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属间杂交的亲和性以及改良芥菜型油菜油分品质,进行了芥菜型油菜和诸葛菜的属间杂交,杂交 亲本为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红叶芥和诸葛菜。将授粉后7d的子房切下消毒后,培养于添加适当植物激素的MS 和B5培养基。从3574个离体培养的授粉子房中,获得了186粒成熟种子,其结籽率为5.2% 。将种子取出,转接 于MS培养基(添加2.0mg/L6-BA+0.1mg/LNAA),获得了单芽和丛生芽。将丛生芽分割为许多单芽,转接到 新鲜培养基中,获得了96株小苗。杂种一代植株呈中间型,许多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花粉育性低,植株结实性 差。SSR分子鉴定表明,F1杂种植株具有双亲的200、230bp两条特异带,但没有扩增出父母本均没有的新带。获 得的杂种后代植株有可能用于油菜的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2.
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属间远缘杂交授粉子房离体培养研究中,观察到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杂交结实率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蕾期重复授粉和子房培养克服甘蓝型油菜与萝卜属间杂交障碍,提高杂种获得率。从组合湘油15×萝卜、681A×萝卜和742×萝卜分别获得12、28和18粒种子,前两组合分别得到21和11株F1代植株,而从组合 742×萝卜未得到再生植株。F1植株形态有些相似于母本,有些则不同于双亲。SSR分析显示,由湘油15×萝卜所获得的21株F1植株中有10株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4.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存在高度的不亲和,很难得到杂种。芸薹属植物的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品种与 诸葛菜亲和力不同。F1 种子的产生不仅与亲本的基因型有关,而且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以芸薹属做母本的杂 交亲和性高于以诸葛菜做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 植 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5.
籼稻花粉植株诱导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关键问题。然而,各因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为了正确了解各因素对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影响及相互配合的效应,以便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的成功率,一九八○年我们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适用于V20×(农试4号×IR24)杂种F_1花药培养的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V20×(农试4号×IR24)杂种F_1,培养基用α8、C7、N6和N_6-PNH,按一般固体培养操作。接种材料于穗顶部花粉发育中晚期时采穗,去掉叶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 2n=20, 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 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兰杂交后的QD子房在MS、1/2MS、MS+0.2 mg/L 6-BA三种培养基中得胚率依次为15.5%、8.9%和4.4%,共获得24个杂种胚,而在MS+1.5mg/L 6-BA+0.25mg/L NAA分化培养基上角果内未发现成熟胚。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后加倍率最高(59.4%~86.4%)。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受试材料全部为真杂种,并且没有出现新增带和缺失带。人工甘蓝型油菜在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较高,达到5.48g~7.45g,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4号和中双4号。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种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剥蕾重复授粉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属间杂交障碍,中双4号×野890812组合的199朵重复授粉花共产生32粒种子,其中8粒种子能发育成植株,5株植株形态与母本甘蓝型油菜相近,2株植株形态与白菜型油菜相近,1株植株形态介于母本甘蓝型油菜和父本野芥之间,叶面上具有新疆野生油菜特有的刺毛。RAPD分析显示8株F1代植株都同时具有母本中双4号和父本野890812的特征随机扩增DNA片段,还具有母父本均缺乏的新扩增DNA片段,表明8株F1代植株均为属间杂种。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或野芥远缘杂交中生殖隔离的主要因素是受精前障碍。属间杂种在形态和分子水平上的丰富变异预示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间的属间杂交可望有效地拓展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种间或属间的杂种胚,一般在心形期,有的甚至在球形期便解体。在这之前剥取胚或胚珠进行培养,极易损伤胚。如用受粉后不久的子房培养,不仅胚不受损伤,而且比剥胚时的幼角含有更多未解体的胚,从而可获得较多的种子。有的杂交组合,甚至更适于子房培养。Takeshita在白菜×甘蓝中,子房培养得到的种子,比胚珠和胚培养的都多。Matsuzawa认为,以黑芥作母本的组合进行子房培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萝卜与甘蓝型油菜和黑芥的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大有  王爱云  李栒 《作物研究》2006,20(2):124-126
2004年利用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1个黑芥品种与日本樱岛大根萝卜进行正反交,以研究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萝卜与油菜的远缘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F1种子的产生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有关;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植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10.
