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identity of the interstitial light atom in the center of the FeMo cofactor of nitrogenase has been enigmatic since its discovery. Atomic-resolution x-ray diffraction data and an electron spin echo envelope modulation (ESEEM) analysis now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that the ligand is a carbon species.  相似文献   

2.
NifE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nitrogenase iron-molybdenum (FeMo) cofactor (M cluster). It is an α(2)β(2) tetramer that is homologous to the catalytic molybdenum-iron (MoFe) protein (NifDK) component of nitrogenase. NifEN serves as a scaffold for the conversion of an iron-only precursor to a matured form of the M cluster before delivering the latter to its target location within NifDK. Here, we pres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precursor-bound NifEN of Azotobacter vinelandii at 2.6 angstrom resolution. From a structural comparison of NifEN with des-M-cluster NifDK and holo NifDK, we propose similar pathways of cluster insertion for the homologous NifEN and NifDK proteins.  相似文献   

3.
Polarized infrared optical emission was observed from a carbon nanotube amb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An effective forward-biased p-n junction, without chemical dopants, was created in the nanotube by appropriately biasing the nanotube device.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observed optical emission originates from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of electrons and holes that are simultaneously injected into the undoped nanotube.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a nanotube FET model in which thin Schottky barriers form at the source and drain contacts. This arrangement is a novel optical recombination radiation source in which the electrons and holes are injected into a nearly field-free region. Sucha source may form the basis for ultrasmall integrated photonic devices.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能源碳排放密切相关,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上海市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人口、经济、能源和技术等因素与碳排放也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模型模拟显示,常住人口数量、人均GDP、一次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弹性系数为正值,而老龄化率、恩格尔系数、能源结构系数、能源强度和平均碳排放系数等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碳排放、低碳农业生产率及其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 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源泉看,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相比农业技术效率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 3)我国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生产率之间的脱钩类型1993—2002年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而2002—2012年则多种脱钩状态共存但以弱脱钩为主。  相似文献   

7.
We used the high local electric fields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suspended and supported parts of a single carbon nanotube molecule to produce unusually bright infrared emission under unipolar operation. Carriers were accelerated by band-bending at the suspension interface, and they created excitons that radiatively recombined. This excitation mechanism is approximately 1000 times more efficient than recombination of independently injected electrons and holes, and it results from weak electron-phonon scattering and strong electron-hole binding caused by one-dimensional confinement. The ensuing high excitation density allows us to observe emission from higher excited states not seen by photoexcitation. The excitation mechanism of these states was analyzed.  相似文献   

