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降解农药残留的新途径,采用生化提取物处理喷洒过氯氰菊酯农药的白菜,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白菜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同时进行了试管内生化提取物与氯氰菊酯农药直接作用的实验,以此观察生化提取物对氰菊酯农药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生化提取物对小白菜中的氯氰菊酯农药残留具有显著降解作用,实验范围内的降解率为12.38%~57.19%,降解率随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试管试验结果与生化提取物处理蔬菜的试验相似,降解率为27.19%~29.07%.生化提取物降解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生化提取物中的包括降解酶在内的多种生化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2.
番茄农药残留量超标时有发生,采用农药降解剂对番茄果实进行处理是近年来降低番茄中农药残留的新方法。以芸苔素和阿姆斯生物液肥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樱桃番茄品种中百菌清和高效氯氰菊酯农药的降解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中百菌清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农药残留量都有所降低,其中芸苔素对樱桃番茄果实中的农药降解效果显著,尤其是对品种T-12的降解效果显著,且降解百菌清的效果比降解高效氯氰菊酯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消解去除食用叶菜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青菜为介质,测定经存储、加工及理化处理过程的高效氯氰菊酯农药的残留下降情况。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对去除青菜中残留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均有一定作用。随着存储和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青菜中的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逐渐减少,存储72h的消解率为28.01%,紫外照射1h的消解率为20.45%。水温的升高或碱性的增强,青菜中的高效氯氰菊酯残留消解加快,80℃水溶液处理5min的消解率为96.07%,pH9水溶液处理1h的消解率为40.15%。洗涤剂浸泡,其残留下降亦加快,2%的洗涤剂溶液处理1h的去除率为49.04%。臭氧处理的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去除作用效果最明显,处理30min去除率可达50.27%。而进一步再与紫外线、NaHCO3、双氧水联合处理,高效氯氰菊酯残留下降则更显著,表现出明显协同效应。同时建立了多残留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六六六、DDT多个单体,及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氯及菊酯类农药和取代苯基类杀菌剂百菌清,其检测限与回收率均达到了农药多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环保酵素对田间种植蔬菜残留农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降解方法。【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自制环保酵素进行喷施处理,以气相色谱法对芥菜中5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内容】研究环保酵素对于残留农药降解的作用。【结果】1:300的环保酵素对以上5种农药的降解效果最佳。在此处理下,喷药96h时,氧化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已降解完全,毒死蜱和百菌清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9.3%和91.3%。【结论】环保酵素对氧化乐果、毒死蜱、百菌清、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建议】应大力推广使用环保酵素来解决蔬菜农药残留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实验室保存的9株生防木霉菌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农药降解作用的木霉菌株Q3,该菌能够以100 mg/L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为唯一碳源生长,7天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0.43%、86.71%和78.81%;采用蔬菜大棚田间试验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油菜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木霉菌Q3能够显著降低油菜中的农药残留,17天后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5.54%和72.58%。  相似文献   

6.
混合微生物对茶树土壤中氯氰菊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混合微生物降解茶树土壤中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微生物发挥最优降解效果的水浴静置温度为35℃,喷洒时间为16:00,菌体浓度OD600nm为1.0,大田施用3、5、7d后,氯氰菊酯农药的降解率分别可达51%、73%和85%.  相似文献   

7.
罗天雄  林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59-6460
[目的]研究混合微生物对上海青叶片上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测定不同水浴温度、不同喷洒时间、不同降解菌浓度和不同应用天数对氯氰菊酯农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该混合微生物发挥最优降解效果的水浴温度为33℃,喷洒时间为17:00,菌体浓度OD6001.0,大田施用3、5、7d后,氯氰菊酯农药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1%、80%、93%。[结论]应用该混合微生物最优降解条件可有效降解氯氰菊酯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一种氨基酸有机肥降解农药残留的效果,开展了不同施用量比较试验,分析菠菜中农残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该氨基酸有机肥对菠菜中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百菌清、氧乐果、甲胺磷等5种农药残留均具有较好的促进降解作用;施用量为6 750 mL/hm~2时效果最佳,在96 h时可以实现高效氯氰菊酯、氧乐果、甲胺磷未检出,且毒死蜱和百菌清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4%和91.3%。该氨基酸有机肥可作为蔬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顺式氯氰菊酯在白菜、黄瓜、柑桔上的残留试验和样品的分析方法,认为该药剂性质稳定,消解较缓慢,由于作物生长的稀释作用使作物中该农药残留水平降低并缩短了半衰期。在田间,白菜、黄瓜和柑桔上应用该农药后,残留量很低,果实中的残留量主要分布在果皮上,果肉中几乎没有检出残留量(低于0.003mg/kg),人们食用安全。该农药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作者最后还提出了该药的安全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3,3(7):33-35
为筛选提升绿茶品质的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对山东茶区近几年引进的10个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进行化验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特点,分析其酚/氨比值。‘中茶10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全年平均为2.89%,春茶含量高达4.04%,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值最低,平均为5.85,‘中茶108’是适制绿茶最好的品种,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引种重点推荐‘中茶108’。  相似文献   

