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之比为1:1:1.5,固形物浓度为20%(W/V)的溶液,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ω-3脂肪酸包埋率达到93.8%,抗氧化性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云南橡胶种子油食用、医用研究开发进展: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已证实其具有显著的降脂效果及 AS 病变消退作用;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和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可提高其功能成分ω- 3脂肪酸的抗氧化稳定性,经64℃/144h强制氧化试验,其氧化稳定性比液体油提高2.7倍;橡胶种子作为饲粮可将植物性的ω- 3 脂肪酸转化为动物性的富含ω- 3 脂肪酸的禽畜产品。  相似文献   

3.
重视富含亚麻酸的橡胶种子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膳食合理比例的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含20%亚麻酸的橡胶种子油在资源、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倡导加强该油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对橡胶籽毛油及富集后成分、含量的测定,观察不同富集工艺参数和油源品质的优劣,试验结果:尿素包合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包合反应时间12h、尿素和脂肪酸比例为3.0∶1(m∶m);新鲜橡胶籽油中ω-3脂肪酸含量为20.74%,包合后可达39.91%。B-820型脂肪酸测定仪测定的精度高,重现性好,易操作,适用于测定脂肪酸成分及含量。  相似文献   

5.
ω-6脂肪酸脱氢酶(FAD2)是亚油酸合成的关键酶,催化油酸脱氢形成亚油酸。以滇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设计的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滇牡丹ω-6脂肪酸脱氢酶(FAD2)并分析其功能。获得一个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将其命名为Pd FAD2。结果表明,该基因与芍药的同源性为98.7%。经氨基酸序列比对,推断滇牡丹FAD2具有植物FAD2特有的3个组氨酸区,包含完整的c DNA开放阅读框,由1 155bp组成,编码384个氨基酸残基。半定量PCR的结果显示,滇牡丹FAD2基因在花、茎、叶、种子中均有表达,在根中只有微弱表达。研究结果为研究滇牡丹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奠定基础,也为油用滇牡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叶烯ω-乙酰氧甲基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醋酸锰(Ⅲ)、硝酸铈铵在冰乙酸介质中氧化烯烃合成γ-内酯的反应推广到具有环外双键的多环桥环化合物长叶烯的研究,反应结果没有得到γ-内酯。用醋酸锰(Ⅲ)氧化得到唯一的E-ω-乙酰氧甲基长叶烯(2),产率为32%,用硝酸铈铵氧化除得到(2)(产率为55.1%)外,还得到E-ω-羧基长叶烯(4),产率为27.6%,本文对该反应的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4月19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主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治疡灵系列产品(抗病增胶灵)的开发研究、橡胶园养分变化监测和专用肥开发研究、澳洲坚果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研究、橡胶子ω-3脂肪酸微胶囊化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等四个项目进行结题验收,与会专家通过听取项目情况汇报、审阅有关技术资料、考察中试生产现场,并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云南3个不同产地怒江贡山县、文山马关县、红河金平县草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籽油,草果籽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不同产地的草果籽油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15.69%)、硬脂酸(2.06%)、木蜡酸(0.75%)、花生酸(0.64%)等9种饱和脂肪酸,油酸(61.63%)、亚油酸(9.04%)、(Z)-7-十六烯酸(1.53%)、顺式-11-二十碳烯酸(1.03%)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70%。此外,从草果籽油中还检测到少量的豆甾醇、β-谷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和河南省油茶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以探讨不同气候和地区茶油品质,为茶油的开发利用和分析检测提供参考数据。在茶油脂肪酸组成分析过程中发现两地的茶油中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顺11-二十碳一烯酸),而目前的文献中很少有关于茶油中含有花生烯酸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以ω(Fe)=5%的FeCl3·6H2O/C为催化剂,用ω (NH2NH2)=80%的水合肼,在乙醇溶剂中将2,2-二(4-羟基-3-硝基)苯基丙烷还原成为阻燃剂的中间体2,2-二(4-羟基-3-氨基)苯基丙烷.实验条件:用0.3 g的催化剂(每10 mmol反应物),反应物与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4.5,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5 h,目标产物的产率为93.0%,纯度为98.5%,考察9种金属离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2 会引起催化剂中毒;Mg2 、Cu2 和Zn2 钝化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Ba2 和Cr3 对反应几乎不影响;只有Al3 、Ni2 、Ti4 3种离子能活化催化剂,从而使反应速度加快,但这3种金属离子单独作为催化剂时都没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正己烷为溶剂,在加热回流条件下,ω-氯甲基长叶烯(Ia)与硫氰酸铅进行取代反应,选择性合成具有低刺激性气味的ω-异硫氰甲基长叶烯(Ib).采用高分辨率质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1 H与13 C核磁共振谱对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确证.高分辨质谱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17 H25 NS,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2.
