,共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7.
种子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必须通过种子检验技术才能得出结论。种子检验作为检测种子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其结果是判断种子质量优劣和调解种子质量纠纷的依据。检测活动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质量判断的公正性。因此,只有严格规范种子检验,才能做到科学评定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种子净度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四大指标之一,也是种子检验中的必检项目,种子净度检验结果为种子加工时选择适宜的清选分级机械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了田间出苗率、减少杂草和其它植物的数量,节约了除草剂和劳力,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国净度分析检验是以现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3—1995(以下简称《规程》)为执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种子检验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检验是农业生产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种子的保证,是农业丰收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种子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近年来种子检验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综述,阐述了种子发芽试验、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测定、种子纯度的测定和种子健康度检验的方法,并探讨了以往种子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种子检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荷兰现代种子管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琴  毛从亚 《种子世界》2005,(12):47-49
经农业部批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江苏、青海、山东、湖北、福建等省的12名种子行业管理干部和种子公司经理组成的现代种子管理考察团于2005年8月29日至9月11日对荷兰现代种子管理与技术进行了考察。在荷兰期间,代表团访问了Wageningen大学,该大学的Teus J Kamphorst教授、植物系H.A.J.M.(Erik)Toussaint教授、访问学者rubi、S.P.C.(Steven)Groot教授等分别介绍了荷兰农业生产、科研的基本情况,Wageningen大学的教学、科研方向,转基因育种情况,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等;参观了国家植物育种繁殖研究中心和Wageningen大学植物园;考察了荷兰种子协会、Syngenta公司和Seed Processing公司以及Swifter bant的一家农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