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采用MPN法测定了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布设的5个站位SRB检出率达100%,SRB平面分布特征是鱼类网箱区>对照区>浮筏贝类区;垂直分布特征为1cm层>5cm层>10cm层,SRB数量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探讨了SRB含量与相应沉积物样品中的硫化物含量、氧化还原电位、pH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SRB数量与硫化物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6,P<0.05),与氧化还原电位(OPR)呈极显著性负相关(R=-0.97,P<0.01),与pH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网箱养殖水域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危害表现日益严重,海水网箱沉积物中SRB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不同属种的SRB开展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分离出25株硫酸盐还原菌纯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脱硫弧菌素,被鉴定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其中CSRB2、CSRB4、ESRB2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ovibricans),ASRB4、BSRB1菌株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Desulfovibrio Desulfovibricans subsp.aestuarii),其余菌株鉴定为需盐脱硫弧菌种(Desulfovibrio salexigens)。此海区SRB种类数量特征是需盐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鱼类肠道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tion bacteria,简称SRB)的群落特征,本研究选用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为研究对象,通过SRB功能基因(dsrB)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河鲤前、中和后肠SRB功能群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黄河鲤肠道SRB主要分布在中肠和后肠,中肠SRB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脱硫球茎菌属(Desulfobulbus)、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脱亚硫酸菌属(Desulfitobacterium)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暖绳菌属(Caldilinea);后肠SRB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的脱硫球茎菌属、脱硫弧菌属、脱硫菌属(Desulfotalea)、互营杆菌属、脱硫念珠菌属(Desulfomonile)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的FAPROTAX(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Prokaryotic Taxa)数据库代谢功能预测显...  相似文献   

4.
张虹  徐进  魏开金  徐滨  王丹 《淡水渔业》2023,53(4):54-60
本实验旨在筛选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生长特性及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稻蛙”养殖稻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X2。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DNA测序对X2进行鉴定,随后对X2在不同pH、盐度、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以评估其环境适应性,并将X2接种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培养基中,测定去除率以评估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X2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结果显示:X2在pH 5~9、盐度5‰~50‰、温度20~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pH、盐度、温度分别为7、5‰和35℃。这表明X2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盐性,适温性广等特性。X2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在X2接种浓度为5.0×107 CFU/mL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4.95%;接种浓度为5.0×105 CFU...  相似文献   

5.
从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MY1,采用形态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通过不同温度、pH值、盐度条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Y1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  相似文献   

6.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苯唑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株HD01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
根据NCBI公布的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磷酸丝氨酸转氨酶(phosphoserine transaminase,serC)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可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爱德华氏菌的PCR方法,并对患病鱼组织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一致的124 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50 pg/反应,对靶标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6 cfu/反应。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成功建立了爱德华氏菌常规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爱德华氏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虾及其冻品中亚硫酸盐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虾及其冻品中添加亚硫酸盐造成的食用安全性隐患,研究其最佳检测方法.在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中第一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波长和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确定了25℃恒温水浴下,虾及其冻品中亚硫酸盐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为575 nm,最佳反应时间为17.5 min.运用该方法检测了市售鲜活虾、冷冻虾及虾仁等100份样品中亚硫酸盐的含量,发现有7份样品超标,亚硫酸盐最高含量为255.44 mg/kg;进一步对50份鲜虾样品仅做去头处理,检测发现有16份样品亚硫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达297.64 mg/kg.综合比较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建议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应增加虾中亚硫酸盐最大使用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究临沂市某草鱼养殖场发生病害的原因,从患病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和肾脏混合组织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致病菌G-13,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等完成菌株鉴定,并测定其耐药特性。形态特征显示G-13是一种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在LB固体平板上形成乳白色、圆形、整体呈隆起状、边缘较为整齐、表面光滑湿润的菌落;16S rRNA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发现G-13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聚在一支,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葡萄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无盐和3%NaCl胰胨水等7项指标为阳性,与假单胞菌属特征相近,确定分离株G-13为P.fluorescen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G-13对丁胺卡那、多西环素、四环素、新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克林霉素、呋喃唑酮等7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1.
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化细菌在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保持健康水产养殖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分析了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硝化细菌的主要种类及其系统进化关系,综述了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认为中国应加强对水产养殖环境硝化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为养殖环境的污染防治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耐盐红螺菌拮抗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宏端 《水产学报》2005,29(3):362-366
耐盐红螺菌的无菌代谢产物经CM—Sephadex C-50弱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获得3个蛋白吸收峰:PSB2-1’峰,PSB2—2’峰,PSB2—3’峰。其中PSB2-1’峰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PSB2-1’峰组分样品经透析脱盐,后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其冷冻干燥样品进行毛细管电泳与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表明PSB2-1’峰的抑菌蛋白物质已达到较高纯度,其准确分子量为9290Da。耐盐红螺菌拮抗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不敏感,但对酸碱性较敏感;用蛋白酶处理,其抑菌活性受枯草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耐盐红螺菌产生的拮抗物质可初步归属于小分子热稳定肽(SHSP)。  相似文献   