对落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之障碍加以剖析,并综述克服落花生种间杂交障碍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落花生种间杂交时之参考。种间杂交子房柄培养的结果显示,利用MS+150mg/LCH+50mg/L抗坏血酸(ascorbicacid)培养基可促进五个杂交组合之子房膨大且发育成荚果;杂交种子经无菌播种均获得再生植株,经染色体鉴定结果为2n=3×=30的三倍体杂种,生长株型为类似野生种的分枝匍匐型。种间杂交未熟胚以添加TDZ之MS培养基可诱导多芽体。杂交F1之花药以MS+2,4-D培养基诱导愈合组织,再转移至添加NAA和BA之分化培养基中可形成芽体,在添加2,4-D和TDZ之分化培养基中则有胚状体产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花生属中花生组与拟直立型组35 个种间杂交组合的杂种胚珠和幼胚的发育状况,其中23 个组合为栽培种(2n= 4x)×拟直立型组野生种(2n= 2x),12 个组合为花生组野生种(2n= 2x)与拟直立型组野生种杂交。所有组合的杂种均在发育过程的某一阶段发生败育,但组合间差异较大,野生种之间杂种胚的发育状况一般好于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种胚,共观察到3 种不同的败育类型。采用胚珠和幼胚离体培养方法,成功地克服了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在9 个杂交组合中首次获得杂种一代幼苗,移栽后有5 个组合的杂种植株存活下来,并相继开花。对这些杂种后代的花粉育性、结实性、形态特征及花粉母细胞分裂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杂种胚珠和幼胚离体培养的成功,为进一步拓宽远缘杂交的亲本范围和更好地利用宝贵的野生花生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 1/ 2 MS培养基和 1/ 2 MS培养基 +2 mg/ L 2 ,4 _ D两种培养基 ,对 12~ 15d的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裸燕麦的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在 1/ 2 MS培养基上培养的 14个幼胚获得 8棵植株 ,植株产生率 57.1% ;在 1/ 2 MS+2 mg/ L 2 ,4 _ D培养基上培养的 14个幼胚获得 3棵幼苗和 9块愈伤组织 ,植株产生率 2 1.4 % ,出愈率 6 4 .3% ,愈伤块经一次继代培养后 ,转移于不加任何激素的幼苗分化培养基上 ,分化出 31棵植株。  相似文献   

13.
油菜花药培养研究始于七十年代,1975年我国从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中成功地诱导出了花粉植株,随后又获得了甘蓝型油菜(B.napus)的花粉植株。所采用的方法通过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来获得花粉植株的。但由于使用的培养基中激素浓度较高而蔗糖浓度又偏低,导致花丝、药隔、药壁的体细胞极易产生愈伤组织,不仅给油菜花粉植株的诱导与鉴定带来了很大的干扰,而且造成花粉植株的诱导率远较水稻、烟草、小麦等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杂交亲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杂交亲和性的因素有杂交亲本、杂交组合方式和生态环境,芥菜型油菜作母本杂交亲和性高于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的组合,昆明夏繁配组的甘芥杂交亲和性比长沙春季配组显著提高。芥甘杂种一代形态发育特性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多介于双亲之间,株高、分枝数、花期、棕榈酸和花生烯酸含量有超亲优势。芥甘杂种一代自交结荚结实差,作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回交结荚率约25%,与自由授粉相当,但平均每荚粒数比自由授粉增加约50%;与芥菜型油菜回交和白菜型油菜杂交的结实性不如与甘蓝型油菜回交。  相似文献   

15.