12.
森林植物间的他感作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本文通过介绍森林植物间他感作用的表达方式和运行机制、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传播途径,论证了他感作用是森林植物相互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并评介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应用棉饼稻草日粮饲喂18只阉割公山羊,在其饮水中添加氧化镁时,对成功诱发尿石症的6只山羊血液及尿液生化变化特点进行研究.试验分4个时期:预试结束时为Ⅰ期,正式试验的第15~60天为Ⅱ期,尿闭发生初期为Ⅲ期,尿闭发生后2~5 d为Ⅳ期.结果表明:山羊采食棉饼稻草日粮后,尿沉渣晶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和磷酸钾镁.Ⅱ期血浆尿素水平较Ⅰ期显著升高,Ⅲ、Ⅳ期血浆肌酐水平较Ⅰ、Ⅱ期显著升高,血液尿素/肌酐比值在Ⅱ期显著升高);Ⅲ、Ⅳ期血浆尿素与肌酐含量较Ⅰ、Ⅱ期显著升高,血液尿素/肌酐比值显著降低;尿蛋白在Ⅱ期明显升高,在Ⅲ期显著减低,但在Ⅳ期又急剧升高.血液磷、镁、钾含量在Ⅰ、Ⅱ期显著升高;在Ⅲ、Ⅳ期血钾、镁含量显著升高,血液无机磷、钠、氯含量显著降低.Ⅱ期尿液无机磷、镁、钾、铵含量较Ⅰ期显著降低,在Ⅲ、Ⅳ期尿磷、镁、钾、铵含量进一步降低,尿钙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山羊磷酸铵(钾)镁尿石症尿闭出现后出现氮质血症,高钾、低磷、低钠、低氯血症以及肾机能不全,且随尿闭的持续而加重.尿液中无机磷、镁、钾、铵含量因参与晶体及结石形成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和田羊血清生化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Oxytropis glabra DC Poisoning,OgP)的关系,为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诊治提供依据。分别以6只小花棘豆中毒和田羊与8只正常和田羊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以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后,再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与小花棘豆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的AST、ALT、AKP、LDH、BUN、CR、GLU、TC、GLO、LDL-C和VLDL-C值升高,AMA、TG、ALB值下降,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TP和HDL-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小花棘豆中毒相关的主要因素有AMA、GLU、LDH、AKP、TG、CR,并建立回归方程:OgP=0.681-0.073AMA+0.055GLU+0.036LDH+0.041AKP。血清AMA、GLU、LDH、AKP、TG和CR对和田羊小花棘豆中毒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转归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进行了模拟选矿废水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接触氧化反应器的最佳停留时间为8h,SBR的最佳停留时间为2h;接触氧化反应器和SBR进水pH保持在6~7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有机药剂;SBR对硫化物的承受能力较接触氧化反应器低,接触氧化反应器对硫化物的承受浓度可高达120 mg/L,而对于SBR,当硫化物的浓度在80 mg/L时,3种药剂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当硫化物的浓度在120 mg/L时,3种药剂的去除率下降较为明显;两种反应器中微生物对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承受浓度均较高,分别达到7 000 mg/L和2000 mg/L.  相似文献   

16.
The insecticide chlorantraniliprole exhibits good efficac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However,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has been observed recently in some field populations. At present study, diamondback moths with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resistant ratio (RR) was 82.18) for biochemical assays were selected. The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potenti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lected resistant moths (GDLZ-R) and susceptible moth could be synergized by known metabolic inhibitors such as piperonyl butoxide (PBO), triphenyl phosphate (TPP) and diethyl-maleate (DEM) at different levels (1.68–5.50-fold and 2.20–2.89-fold, respectively), and DEM showed the maximum synergism in both strains. In enzymes assays, a high level of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was observed in the resistant moth, in contrast, moths that are susceptible to the insecticide had only 1/3 the GST activity of the resistant moths. The analysis of short-term exposure of chlorantraniliprole on biochemical response in the resistant strain also showed that GST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fter exposure to a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antraniliprole (about 1/3 LC50, 12 mg L−1) 12 and 24 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resistance, and GST is likely the main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resistance to chlorantraniliprole in P. xylostella L.,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P450) and carboxy-lesterase (CarE) are involved in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7.
甘蔗苗期生化性状与糖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 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化性状与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高糖基因型苗期初期叶片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初期至中期的增幅较大 ;高糖基因型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苗期较高 ,而高产基因型则表现较低。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叶片蔗糖含量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均为正相关和正向贡献 ;硝酸还原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相关或贡献。根据以上结果 ,认为苗期的叶片蔗糖含量可作为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较可靠指标 ;而以硝酸还原酶或中性转化酶活性作为间接选择指标时 ,其取值范围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长白山林蛙是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目前我国正由野生向工厂化养殖的方向发展,并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对其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给研究长白山林蛙的生理机能和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2000年5月上旬,对长白山林蛙的部分血清常用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石斑鱼正常肝型和异常肝型、正常鱼和异常鱼进行了比肝重、比脂重、粗脂肪、总脂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脂蛋白的测定。结果发现正常肝型与异常肝型在粗脂肪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区带1百分数(LDH_1%)、乳酸脱氢酶区带2百分数(LDH_2%)差异性显著,正常鱼与异常鱼在比肝重、乳酸脱氢酶总光密度、乳酸脱氢酶区带1(LDH_1)和乳酸脱氢酶区带2(LDH_2)光密度、脂蛋白总光密度、α-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光密度差异性显著,可作为石斑鱼综合征鉴别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蝇蛆对蛋种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216只44周龄海兰褐蛋种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鲜蛆对蛋种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组(1、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g·d·^-1·只^-1麦麸培养的鲜蛆(4日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蝇蛆可显著降低试验2组蛋种鸡血清中白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试验3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P〈0.05);并可极显著降低试验2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试验2、3组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IB醇含量(P〈0.01);蝇蛆可显著提高试验3组血清中IgG的含量(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