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稻田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araticus)和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z)、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与害虫间、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天敌对害虫的4个捕食量模型,其中拟水狼蛛对3种害虫的总捕食量模型为Y_4=28.143 6.375X_1 1.792X_2 1.625X_3-0.042X_4-4.754X_1~2-3.129X_2~2-1.629X_3~2-2.129X_4~2-0.188X_1X_2 0.063X_1X_3-0.438X_1X_4-0.188X_2X_3-0.438X_2X_4-1.438X_3X_4。对该模型的主效分析表明,天敌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害虫密度的影响,其中褐飞虱对捕食量的影响较大,白背飞虱次之,黑尾叶蝉最小。害虫间的互作分析表明,白背飞虱同黑尾叶蝉间的交互效应对拟水狼蛛捕食作用的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2.
取食转Bt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为对照,测定了取食转Bt基因棉GKl2的不同部位(花、蕾、铃和不同空间部位叶片)10d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和植株部位对斜纹夜蛾幼虫存活率均产生显著影响,但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取食Bt棉顶部新叶(倒1叶)、中上部展开叶片(倒3叶和倒6叶)和蕾10d的斜纹夜蛾幼虫,其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取食Bt棉下部成熟叶片(倒14叶)4d后,幼虫存活率方显著低于对照。取食Bt棉花朵的幼虫初期(≤4d)存活率低于对照,但随着对照死亡率的增加,6~10d内两者差异不再显著。取食Bt棉棉铃的幼虫存活率始终低于对照,但两者差异基本不显著。根据GKl2对棉铃虫和斜纹夜蛾杀虫效果的比较,初步探讨了斜纹夜蛾为害趋势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拟澳洲赤眼蜂、短管赤眼锋和碧岭赤眼蜂对菜粉蝶、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卵的功能反应试验,测定了3种赤眼锋对十字花科蔬菜非目标害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菜粉蝶卵上,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都能产卵寄生,短管赤眼蜂的寄生能力远大于拟澳洲赤眼锋,但两者都不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在甜菜夜蛾卵上,3种赤眼峰都有较强的产卵寄生能力,且寄生能力差异不大,但碧岭赤眼蜂却不能发育成功和正常羽化;这3种赤眼蜂都能在斜纹夜蛾卵上发育成功并繁殖出下一代,以短管赤眼锋对斜纹夜蛾卵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孙家湾矸石山阴坡不同排矸年限地段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排矸年限地段,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排矸初期的5科5种发展为后期的7科23种,并由一年生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榆树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A latalo均匀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入侵种西花蓟马与本地近缘种花蓟马的双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的害虫种类识别是有效筛选天敌昆虫开展靶向性生物防控的关键。入侵种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与本地种花蓟马F.intonsa常同域同期同种寄主上发生,因体型小、形态相似,难以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以mt DNA COI与r DNA ITS2基因为标记对我国10个采样点的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开展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当以COI或ITS2基因为靶标时,西花蓟马与花蓟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21和0.113,是种内遗传距离的22.1和18.8倍,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间无重叠,并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独立的分支,表明2种基因均可准确区分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此外,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西花蓟马的各单倍型聚为了2个亚分支,并分别对应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表明COI基因还可用于西花蓟马品系的识别鉴定。研究结果对近缘种花蓟马的快速鉴定、专食性天敌昆虫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选择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的6个测定指数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盐穗木、盐节木、白梭梭、梭梭和盐爪爪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草本的重要值较低。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白梭梭>胡杨>盐穗木>盐豆木>罗布麻>琵琶柴>花花柴>白刺>柽柳>白麻>芦苇>芨芨草>梭梭>骆驼刺>甘草>盐节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荒漠地区丛枝菌根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荒漠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16科76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61(占79. 8% )种;其中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94. 46%;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的比例仅65%。须根系植物中菌根植物约占91. 3%,高于直根系(75. 5% )。古地中海孑遗种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棉刺(Potanini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和强旱生植物半日花(Helianthemumsoongoricum)有一定的菌根侵染。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形态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83. 6%;而Paris类型少,只占3. 3%。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植物的生活型、根系类型和侵染率无关。  相似文献   

8.
策勒县流动性沙地沙拐枣属的引选和造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策勒县南倚昆仑山,北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属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沙拐枣属在这里选优获得成功,筛选出的主要种:东疆沙拐枣,头状沙拐枣、乔木状抄拐枣。本文研究了沙拐枣属抗干旱、抗风蚀、沙埋等的内在机制,以及抗逆性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在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沙地,对6个典型生境类型的沙质草地(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干草甸和湿草甸)的17个植物群落进行取样调查,分析草地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沙质草地的环境梯度从贫瘠到丰富的生境变化时,17个沙质草地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和凋落物与生产力关系的趋势模拟均呈单峰型函数关系,说明在沙质草地中等生产力水平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凋落物最多.科尔沁沙地由于长期的土地沙漠化,植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和退化,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及其二者的关系,与异质性生境中生境资源限制和长期人类干扰的共同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 Franch.)、边陲黄耆(A.dshimensis Gontsh.)和A.coluteocarpus Bioss.为形态上相似的3个近缘物种。为了明确它们之间的分子亲缘关系,探讨分子证据是否支持边陲黄耆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测定了这3个物种共33个样本的ITS和trn L-F序列。基于ITS+trn L-F联合序列,运用Mega 6.06软件计算了种内和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利用Mega 6.06和Mr Bayes 3.2软件分别构建了最大似然(ML)树和贝叶斯(BI)树。结果显示:乌拉特黄耆、边陲黄耆和A.coluteocarpus Bioss.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01和0.003;乌拉特黄耆和边陲黄耆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而这2个物种与A.coluteocarpus Bioss.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和0.016;乌拉特黄耆和边陲黄耆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远大于其物种内的遗传距离;ML树和BI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均分成了3个分支,其中每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聚集在一个单独的分支上且不存在种间交叉现象。本研究揭示了这3个近缘物种的分子亲缘关系,分子证据说明边陲黄耆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州露天矿不同排土场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排土场,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乔木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排土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