用玉米给六倍体小麦授粉时,20-30%的小花中产生了胚、胚乳或者胚和胚乳。合子细胞分裂中期具有预期的F_1染色体组合,即21条小麦和10条玉米染色体,这便证明胚来源于种间杂交。然而,杂种在染色体组型上很不稳定,并且所有的玉米染色体在为数不多的细胞分裂的第一周期丢失而成为单倍体小麦胚。发生受精作用的多数小花仅有一个保留着未受精极核的胚,胚乳发育往往很不正常。也许因为缺少足够的胚乳,对小麦×玉米的杂种胚采取常规的胚营救法很难发育成植株。如果把含有异花授粉小花的小穗在授粉2天后离体培养三周,有生活力的胚发育成单倍体小麦植株的频率较高(超过100倍)。玉米能影响在Kr可交配性位点载有显性等位基因小麦的受精,通常会降低小麦和异源物种间的杂交受精率,并且获得中国春(Hope 5A) (kr1,Kr2)和HopPe(Kr1,Kr2)以及中国春(kr1,kr2)的加倍了的单倍体种子。小麦×玉米杂交可用于产生小麦单倍体,并且也能使玉米的DNA转移到小麦中。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芸薹属远缘杂交试管苗的快繁培养基,探讨基因型、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试管苗分化率的影响,实验对甘蓝型油菜与甘蓝以及白菜型油菜与甘蓝两种远缘杂交方式的试管苗,在10种添加了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的培养基上进行快繁培养。采用SAS软件对培养后第20d和第30d的分化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如下:(1)白菜型油菜与甘蓝5个杂交组合间,以及白菜型油菜与甘蓝、甘蓝型油菜与甘蓝两种杂交类型间的试管苗分化率无显著差异;除甘蓝型油菜与甘蓝杂交的试管苗在培养第30d时的分化率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情况下培养基间的诱导分化率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添加3.0 mg&;#8226;L-1 6-BA(6-苄基嘌呤)和0.2 mg&;#8226;L-1 NAA(萘乙酸)的MS培养基对试管苗的诱导分化效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快繁培养基;(3)不同培养基培养的试管苗在培养20d和30d时的分化率呈高度正相关,但前20d的日平均分化率显著高于20~30d的日平均分化率。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镇头红叶白菜的性状和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利用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镇头红叶白菜红叶对绿叶为显性,通过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可以转育成具有红叶标志性状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从而获得了油菜杂种一代幼苗期识别真假杂种植株的简易方法.同时还发现镇头红叶白菜具有油菜pol不育胞质的恢复基因,从而拓宽了恢复基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白菜型油菜角果多室性状的遗传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白菜型多室油菜为材料,与3个不同来源的两室品种杂交,研究角果多室性状的遗传,并对多室油菜的子房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白菜型汪菜角果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mcmc)控制,不同发育时期的雌蕊子房横切切片观察发现,大部分多室油菜的子房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三室,四室,部分子房发育为两室,表现嵌合现象,可能多室油菜在子房发育和角果形成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假隔膜未能完全形成或中途退化  相似文献   

19.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求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一般为椭球或近球形,大小中等,具三沟,外壁纹饰为脑纹或桔皮状,符合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在山茶科系统发育中为较原始的类群;杂交授粉后0.5h,花粉管开始萌发,8 h花粉管生长端可达花柱中部,24 h穿过花柱基部进入子房,约48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活体授粉的花粉萌发及生长量显著高于离体培养花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杨梅的花粉生活力。[方法]采用离体培养发芽法对杨梅3个类型花粉的萌发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 ]适宜杨梅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比为10%蔗糖+0.01%硼砂+1%琼脂;培养温度30℃较25℃更适合杨梅花粉的萌发。[结论]经方差分析,在3个类型的杨梅花粉中,雄1的花粉生活力最强,是较好的授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