8.
9.
考查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法对6类典型土壤中重金属Cr、Cu、Zn、As、Pb、Ni进行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探究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一定前处理条件下,PXRF法对6类土壤的检测精密度在0.14%~11.40%。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PXRF法对其中5类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准确度在75%~125%,基本可以满足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要求,但是对于砖红壤中Cr和低浓度As的检测准确度较低,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村落尺度的低碳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村落的能源供给水平,充分挖掘农村资源的潜力,同时在促进绿色乡村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南省邑西里村为例,通过构建碳能源体系框架,研究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进而判断村落在低碳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功能角色。结果表明:全村2020年的能源消费热值为5 925 GJ,全村的碳排放量为877 t;在基准情景、慢速发展情景和快速发展情景下2030年消费量分别为6 228、6 594、6 955 GJ,其碳排放量分别为928、987 t和1 046 t;若能实现对太阳能等资源的综合利用,2030年总能源消耗自给率分别为50.76%、52.30%和53.72%。对比不同情景下能源使用的碳排放量,尽管能源种类逐渐向清洁能源的方向转型,但是全村的碳排放量还是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保证在居民的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及转型的前提下优化能源结构并提高村落的低碳水平,仍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管理,推动林业碳汇造林的发展,调动碳汇造林者的积极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交易数据,采取分类分析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和规律性,每年6月或7月和1月及2月份是碳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期,且在周期性波动中,交易价格明显发生变化。碳交易价格共分为3类,即1—5月份交易价格为第1类;6—7月份交易价格为第2类;8—12月份交易价格为第3类。另外,在碳交易价格周期性波动中,每年4月份、9月份的碳交易价对价格划分的影响较大,且对交易价格类型的划分的影响显著。另外,研究还对林业碳汇造林进行了讨论,指出按目前的碳市场价格进行林业碳汇交易,其收益远低于当前的林业碳汇平均造林成本。目前的林业碳汇造林平均成本约为28 812.08元/hm2,造林30年的林业碳汇平均收益为14 102.58元/hm2。这是在目前的碳汇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和规律性,且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一年中的碳交易价格呈现3次近似的“Ⅴ”字型变化。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造林的平均成本远高于按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所获得的平均收益,从经济上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为预测碳达峰时间和峰值,综合分析减排潜力,本研究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2004—2018年棉花生产碳排放进行核算,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模拟,结合Kaya恒等式确定模型变量为技术效率、生产规模、进口数量、农业经济和城镇化率,通过岭回归确定系数将2019—2035年碳排放情景分为高减排度情景(HERS)、中等减排度情景(MERS)、基准情景(BS)3类进行变量设定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及其增长率呈缓慢上升趋势,2018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值(24.34万t),新疆的碳排放值最大(2018年占比86.8%)并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肥料生产与施用、灌溉用电、农膜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构成因素。用于模拟中国棉花生产碳排放的STIRPAT模型性能良好(R2=0.866,adjusted R2=0.792,P=0.001),自变量均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P<0.01),生产规模、城镇化率和技术效率是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9—2035年HERS、MERS、BS下中国棉花生产碳达峰时间分别是2021、2025、20...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广东省1996—2008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量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明显,耕地、草地碳排放变化量不明显,林地变化引起的碳排放量增加,增加量近两年得到有效控制;在空间序列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碳排放情况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量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存在时空耦合规律。在此基础上,从低碳经济的发展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碳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借鉴IPCC和其他研究机构、学者提供的碳排放因子系数,从农业物资投入、农地活动、水稻种植、牲畜养殖等12种主要碳源,测算了江西省2001-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并利用LMDI分解法将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效率因素、结构因素、经济发因素、劳动力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01-2020年呈波动下降-上升-下降-持续上升-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相比于2001年,农业碳排放量增长20.68%,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47.75%;效率因素与劳动力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分别减少351.02%、426.26%的碳排放量。结构因素与经济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促进作用,分别增加33.55%、843.92%的碳排放量。文章最后就农业碳减排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赖于传统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往往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对于强调“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浙江省.需要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碳排放的关系.从而探索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之路.本研究基于产业-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2个基本判断模型,运用1990-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浙江省产业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对浙江省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减排目标的协调能源利用与产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即开发新能源技术,促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加强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挥经济优势,引导金融机构为低碳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发挥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对促进农村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利用2005—2020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经典面板模型分析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结果表明,全国和三大区域(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农业碳排放强度则呈显著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的波动趋势呈相反态势。城乡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地理区位和粮食生产地区分析,城乡融合对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城乡融合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为此,积极推动精准的城乡融合政策,加强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规模化经营,重视城乡融合减排效应的差异性,是实现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键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生物炭配施硅肥对夜间增温稻田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CH4和N2O)的影响,2019—2020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模拟增温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夜间增温设3水平,用铝箔反光膜夜间(19:00—6:00)覆盖水稻冠层模拟夜间增温,即W0(常温对照,不覆盖)、W1(覆盖5 mm铝箔膜)和W2(覆盖11 mm铝箔膜);生物炭用量设3水平,即B0(对照,0)、B1(7.5t·hm-2)和B2(17.5 t·hm-2);硅肥种类设3水平,即Si0(对照,不施硅)、Si1(钢渣)和Si2(矿粉),Si1和Si2的用量(以SiO2计)均为200kg·hm-2。结果表明:2019年5 cm和10 cm稻田土层夜间均温分别增加0.3~1.0 ℃和0.2~0.7 ℃;2020年水稻植株冠层和株高中部夜间均温分别增加0.1~0.2 ℃和0.2~0.3 ℃。稻田CH4排放通量呈单峰型变化趋势,排放通量最大值和累积排放量出现于分蘖-拔节期;稻田N2O排放通量呈多峰型变化趋势。夜间增温处理的CH4和N2O累积排放量低于常温对照,生物炭配施硅肥可一定程度抑制CH4排放,但促进N2O排放。CH4对稻田总增温潜势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占比大于84%。夜间增温明显降低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生物炭可有效缓解夜间增温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配施钢渣可降低总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稻田减排,江苏沿江同类稻田水稻低碳生产应对气候变暖的技术措施为施用生物炭17.5 t·hm-2并配施钢渣(以SiO2计)200 kg·hm-2。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已出现当事人将双方往来的电子邮件作为证据使用的案例,而我国目前尚无电子邮件作为法定证据的规定或司法解释,采信电子邮件证据,必然要弄清它的特点、法律地位和辩真规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6-2009年中国27个省级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核算了相关省份农业生产导致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利用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全国层面和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从业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各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则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农业碳排放量,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碳排放强度,根据2009—2017年湖北省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草谷比,估算了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计算了湖北省2009—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进一步依据相关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作物年平均秸秆产量达到32.65×106t;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平均为7.01×106t,约占作物秸秆总量的21.47%,其中水稻秸秆露天焚烧量占到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的49.37%;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CO和CO2总量平均每年分别为0.72×106t和9.74×106t;排放的总碳量平均每年为2.96×106t,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露天焚烧释放的总碳量分别为1.47×106、0.50×106、0.52×106和0.48×106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