山稔子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乙醚作溶剂,超声波提取,氢氧化钾/甲醇衍生,气-质联用法分析,测定了稔子油脂类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稔子油含有14种脂肪酸,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GC含量84.99%,其次是饱和脂肪酸,占14.55%,包括4-甲基戊酸、己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油酸GC含量0.28%,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共轭亚油酸(CLA)。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法对皂角种子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对照鉴定出16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反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一烯酸,α-亚油酸,二十一烷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其中子叶中含有15种脂肪酸,种皮中含有7种脂肪酸,有6种脂肪酸同时存在子叶和种皮中,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油酸,这些脂肪酸主要显著积累在子叶中,是种皮的100~200倍。此外,将皂角种子与其他油料种子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发现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高于大豆,芝麻和葵花籽,说明皂角种子同样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实验为皂角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GC-MS和DSC对索氏法、浸提法、超声波协同微波法和水酶法等4种方法提取的丝光绿蝇幼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为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浸提法油脂中共有15种脂肪酸,其余3中方法油脂均含有17种脂肪酸,主要成份为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和棕榈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9%左右,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248.47 mg·g-1、243.51 mg·g-1、174.96 mg·g-1,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约占脂肪酸含量的65%,其他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和DHA也有少量存在。不同方法提取的油脂的热动力学特性差异明显,油脂的熔点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有一定差异。浸提法提取油脂的性质较差,超声波协同微波法是最适合丝光绿蝇幼虫油脂提取的方法,得到的油脂品质较好,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差异是影响其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其种子油主要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16年生越南油茶实生树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油,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脂肪酸种类和测定脂肪酸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个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越南油茶茶籽油中共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和二十四碳一烯酸的含量在其动态变化的不同时期间存在显著变化,且油酸和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的含量之间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8月5日到9月5日是油酸快速积累期,且油酸的积累随着种子的成熟而增加,亚油酸的积累则与之相反;不同脂肪酸含量与控制其转化的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动态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硬脂酸(底物)、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最终的生成物)等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典型性相关性;△9硬脂酰-ACP脱饱和酶基因(SAD)相对表达量与硬脂酸含量的偏相关系数显著且呈负相关,硬脂酸含量与脂肪酸脱饱和酶2基因(FAD2)相对表达量、SAD与FAD2和脂肪酸脱饱和酶3基因(FAD3)相对表达量、亚油酸含量与FAD3基因相对表达量等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显著且呈正相关。可见,越南油茶茶籽油存在棕榈酸向硬脂酸、硬脂酸向油酸、油酸向亚油酸和亚油酸向亚麻酸的直接转化过程,选择合适的采果日期是提高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有效手段之一,SAD基因表达增强促进硬脂酸向油酸转化,硬脂酸含量对FAD2基因表达、亚油酸含量对FAD3基因表达、SAD基因表达对FAD2和FAD3基因表达等均表现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野生马齿苋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齿苋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蔬菜资源。含有大量-ω3脂肪酸(α-亚麻酸)和维生素E等有效成分及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病毒、抗菌消炎、增强免疫、抗衰老等作用。马齿苋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李占君  郭兴  徐宜彬  杨逢建 《林业科技》2020,45(3):23-25,62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索氏、超声、超临界3种提取方式中,超临界在塔拉籽油的提取率和脱酸方面表现最好,相关理化指标的表现也较好;塔拉籽油脂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二碳酸等8种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对脂肪酸构成及含量无明显影响,超临界为塔拉籽油最优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市场》2007,(8):19-19
ω-3型多烯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主要存在于海产鱼油中,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活性.EPA和DHA是人体不能合成但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对木棉花醇提物乙酸乙酯溶解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14.44%)、十六烷酸乙酯(11.46%)、β-谷甾醇(8.64%)、油酸乙酯(6.75%)、亚油酸乙酯(5.8%)等,其中脂肪酸及其酯成分最多,植物甾醇其次。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从白花延龄草根茎中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52.24%~53.83%,其他主要脂肪酸为棕榈油酸20.14%~21.79%、油酸10.75%~12.87%、α~亚麻酸2.90%~5.60%和棕榈酸4.04%~6.77%,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9.97%~93.46%,并且大部分脂肪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多以样品3的脂肪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