13.
张家顺  苏真真  薛菲菲  李赟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5,39(10):1549-1557
为了获得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虾贝混养池中筛选得到2株氨氮去除能力较高的菌株,编号分别为9A-7和9A-19。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菌株9A-7为非典型弧菌(Vibrio atypicus),菌株9A-19为魔鬼弧菌(Vibrio diabolicus)。不同生长时期与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氨氮去除与菌株的生长是同步的。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培养液盐度、pH和培养温度对2菌株去除氨的效率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盐度对2菌株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相似,低pH和高温对菌株9A-7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高pH对菌株9A-19去除率影响较小。当氨氮浓度为50mg/L,温度为25℃、盐度为30‰、pH为7.5时,培养至24h菌株9A-7和菌株9A-19除氨率分别高达74.67%和90.67%。这些结果为2株筛选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软烤扇贝制品在常温贮藏期间的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40.65±2.38%,Aw0.92±0.02,符合产品标准要求;但细菌菌落总数和耐热菌落总数分别为4.16±1.54 log10cfu/g和3.98±1.02 log10cfu/g,pH6.77±0.14,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对潜在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测试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检出5组菌,2组为葡萄球菌属,但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组为芽孢杆菌属。探究其是否具有致病性,需要增加样本并与产品加工过程关联,作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剑尾鱼在检测细菌毒力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潘厚军 《水产学报》2000,24(5):467-471
用18株从鱼类所分离的细菌攻毒剑尾鱼,结果显示细菌对剑尾鱼的毒力与回归感染或攻毒敏感鱼的毒力结果较为一致,另外,用剑尾鱼感染病原菌的适宜途径为背肌注射,与原代比较,近交高代剑尾鱼个体之间对病原菌的反应较为一致,感染后死亡时间相对集中。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在检测鱼类细菌的毒力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CAM)用于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FlowCAM对3种培养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密度和粒径大小进行检测,并与显微镜人工观察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对比。结果表明,FlowCAM为藻类分类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及数据,可进行种类鉴定的藻类直径不应小于5μm。定量检测藻类样品的密度不应小于3×105个/L,即FlowCAM适合于藻类密度较高水体、特别是有水华发生水体的藻类鉴定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两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这两株光合细菌为Rhodovulum sp菌株。菌株GHJ-1、GHJ-2对污水进行15 d的净化处理后,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1.4%和96.3%;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82.7%;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6.8%和67.5%;COD Mn的去除率分别为61.7%和42.4%。  相似文献   

18.
水产品中4种常见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扩增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549、426、348和243 bp,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设计优化了可用于水产样品中4种目标致病菌的共增菌培养基,该方法应用于35份实际水产样品的检测,并与国标方法对比验证,4种致病菌的整体符合率达94%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多重PCR方法可应用于水产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氏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刘鸿玲  刘敏  闫冬春 《水产科学》2011,30(8):485-490
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是常见的2种DNA对虾病毒,在虾类养殖业中经常会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立这2种病毒的复合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因库中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了肝胰腺细小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这2种病毒PCR复合检测的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退火温度55℃,主要试剂Mg2+终浓度为3mmol/L,dNTP终浓度为0.4 mmol/L,引物终浓度为0.8μmol/L。进一步比较了在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下,检测单种病毒和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灵敏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